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引入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研究

2020-09-08何素洁

理论与创新 2020年12期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体系

何素洁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民族精神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中国各民族世代相传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旅游管理教学中,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关键作用。对民族文化的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学校应改革教学方法,加强教师队伍的专业建设,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体系,吸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扎根,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形成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特色,从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非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体系;教学特色

1.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教育的现状分析

1.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不明确

一般情况下,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或系统研究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是非物质 文化遗产传承人,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或保护负有主要责任的人,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们熟悉并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精神文化内核和核心技艺,肩负着非遗 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使命。进入新世纪以来,民间工艺技能、艺术慢慢流失,人们开始淡化自己的文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不足对于民族文化的发展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价值和文化价值对社会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导意义。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最核心、最原始的部分--传统文化的延续性是最值得学习的。但现实情况是,相当多的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了解甚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俗之间的关系也不甚了解。对艺术、传统文化知识等之间的关系更是知之甚少。这说明在社会层面,引导人们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还远远不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 不明确,阻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顺利传承和有效保护。

1.2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目前,在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制定上,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执法力度不够,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导致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慢慢流失。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首要的是加强制度和法律法规的建设,在制度层面确立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位,完善相关的申报程序和传承制度,建立保护措施,让人们加快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文化遗产的理解和认识。

2.旅游管理教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使命和文化负担

2.1历史使命

当前,在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浪潮的冲击下,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迅速扩张,我国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面临着强烈的挑战,不同的民族、文化、宗教等民族文化被忽视,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存危機。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社会文明建设的道路将面临机遇和挑战。旅游管理专业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肩负着文化创新的重任,文化具有选择、继承、传播的功能。

2.2文化负担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精神文化尤为重要,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志。其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作为文化的媒介和手段,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中具有其他文化单位和个人不可比拟的优势,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作用。首先,旅游管理教学可以从各自的学术角度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涉及到很多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学科的人员,如社会学、艺术学等。其次,旅游管理专业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不同层次的培养。这种形式能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学术支持。此外,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旅游管理专业具有资源丰富的优势,可以收集和保存科研资源。它聚集了很多旅游管理方面的人才。同时,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在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承接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传承的重要功能,同时也对文化的传播和创造起到积极作用。

旅游管理教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在联系。

3.旅游管理专业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1)为了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静态保护 "和传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土壤中,通过文字可以通过音频、视频和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活态 "保护,不仅可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活态 "保护,而且可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活态 "保护。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价值、文化价值乃至经济价值,并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因此,通过调整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相关课程建设,可以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 营造良好的文化遗产氛围,增强年轻一代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年轻一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年轻一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认识和家国情怀。

(2)可以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传承模式。过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模式陈旧,传承对象有限,主要是师徒传承或一家一户的传承。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这种传承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传承效率。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存在断层,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逐渐老化。因此,为了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普及,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旅游管理教学中,打破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对象、传承地点、传承方式等方面的局限性。传承渠道。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可以让更多的学生认真学习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校园传承的独特优势。

(3)还可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对于游客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旅游吸引力,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目前,各地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都在充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但由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了解不够,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上存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误读和曲解 存在盲目抄袭的现象,极大地损害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形象。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旅游管理教学中,可以使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亲近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能够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彭一敏,欧阳绍清.非物质文化遗产“合理利用”问题的探讨〔J〕.学术探索,2012,(2).

[2]申绪湘.依托高校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初探—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J〕.民族论坛,2011,(12).

[3]邢卫红.新时期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意义和对策探析〔J〕.中国报业,2011,(10)

猜你喜欢

旅游管理专业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思考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有效教学的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