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江村洪氏家谱》所记匾额对联看古代宗族的家风建设

2020-09-08周媛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7期
关键词:匾额家谱对联

【摘要】家风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世代相传的道德标准和处事准则,是祖辈通过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一种家庭式或家族式文化。它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又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家风推动和促进着整个家族的发展与兴盛,故而为古代各名门望族所重视,甚至在其匾额、对联中都有体现。本文以《江村洪氏家谱》所记匾额、对联为例,从宗族、家庭、个人三个方面分析其树立的家风及其内涵,为当代社会家风建设提供思路。

【关键词】匾额;对联;家谱;家风

【中图分类号】K820.9 【文献标识码】A

洪氏依《新安名族志》言:“出共工氏,受封河内共城,子孙推本水德之绪,加水于左为洪。世望燉煌,一出弘氏,唐德宗朝有弘察者为监察御史,以避孝敬帝讳,改为洪。世望丹阳,生子舆,子舆生经纶,官侨寓于徽”,江村洪氏则“自(宋)少师公孙连州教谕公始也”。由此可知,洪氏祖先因在徽州做官,侨寓于此,为当地名门望族,宗族繁盛。江村洪氏对族内子弟管教颇严,在建炎四年,洪氏观察公十二世孙、龙图阁待制洪中孚《重刻少师公家乘序》中,对族内子弟便有如下教诲:“毋或纵逸以荡厥心志、毋作非为以贻世口实、毋事斗狠以倾覆先绪、毋舞智弄文以贼害族党、毋求餍公门以蹈祸机、毋庸心矫诈而为众所恶、毋徒长傲而不为世所容、毋溺偏好而亏损至德、毋接羽流而轻信烧炼、毋入佛老而流于异端、毋计锱铢而失大义、毋处非其友而丧厥身家、毋恃强倚势而欺凌宗里、毋妄争竞是非而轻犯官法。……才子在一乡,则为一乡重;在一国,则为一国重;在天下,则为天下重。”序中的“十四毋”包含了对自身、对族众、对乡里的规范和要求,其最终目的是希望子孙能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价值、有贡献的人。

《江村洪氏家谱》共十四卷,卷十二为各堂堂记,卷十三为江村、文会、周王庙、双溪四地匾额对联。匾额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伦理观念和道德观念的直观体现;楹联“至本(清)朝而盛,楹联之兴,肇于五代之桃符,……至于本(清)朝,则凡殿廷、庙宇之间,各有御联悬挂。翠华临莅,辄荷宸题,天章稠迭,海内承学之士,翕然向风,楹联之制,遂日臻美富矣”。洪氏一族为国尽忠、为族争光的思想和家庭和谐、子弟成才的期望都内化于各堂匾额、对联之上,既富文学内涵又有警示作用,为树立良好的家风、族风奠定了基础。

一、尊祖敬宗光前裕后

宗族是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族的发展和兴盛是族内子弟的使命和追求。洪氏宗祠内有一堂,堂上匾额书——惇叙堂,有记曰:“盖根本大而枝叶繁,源流远而支派分,枝繁则族谊渐,疏派分则人心易涣,故必先有以立其根本,溯其渊源,由亲以及疏,自近而至远,尊卑隆杀之等,秩然而不紊,纲纪法度之详,昭然而可见,此惇叙,所以名其堂也。当夫祭享荐新,僾见忾闻,必诚必敬也;春露秋霜,凄怆怵惕,致爱致悫也。岁时伏腊,群然相叙于一堂,欢然有恩以相接,蔼然有礼以相亲,而祖孙父子之伦无一之或乖,伯叔兄弟之分无一之或逾。其于冠婚丧祭之事,尽其礼而不失焉。”宗族内部要求长幼有序,重要节日族内各家能共聚一堂,以礼待之,同享天伦。在宗族聚会活动中,子孙后辈耳濡目染,从父辈们那里学习礼仪、提高修养。对联有三副,分别为:文采振家声游凤阁步銮坡宦绩书香风不坠,壮猷绵世泽擢龙图举鸿庆祖功宗德祚弥长;惇雍睦于一堂昭穆彬彬瞻俎豆,叙本支于百世子孙济济肃冠裳;五典克敦无添家修潜德,十伦攸叙敢忘宸奖义居。

宗祠内另一堂有匾额题——光裕堂,记曰:“莫为之前美而弗彰,莫为之后盛而弗传,盛弗传者不足以言光,美弗彰者不足以言裕。诗曰:光我烈祖,言克承可大之业……垂裕后昆,言克建可久之谋,而俾述于后者,循循可守也,非传子述之道也。……易曰:德光化溥,又曰:顺理则裕,夫光不自光,而光必以德,裕不徒裕,而裕必以理,理也德也,固光裕之本也。”意在希望子孙既能光大祖宗前业,又能遗惠后代,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层面的,将家族中优秀的传统和美德传承下去,也为子孙后代作榜样,以德为光之本,以理为裕之先,最终将家族的优秀品质和风气发扬光大。对联一副:观察才猷翰简光前济美,少师勋业冠裳裕后流芳。

