APP下载

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体育赛事供给侧改革研究

2020-09-1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17期
关键词:体育赛事体育产业强国

(西南财经大学体育与经济管理研究中心 四川 成都 611130)

当前我国体育赛事的发展水平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水平。体育赛事有高原缺高峰,群众喜闻乐见和各种民俗民间民族类体育赛事项目偏少,赛事不能满足群众需求;体育赛事对推动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还不明显;职业联赛发展与国家队建设相脱节,竞技水平还相对较低。其主要原因则是体育赛事在供给上存在不足,群众体育参与度低,赛事投资少,体育职业化程度低。因而在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体育赛事迫切需要我国对其进行供给侧改革,完善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及体育产业的产业结构,使体育赛事助推我国走向体育强国之路。

1、我国体育赛事供给侧改革现状

1.1、体育赛事供给侧内涵

通过查询资料供给侧内涵,得到其内涵是指供给方面。在市场经济中,经济中需求和供给的平衡能保证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供给侧,是相对于需求侧而言。如果要想了解供给侧就必须要先弄清供给。供给,经济学中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特定时期内某价格水平上能够提供的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体育赛事供给侧的内涵主要由群众体育、体育场馆、赛事投资、职业体育等方面组成,以达到体育赛事项目增多、赛事投资稳定、赛事群众参与度高等目的的一系列体育赛事经济快速发展的供给方面。归纳起来就是供给侧的六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制度及配套改革。

1.2、我国体育赛事供给侧改革现状

我国实行举国体制最高目标就是为了在世界各种大赛上拿金牌,尤其是奥运会。实行举国体制以来,我国体育事业迅猛发展,竞技体育在国际上的地位迅速提升。然而作为体育赛事组成部分的群众体育、职业体育发展相对较慢,并且竞技水平、赛事投资水平、体育场馆利用与开发水平相对较低。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以来,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改变,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包括体育赛事在内的供给侧压力越来越大,在此过程中体育赛事供给所存在的问题渐渐显露出来。通过研究、归纳和整理,按照供给侧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制度及配套改革的六大要素分类,总结出体育赛事项目少,赛事投资不足,赛事职业化力不够,大型赛事举办少等问题。

1.3、体育强国背景下赛事供给侧改革的作用

(1)促进群众参与,扩大群众基础。

据调查,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使北京市民参与体育锻炼人群得到大幅提高,2018年北京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已占北京总人口的49.8%。全市达到中等以上锻炼强度的人数近650万人。体育参与人群扩大推动北京市体育产业发展,也为北京举办竞技体育赛事提供了人才保障。2022年京张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开展大量的冬季项目为我国群众体育冬季项目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顶级冰雪体育赛事在国内举行,势必刺激广大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积极性。我国政府提出3亿人上冰雪的计划,也将为群众参与冰雪运动提供政策等方面的保障和支持。

(2)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体育产业发展。

当前,体育赛事对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作用愈加明显。当前,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体育赛事对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的作用更加明显。进入新时代,我国需要通过体育赛事供给推动体育产业转型与升级,一方面可以为我国体育产业提供发展基础和动力,促进体育产业增加值提高,实现2025年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达到国民生产总值3%目标;另一方面,体育赛事发展可以推动体育服务业发展,特别是在体育旅游和体育竞赛等方面,通过体育赛事逐步减少我国体育产业中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占比,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协调。

(3)繁荣职业赛事,提升竞技水平。

职业联赛是一个国家竞技体育繁荣的标志。同时,职业联赛的繁荣发展也是国家队发展壮大的基础。国家队代表国家的实力和形象,职业联赛为国家队提供人才保障,充实国家队人才选拔,并且有利于保障国家队在世界范围竞技水平的提升。随着中超和CBA职业联赛持续深化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职业体育赛事向着市场化和专业化方向迈进,职业联赛的有效供给,促进职业赛事向着更加充满竞争,充满挑战的方向前进,提升我国竞技运动水平和竞技运动能力。

