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夏芪麦汤结合隔物灸法对慢性胃炎患者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

2020-09-08解则红刘玉姿何丰华

中国疗养医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灸法胃脘激素水平

解则红 刘玉姿 何丰华

慢性胃炎为临床常见脾胃疾病,多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发,可造成患者上腹不适、食欲不振甚至贫血、腹泻[1]。现阶段,西医多通过质子泵抑制剂、铋剂、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帮助慢性胃炎患者控制病情进展,改善预后。但研究发现,部分患者经治疗后仍可出现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现象,损害其生存质量[2]。因此,积极探寻更为有效的治疗措施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分析连夏芪麦汤结合隔物灸法对慢性胃炎患者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明确连夏芪麦汤结合隔物灸法的应用价值,从而为临床治疗慢性胃炎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男21 例,女19 例;年 龄25 ~60 岁,平 均 年 龄(45.18±4.72)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3.12±0.86)年。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6~61岁,平均年龄(45.16±4.77)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3.10±0.82)年。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实用内科学》[3]内相关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内寒热错杂证,即主症:胃脘痞满,遇冷加重,口干口苦,嘈杂反酸,肢冷便溏;次症:纳呆,嗳气;舌脉:舌淡,苔薄白,脉弦数。

1.3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临床资料完善;无消化性溃疡及腹部手术史;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排除标准:近期服用过抑酸剂、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者;胃黏膜重度异型增生或恶变者;精神疾病,沟通障碍者;严重脏器功能不全者。

1.4 方法

1.4.1 对照组 两组均行西医对症治疗,包括:①口服泮托拉唑钠肠溶片,1次/d、40 mg/次。②口服枸橼酸铋钾片,4次/d、0.3 g/次。③口服克拉霉素片,2次/d、0.25 g/次。④口服阿莫西林胶囊,3次/d、0.5 g/次。对照组行隔物灸法治疗:取足三里、气海、中脘、内关等穴位,将新鲜生姜切成薄片,置于隔物灸模具的中心圆孔下层,上面放一铁网,点燃艾柱后将其置于铁网之上;准备工作完成后,将隔物灸模具放在所取穴位上,每次每穴各灸一壮,3次/周。

1.4.2 观察组 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连夏芪麦汤,方剂组成:黄芪30 g,丹参、党参、葛根、延胡索各15 g,枳壳、黄连各12 g,干姜、麦冬、甘草、黄芩各10 g,半夏9 g。随症加减:阴虚内热重者加知母15 g,生地20 g;胃脘痛甚者加白芷、川栋子各12 g,九香虫15 g,白芍20 g;便溏甚者加石榴皮12 g,乌梅15 g;气阴两虚重者加太子参15 g;胃脘胀满重者加青皮、木香各10 g,郁金、炒莱藤子各15 g。1剂/d,水煎取汁400 mL,分早晚两次服用。两组疗程2个月。

1.5 观察指标 ①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内相关评分标准对两组胃脘胀满、口干口苦、嗳气反酸以及便溏症状进行评分,各0~3分,分值越低,症候越轻。②胃肠激素: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胃动素(MTL)、胃泌素(GAS)、P物质(SP)水平,以puzs-300x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北京普朗新技术有限公司)测定。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见表1) 治疗后,两组胃脘胀满、口干口苦、嗳气反酸以及便溏证候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水平比较(见表2)治疗后,两组MTL、GAS、SP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较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单位: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单位: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a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胃脘胀满 口干口苦 嗳气反酸 便溏对照组 40 治疗前 2.13±0.72 2.04±0.68 1.76±0.63 1.97±0.81观察组 40 2.11±0.76 2.07±0.60 1.82±0.58 1.99±0.74 t值 0.121 0.209 0.443 0.115 P值 0.904 0.835 0.659 0.909对照组 40 治疗后 1.20±0.38a 1.25±0.41a 0.99±0.32a 0.76±0.30a观察组 40 0.79±0.23a 1.02±0.30a 0.68±0.27a 0.53±0.19a t值 5.838 2.863 4.683 4.096 P值 <0.001 0.005 <0.001 <0.001?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水平比较(±s) 单位:ng/L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水平比较(±s) 单位:ng/L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b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MTL GAS SP对照组 40 治疗前 204.26±37.69 30.05±4.17 12.12±2.35观察组 40 207.41±38.80 29.82±4.15 12.03±2.31 t值 0.368 0.247 0.173 P值 0.714 0.805 0.863对照组 40 治疗后 283.09±46.32b 41.26±5.48b 20.75±3.67b观察组 40 326.72±50.45b 49.90±6.16b 25.86±4.28b t值 4.029 6.628 5.732 P值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慢性胃炎病程绵长,迁延难愈,主要病理特点为淋巴细胞浸润[5]。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且胃黏膜的病变程度与症状的轻重并非一致,因而常受患者忽视,致使病情加重,增加治疗难度[6]。目前,西医多通过药物疗法控制病情进展、促进患者转归,但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病菌抗药性增强,常无法获得理想疗效[7]。因此,积极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显示,治疗后,两组胃脘胀满、口干口苦、嗳气反酸以及便溏证候评分均下降,MTL、GAS、SP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变化较大,表明连夏芪麦汤结合隔物灸法治疗慢性胃炎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调节其胃肠激素水平。分析其原因: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属“痞满”“胃脘痛”等范畴,病因有外感六淫、起居失宜、情志不畅等,病机为升降不利、气机壅塞、脾胃亏虚[8]。隔物灸法利用生姜作为间隔物,结合艾灸的温热效应,刺激患者足三里、气海、中脘等穴位,有助于推动气血运行,疏经通络[9-10]。连夏芪麦汤内含黄连、黄芩,为苦寒之品,可降泄、通下;黄芪可补气固表;葛根可升阳止泻;延胡索可活血散瘀、理气止痛;党参补中益气;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胀;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丹参活血祛瘀;麦冬养阴生津;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合用,共奏益气养阴、辛开苦降、活血化瘀之功[11]。MTL多由空肠黏膜及十二指肠分泌,可兴奋胃平滑肌,促进小肠分节运动;GAS多分布于胃窦部,可促进胃蛋白酶原释放,调节胃肠道分泌功能;SP则可促进胃收缩,加快胃排空[12-14]。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连夏芪麦汤具有较强的抗菌、抗病毒作用,能够抑制炎症细胞浸润,改善胃黏膜血供,同时减少胃酸分泌,抑制幽门螺杆菌定植,进而促进黏膜修复,调节MTL、GAS、SP水平,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15]。联合隔物灸法,可有效稳定细胞膜,调节胃肠蠕动,降低其敏感性,同时调节机体免疫力,减轻炎性反应,进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其恢复。

综上所述,连夏芪麦汤结合隔物灸法治疗慢性胃炎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调节其胃肠激素水平,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灸法胃脘激素水平
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
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
盐酸胺碘酮辅助治疗对小儿心律失常的疗效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采用中医辨证疗法对胃脘痛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
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
《肘后备急方》灸法学术思想浅析
针灸结合耳穴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临床观察
浅析温针灸的治疗机理及温度控制
针药合治胃脘痛40例临床观察
按摩治疗胃脘痛3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