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午流注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痰浊阻肺证疗效研究*

2020-09-10唐颖丽余清萍

陕西中医 2020年9期
关键词:子午流证候穴位

唐颖丽,谢 珊,余清萍,何 霞

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德阳 61809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作为呼吸科常见疾病之一,不仅可造成呼吸功能损害,且严重危及生命安全[1]。常规治疗方案可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咳嗽、气短等症状,达到保护通气功能的作用,但仅涉及基础治疗,对加重期患者病情控制不佳,考虑其病情复杂、预后较差,临床建议联合中医对症治疗,以直接调节患者肺、肝、肾各脏腑不足[2]。考虑COPD属于中医中“肺胀”“喘证”等范畴,认为其病因为六邪侵袭,肺、肾等脏腑功能失调,肺气宣降不利,致痰湿而内生,治疗则以祛痰化污为主[3]。子午流注法属于我国古代针灸配穴治疗的一种方法,以日时干支的原理推算其人体气血盛衰时间,并在此时间段进行穴位按摩等治疗,讲究定时、择时的原理,将各穴位宣肺化痰、理气固卫的作用发挥至最大限度[4]。本研究旨在观察子午流注法治疗COPD加重期痰浊阻肺证疗效及对患者中医证候、血气指标和肺功能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122例COPD加重期痰浊阻肺证患者为受试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男46例,女15例;年龄53~78岁,平均(64.52±6.17)岁;病程5~15年,平均(9.41±2.72)年;具有吸烟史47例,无吸烟史14例。对照组:男44例,女17例;年龄55~75岁,平均(64.18±6.26)岁;病程6~16年,平均(9.52±2.36)年;具有吸烟史50例,无吸烟史11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会员会批准。符合西医诊断标准[5]: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期呼吸系统症状恶化超过日间变化,伴有气促、喘息、咳嗽加剧、痰量增加等,可出现意识不清、疲乏、失眠等症状,动脉血气分析显示患者静息状态下予海平面呼吸空气时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60 mmHg,胸部X线检查双肺纹理粗重,散在小点片状阴影,30%≤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50%。中医诊断标准:参考有关痰浊阻肺诊断标准者。主症为咳嗽、喘息、痰多、口黏腻、舌苔白、脉弦滑,次症为恶风易感冒、痰多泡沫、疲乏无力、胸闷、纳呆食差、胃脘痞满、脉弦数[6]。病例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加重期,但生命体征稳定者;对研究内容了解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意识及沟通无障碍者。排除标准:合并慢性咳嗽、支气管炎、肺结核等疾病者;既往具有影响全身代谢性疾病者;临床资料不全或观察过程中自然退出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肠内营养补充。给予抗感染、平喘等基础药物治疗,给予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3次/d,10 ml/次,7 d为1个疗程,鼻塞式吸氧管1~2 L/min持续给氧。待其病情稳定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热量消耗按照Harris-Benedict方程式及静息消耗百分比共同计算。

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子午流注法治疗。于辰时(7∶00~9∶00)施针,选择中脘、内关、足三里穴,针采用华佗一次性无菌针灸针中的0.30 mm×50 mm规格,穴位使用75%乙醇常规消毒后通过“平补平泻”的手法进针,30 min/次,1次/d;于申时(15∶00~17∶00),取坐位,沿背部循足太阳膀胱经进行穴位按摩,应用pv-100型号普门高频振动排痰仪从大杼穴开始至肾俞穴止往返慢推10次,调节输出频率20~30 Hz,使用增强型叩击头,再于风门、肺俞、膈俞等穴位进行按摩,共12个穴位,每个穴位按摩1 min,总按摩时间约为15 min/次。于申时(15∶00~17∶00)及寅时(3∶00~5∶00),取对屏尖、气管、神门等穴位,采用粘有磁珠的0.4 cm×0.4 cm的胶布在耳穴贴压,手法由轻到重,以患者出现酸胀感受为标准,每穴位按压15次,3组/d,7 d为1个疗程。

3 疗效评价标准 中医证候积分:参考《中医内科学》[7]中痰浊阻肺证患者中医症状,选择主症咳嗽、咳痰、喘息、哮鸣、气短及次症鼻塞、口干等症状进行评分,无、轻、中、重对应记0、1、2、3分。临床疗效:根据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肺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等进行疗效评价。治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水平恢复正常,中医证候评分降低≥95%;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痰量为10~15 ml/d,70%≤中医证候评分降低<95%,上楼可伴有气促,听诊存在少许肺啰音;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30%≤中医证候评分降低<70%,炎症因子水平稍有下降,痰量为15~50 ml/d,正常平地行走可伴有气促,肺啰音为散布;无效:未达上述改善指标甚至病情加重,积分降低<30%,轻微活动可气促,肺啰音满布。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通过ST2000血气分析仪测定其PaO2、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Obxygen saturation,SaO2)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盒测定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人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肺功能指标:通过AS-507 美能肺功能检查仪测定两组肺功能参数,即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深吸气量(Inspiratory capacity,I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变化,于每日固定时间测定,且每位患者均测量3次,取平均值。