2、我国体育赛事发展供给侧改革面临的困境

2.1、体育赛事项目较少,群众参与力度有待提升

群众属于赛事供给侧改革的劳动力要素,群众参与度提高,相应的体育赛事项目就会增加。我国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路径之一是发展群众体育。发展群众体育不仅可以为竞技体育提供人才储备,还可以增加体育产业群众消费。举办体育赛事能够提升举办地群众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积极性。然而我国群众体育赛事供给现存的主要问题是项目单一和有效供给不足。从赛事供给项目上,当前举行的群众性体育赛事主要是马拉松、徒步等路跑项目,此类运动项目对场地设施的要求不高,但是跑步作为众多体育运动项目中的一种,已不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休闲需求。从赛事的有效供给上,自2014年我国政府下放商业性体育赛事的审批权,以马拉松赛事为主的跑步运动成为广大群众参与的主要项目,赛事的数量从每年的一百多场发展到现在的每年一千多场马拉松赛事(如表1所示)。可是,即使如此,有些地方的马拉松赛事不能够有效满足群众的参与需求,甚至一些赛事主办方实行为了控制参与的群众实行“摇号”参与,使得参与体育赛事成为一种“奢侈”。同时,现如今群众参与体育赛事越来越追求刺激、愉悦等体验,赛事运作的非智能化难以满足人们参与赛事的快感,进而制约了群众体育赛事的公共服务水平,降低了群众参与体育赛事的体验感和满意度,降低了群众体育赛事的热情。

表1 2013-2018年全国马拉松场次和参赛人数

2.2、体育赛事投资不足,商业价值较低

体育赛事供给侧改革的资本要素是指举办赛事所需的资金,资金充足是赛事成功举办的重要保证。举办体育赛事不仅能推动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还能推动我国体育强国建设。在体育产业结构上主要表现在对体育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西方体育产业发达国家体育赛事供给对体育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在体育产业中的占比也较大,美国是全球体育竞赛表演产业最发达的国家,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为美国GDP贡献达0.5%。夏季奥运会作为当前规模和影响最大的综合性体育赛事,对举办国的经济都会有不同增长。反观我国体育赛事供给对推动体育场产业发展的作用还不明显,主要表现在供给体育赛事的商业价值较低和体育赛事供给存在地域分布不均衡等矛盾。在赛事的商业价值上,当前我国举行的大量体育赛事运用传统的赛事运作模式,赛事收入主要依靠观众购买门票或者广告商的赞助,收入来源比较单一,商业价值被局限化,体育赛事的在体育产业中的占比和其市值还比较低,对推动体育产业发展还需提升。而在体育赛事供给地域分布上,当前我国体育赛事存在东西部分布不均衡,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不均衡等现象。当前,无论是体育赛事的数量和质量东部城市都占据绝对优势,省会城市和地级市都存在差异,使得东西部之间,省会与低级城市之间体育产业发展不平衡。

表2 近五届奥运会举办国经济增长率比较

2.3、体育赛事职业化不强,竞技水平有待提升

体育赛事供给侧改革的技术要素是竞技水平,高的竞技水平能促进体育赛事职业化。一个国家的竞技体育实力可以通过大型体育赛事(比如奥运会、世界杯、世锦赛等)来检验,一个国家体育实力可以通过竞技体育的强弱来展现。发展竞技体育是我国体育强国建设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赛事的举办能提升我国竞技体育的实力。1992年西班牙通过举办巴塞罗那奥运会,使得西班牙从一个体育小国逐渐成为体育强国。其篮球实力在日后成为与美国男篮相抗衡的国家,并且获得两次世界杯冠军。相反,我国目前举办的体育赛事对推动我国竞技体育效果还不是特别明显。中超联赛号称世界第六大职业联赛,然而我国男足还在为世界杯入场券而苦苦奋斗;CBA成为亚洲最顶级的职业篮球赛事,但是我国男篮在世界性比赛中却难获佳绩,更是创造了连续两届奥运会无胜利的尴尬局面,2019年本土举办的男篮世界杯也未获得小组出线。我国举行的群众性体育赛事,虽然在扩大群众参与体育赛事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但是在推动竞技体育进步等方面还有待提高。例如,马拉松等对竞技体育发展和提升也未实现预期效果。跳水、乒乓球、羽毛球、举重、体操、蹦床是我国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主体层的构建主体。但除乒乓球和羽毛球这些项目以外,群众参与其他项目少,甚至有些项目没有群众参赛。

