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童趣的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2020-09-08李文燕

理论与创新 2020年12期
关键词:妞妞律动音乐

一年级的学生好动、爱玩、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容易分散,好听的故事、好玩的游戏等很受他们的喜欢。所以唱游课的教学理念是要“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在一年级的教学中我着力构建童趣的课堂,调动学生内在的情感力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下面就一年级上册《一对好朋友》教学案例来进行分析。

《一对好朋友》是一首带有民歌风格的儿童歌曲,2/4拍,徵调式。歌曲曲调优美,画面感强,节奏跳跃,风趣地刻画出两位小朋友结伴一起劳动,一起回家的欢乐的情景。

课堂情景1:贴近儿童生活,谈话游戏导入

师:你在班级中的好朋友是谁?给大家介绍一下。

师:我们一起来《找朋友》吧。

(音乐游戏《找朋友》:教师弹琴,学生听音乐,一边唱一边做跑跳步去找朋友,找到朋友后跟着歌词做相应动作,如敬礼、握手、再见等。)

师:你们找到了好朋友,一起做游戏,真开心。那么在乡村好朋友是怎么玩的呢?我们来听听。

导入部分从课题关键词“好朋友”入手,贴近学生的生活,再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做游戏的特点,创设富有童趣的“找朋友”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在心情愉悦的游戏活动中,开始了课堂学习。在游戏后提出相关问题“在乡村好朋友是怎么玩的呢?”引导学生带着主动探究的欲望来欣赏歌曲,在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新知识的学习。

课堂情景2:启发式问答中回忆歌词

师:刚才的歌曲中你听到了什么歌词?

生:真是一对好朋友。

师:“真是一对好朋友”(唱+律动),谁和谁是一对好朋友?

生:小伢伢、小妞妞。

师:知道小伢伢和小妞妞是什么意思吗?是小朋友的名字吗?

生:……

师:在北方一些地方,小男孩叫做小伢伢,小女孩叫做小妞妞,所以歌曲里是一个……(故意停顿,留给学生回答)

生: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

师:“小伢伢,小妞妞”(唱+律动),两个好朋友在做什么呢?

生:放鸭子和放牛。

师:是不是这一句?“你放小鸭我放牛”(唱+律动)。

生:是。

师:歌曲里鸭子和牛怎么叫的?

生:嘎嘎嘎、哞哞哞。

师:“嘎嘎嘎,哞哞哞”(唱+律动),她们放好鸭子和牛,又去做什么了?

生:唱着歌回家了。

师:“唱着歌儿回家走呀”(唱+律动),唱的什么歌?

生:哩喽喽。

师:“哩喽喽,哩喽”(唱+律动),你们的小耳朵真灵,听出了这么多的歌词。

这首歌曲的歌词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点长,听赏后较难完整的回忆起,所以在回答“听到什么歌词”时,仅仅只能完整说出最后一句。但整首歌曲是一首记述歌曲,画面感较强,通过不断的提问来启发学生回忆起整首歌曲的歌词。学生回答的只是某句歌词中的关键词,并不完整,所以老师在学生回答后用唱的形式再重复一次,以加深学生对歌曲歌词和旋律的印象,这样做既不脱离音乐的本体性,也让课堂更有音乐性。老师在唱的过程中一边唱一边做富有童趣的律动动作,动作可以辅助学生记忆歌词,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律动,为后面歌表演打下基础。

课堂情景3:創设情境歌表演

师:同学们,这首歌你们已经会唱了,让我们去乡村和小伢伢、小妞妞一起玩耍,一起歌唱吧。

师弹奏《找朋友》的音乐,男女生两两自由组合,扮演小伢伢和小妞妞的角色,进行歌表演。前半首用对唱,后半首用齐唱的形式。可重复几次,一次结束后听到《找朋友》的音乐再找伙伴进行歌表演。

这首《一对好朋友》是一首画面感很强的叙述歌曲,歌曲里男孩女孩两个角色,可以分男女生进行角色对唱,所以在歌表演环节,创设符合主题“好朋友”的情景表演,根据歌词内容分角色表演,激发学生的音乐表演兴趣,培养音乐表演能力。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有趣的音乐活动会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情境性的语言和环境会让吸引学生进入预设的学习内容中,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作者简介:李文燕(1984.12-),女,汉族,四川绵阳市人,小学音乐教师,教育硕士,研究方向为小学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妞妞律动音乐
薮猫妞妞减肥记
和谐律动
没关系
大喊大叫
动静之间
律动之美
咕噜牛和小妞妞
音乐
再寻绿野仙踪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