二、承前业尊孝悌

宗族的振兴离不开和谐的家庭,也离不开对教育的重视,读书不仅是为了科举入仕、光宗耀祖,更是培养心性、学习前人之识和处世之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礼义廉耻受之书本,家庭教育是人生第一课,故题匾额继述堂:“子孙承前人之荫,袭前人之业,罔知所继述,岂足以为孝乎……故旦夕而升斯堂,必曰:前人欲为而未为者,志也;吾其继之前人欲成而未成者,事也;吾其述之引伸触类身体发肤,前人之所遗也;吾其保之衣冠礼乐,前人之所尚也;吾其守之典章文物,前人之所贵也……虽然尽继述之大,固在于子孙,而欲子孙之贤尤在于读书。”对联:志在能继当念念提惺心瞻仰不愧而俯不怍,事贵善述须人人振起精神子尽孝而臣尽忠;钟川岳精华聿绵瓜瓞,绍箕裘统绪克振家声;甲第凌云光北极,文章映日焕南都。

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推崇的道德标准之一,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每个家庭都希望能达到家庭状态,江村洪氏也将这一希望题于匾额之上,曰务本堂,以作警示:“昔贤有云:君子务本,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盖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而事亲孝忠可移于君,事兄悌顺可移于长,孝悌之中自具治平之理,而又奚庸多求哉……聚族于斯堂,而子与子言孝,弟与弟言恭……”对联两副:笃孝友以培根柢显扬和翕务明地义天经远绍少师庭训,推仁爱以泽寰区调爕抚绥无愧民胞物与迩承观察家风;事业从五伦做起,文章自六经得来。

三、勤思考守初心懂谦逊

宗族的发展归根到底还是人的发展,人活于世,应有自己的担当和原则。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其准绳除了社会的一般道德和法律约束外,自身也应有基本的认知和标准,这就需要子孙后辈能守住初心、多反思,做到嚴于律己、宽以待人,取堂名:慎思堂、复初堂、谦益堂,希望子孙引以为戒,努力成为对家庭负责、对社会有用的人。

慎思堂:“他日居高位、立岩廊、显扬父母、增光宗族,上思致君,下思泽民,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建业垂勋,与黄海白岳同传不朽者,谓由于思本之庭训也。”对联一副:思裕后以光前安得弗慎,慎厥终于其始如何勿思。

复初堂:“在人则为静极方动,能反其初心之会也。见天地之心者,人之心即天地之心,当复之时,肃然而寤,惺然而觉也……笃志于学,以复初名其堂,以教励其子,而令子方诵习六经文字,克承君之教,今而后能知初之自然来复,与所以固其复者,斯无负名斯堂之义矣。”对联一副:复以见天地之心太音正自声希万物资始,初不失孩提之性大人依然赤子六合皆春。

谦益堂:“谦之道由来尚矣,尧之允恭,舜之恭己,禹之拜昌言,汤之敬日跻,文之小心,武之敬胜,以及周公之吐哺,握发夫子之温良恭俭让,何一而非谦也哉。顾今之人稍有才技,輙肆意自矜;稍有名位,輙盛气凌人,即貌为谦谨而心实目空一世,若视天下更无出其右者,固其气之浮、见之浅,抑亦器量之易盈也。”对联五副:谦尊而光,益动而巽;观察之流风未远由丹阳而黄石奕世簮缨罔不严翼肃恭以鸣谦于弗坠,连州之令泽犹存自江村而双溪传家诗礼要当精勤惕厉以集益于无涯;瑞气迥浮青玉案,春风新长紫兰芽;积学本渊源毕竟是诗书种子,繁枝由世德到底为忠厚人家;溪分双水环瑶带,山迭千峰列画屏。

四、总结

古代宗族重视家风、族风建设,一族风气之確立,除通过祭祀祖先、编纂家谱、订立族规和家规外,还将教化融入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木雕、石雕、砖雕中,同时也体现在匾额对联上,让宗族子弟无论在何处都能时刻谨记家中教诲,谨言慎行。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家风对家庭成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古代宗族在家风、族风建设中的做法对当代家风的重塑也具有一定参考意义:家长应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为子女确立正面积极的为人处世之道,并将正确的“三观”融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父母自身做起,做好子女的表率,重新树立优秀的家庭文化:善待父母、多读书、勤思考,积极参与到对社会有益的活动中,让孩子以父母为榜样,同时也注重搜集各行各业的优秀人物事迹,为子女讲好人生第一课,树立当代优秀家风。

参考文献:

[1]戴廷明,程尚寛,朱萬曙等.新安名族志[M].安徽:黄山書社,2004.

[2]《江村洪氏家谱》(清)洪昌著清雍正八年(1730)刻本.

[3]徐珂.清稗类钞第12册[M].清稗类钞,第12册.上海:中华书局,1986.

作者简介:周媛(1987-),女,江苏丹阳,硕士,研究方向:藏品研究。

猜你喜欢

匾额家谱对联
天安门匾额“消失”之谜
弘扬传承匾额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
巧出对联
潘光旦嗜治家谱
看见了什么?
贴对联
岁月沉淀中的老家谱
解缙二改对联
吹牛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