结 果

1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14 d后,两组主症咳嗽、咳痰、喘息、哮鸣、气短及次症鼻塞、口干的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80%高于对照组的78.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1、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3 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PaO2、SaO2较治疗前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aCO2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PaO2、PaCO2、SaO2比较

4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比较 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IL-6、TNF-α、CRP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IL-6、TNF-α、CRP水平比较

5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FEV1/FVC、MVV、I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FEV1/FVC、MVV、IC指标比较

讨 论

中医学认为COPD主要与痰热癖之实及肺脾肾之虚有关,《灵枢·五邪篇》中曾记载道“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详细的描述了该病的主要表现[8-9]。《内经》又道“诸气愤郁,皆属肺金”,表明症状与病因之间的联系决定了该病的发病机制[10-11]。究其根本可归纳为六淫之邪侵袭脏腑,肺气不足,壅滞或郁闭,而肾不纳气,水道调理不利,则气喘、咳痰,加之先天不足,肺、脾、肾功能失调,肺气宣发肃降无能,以致缠绵不断,难以祛除[12]。中医学根据其病机特点将COPD加重期分为风寒袭肺证、痰浊阻肺证等,流行病学显示其中痰浊阻肺证最为常见,其治疗以燥湿化痰、宣降肺气为主[13]。因此,本研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子午流注法联合治疗,发挥各穴位强健脾胃、培本扶正的同时,利用子午流注法结合经脉循行、气血流注的原理,进而提高药物疗效,得到理想的临床效果。

基于其病因病机及论治原则,采用子午流注法治疗,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14 d后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得到明显改善,其临床疗效更好,更有利于病情恢复,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临床治疗中抗感染、平喘及常规西药可在一定程度上舒张平滑肌,扩张气道,从而有效改善其咳嗽、咳痰等症状。但COPD加重期患者入院时病情较为严重,基础西药单纯使用控制效果不佳,且考虑肺部感染产生大量的炎症因子,对胃肠道黏膜造成一定损伤,在其基础上实施常规肠内营养支持无法起到理想的干预效果[14]。子午流注法利用“天人相应”,结合人体经脉循行及阴阳、天干地支等学说共同形成,人体变化与天地相应,百病多以旦慧昼安,四季之气为自然之常,一日亦可分为四时,即朝、日中、日入、夜半,同对应人气始生、气长、气衰及邪气入脏,昼夜更替而人气亦随之阴阳消长,是人体正邪斗争过程的体现,在病理发展中同样重要。古代医学家认为肺经寅时最旺,人体经气均流注与此,于此时进行耳穴贴压可扶正祛邪,而申时最弱,正值足太阳膀胱经当令,按摩各穴位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而辰为万物之震也,正是气血由胃经流至脾经之时,于此时进行胃三针治疗,可达到调理气血、强健脾胃之能。

现代医学有关COPD的发病机制尚未得到明确解释,诸多学者认为细胞炎症反应是其主要机制,贯穿疾病的引发与进展,而针对该病的治疗,则可通过关注其炎症因子的改善情况得以显示其临床疗效[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炎症因子及血气分析指标均得到更为明显的改善,究其根本,利用子午流注法原理选择适宜的时辰进行穴位进针、排痰仪按摩、耳穴贴压等方式治疗,一方面发挥中脘、内关、足三里穴的强健脾胃,风门、肺俞、膈俞等穴位祛风解表、宣肺理气,及对屏尖、气管、神门等穴位理想的止咳平喘之功效,共同缓解患者中医证候,另一方面发挥穴位进针疏经通络、调补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排痰仪按摩推动膈肌运动,以帮助患者排出痰液,且物理叩击亦可改善血液循环,加快炎症消散,而耳穴属于耳廓皮肤表层与人体经脉、脏腑等互相沟通的部位,于该部位进行贴压可达消炎、消肿的功效,共同调节其机体炎症反应与血气指标,且加之子午流注法原理,进一步提高疗效。另外,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FEV1/FVC、MVV、IC与治疗前相对上升,但无统计学意义,一方面证实该治疗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可有助于抑制患者肺功能衰退,另一方面可能与样本量及观察时间有关。

猜你喜欢

子午流证候穴位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影响穴位埋线减肥效应的研究进展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夏季穴位养心
子午流注理论应用于膝骨关节炎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中药口服配合子午流注开穴法治疗失眠31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