3、体育赛事助推体育强国建设的策略

3.1、以人为本,举办体育赛事

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要求通过弘扬中华体育精神 “唤化大众”,促使群众主体意识的觉醒,激活人民的主体意识,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承担起自己在体育强国建设中的责任。要求坚持群众路线,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纲要》中也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意味着要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践行体育为民的理念,回应人民群众对体育的需求,即实现人民群众在体育强国建设中的价值主体地位。实现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转变,关键是需要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体育的意识和积极性,实现体育赛事为了人民,体育赛事为人民承办,体育赛事由人民参与的目标。广大人民群众通过体育赛事的观赏和参与,享受到体育带来的魅力,不断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理,实现体育对人在身心上的塑造和改变。当前,实现体育赛事的为人民的要从供给项目和供给数量上出发。一方面,加大对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赛事举办。例如,各个地区结合自身发展情况举办广场舞比赛、太极拳或者群众参与广的足篮排乒以及田径和游泳比赛等,以及在民族地区举办民族传统体育赛事项目比赛。另一方面,要深入调查和研究,对参赛人数、项目以及赛事举办时间上合理制定,特别是加大节假日体育赛事供给,满足不断参与的体育人数需求,使得人人都有机会参与体育赛事。只有实现体育赛事为了人民,人民都参与体育赛事,才能最终实现体育强国梦。

3.2、加大赛事申办,提高国家队运动员竞技水平建设

我国实现体育强国建设必须要提高竞技体育的国际竞争力。目前,我国虽然在奥运会赛场上去的金牌的数量不断获得突破,但是在群众参与性广,具有影响力的体育项目上难以获得优异的成绩。在游泳、田径等群众参与性广的项目上也在世界大赛中建树颇少。运动员大型体育赛事参与过少是阻碍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当前需要加大体育赛事的申办,提高体育赛事对运动员参赛的供给力度,不断通过以赛代练,促进竞技运动水平的提升。同时,体育赛事的供给要与竞技运动发展相适应,特别是一些运动项目较弱的赛事要加大申办的供给力度,通过全国性体育协会,积极申办单项体育赛事活动,并且从政策和资金上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形式多样的系列赛、大奖赛、分站赛等,积极引导国家队、俱乐部和运动员主动参与体育赛事,通过引进来提高竞技水平。

3.3、加强人才培养,保障人才供给

人才是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体育赛事的发展与人才密不可分。当前限制我国体育赛事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人才供给不足,尤其是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方面的人才。因此,迫切需要加大体育赛事的人才供给,保障体育赛事的发展。当前实施人才供给可以从以下方面出发:一方面,加大各个高校对体育人才的培养,制定专业的体育赛事组织和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市场发展需求,打造人才培养新路径;另一方面,加强校企合作,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学校需要不断引进企业知名体育赛事组织和管理专家,到校进行专业的理论培养和培训,同时还需要为学生走出社会,参与到体育赛事的组织和管理提供实践平台和机会,使学生能够充分将所学运用到实处。保障人才供给方面需要强化顶层设计,夯实体育赛事创新发展基础,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完善体育赛事人才保障的政策法规与人才培养机制,奖励创新与提供创业补贴,打造适合体育赛事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体育赛事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猜你喜欢

体育赛事体育产业强国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纺织强国再出发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学习强国”礼赞
体育产业之篮球
秦晋争霸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
畅聊体育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