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地区体检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与因子分析

2020-09-08刘梅姜涌斌徐小炮

中国疗养医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患病率组分血脂

刘梅 姜涌斌 徐小炮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 包括肥胖、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和血脂紊乱,它既有上述疾病的临床表现,又有自身的一些特征,更为复杂[1],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在同一个体异常聚集的病理状态[2]。MS与中风和冠心病呈正相关关系[3],MS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病风险高于非MS患者[4],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5]。MS与不良生活方式、膳食等许多因素有关,可以通过早期干预来预防和控制[6]。我院体检人群以上海地区各事业单位职工、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等高学历人群为主,多从事脑力劳动,生活条件相对优越,工作压力大。该人群MS的患病情况可能有别其他人群。本研究利用该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了解其MS患病率特点,为降低MS的发病,改善MS症状,提供针对性的、简单可行的策略。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7年1月至12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血脂、尿酸及肝肾功能等各项检查完整。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9 277例,平均49.40岁,其中,男6 384例,平均年龄49.37岁,女2 893例,平均年龄49.47岁。

1.2 研究方法

1.2.1 体格检查 身高、体质量:受检者脱鞋、帽、外衣(限单衣单裤),身高以千克(kg)为单位,身高、腰围和臀围均以厘米(cm)为单位。安静休息5 min后采用台式水银柱式血压计测量坐位右上臂肱动脉血压。

1.2.2 实验室检查 体检者晚餐后禁食10~14 h,次日清晨留取小便、采集静脉血液进行尿常规、血液生化、血常规等相关指标检测。

1.2.3 诊断标准 MS的诊断[7]依据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代谢综合征协作组的诊断标准(CDS),具备以下4项组分中的3项或全部者:体质量指数≥25 kg/m2;空腹血糖≥6.1 mmol/L及(或)饭后2 h血糖≥7.8 mmol/L,及(或)已确诊为糖尿病并治疗者;血压≥140/90 mmHg(1 mmHg=0.133 kPa),及(或)已确诊为高血压病并治疗者;空腹三酰甘油≥1.7 mmol/L,及(或)空腹血男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 mmol/L,女性<1.0 mmol/L。

1.3 统计分析 采用软件SPSS 20.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中位数的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共性因子的提取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性别MS及其各组分患病率比较

2.1.1 不同年龄、性别MS患病率比较 根据CDS诊断标准,研究对象中MS患者1 454例,非MS患者7 823例。MS总患病率为15.67%,其中男性患病率20.50%,女性患病率5.01%。χ2检验结果显示,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P<0.05)。将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6组,除年龄<30岁组和≥70岁组外,其余各年龄组男性患病率均高于女性(P<0.05)。男性在30岁之前、女性在50岁之前MS患病率都很低,30~69岁的男性MS患病率高于女性,70岁以上男性与女性患病率差异不大。χ2趋势检验结果显示,不论合计人群,还是男性或女性,MS的患病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增高的趋势(P<0.05,见表1)。

2.1.2 不同年龄、性别MS各组分患病率比较 肥胖患病率为40.76%,其中男性为50.20%,女性为19.91%;高血压患病率为28.45%,其中男性为33.94%,女性为16.32%;高血糖患病率为15.58%,其中男性为18.92%,女性为8.19%;血脂紊乱患病率为35.95%,其中男性为44.56%,女性为16.94%(见表2)。χ2检验结果显示,男性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紊乱的患病率均高于女性(P<0.05)。将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分为6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除年龄≥70岁组外,70岁以下各年龄组男性肥胖和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女性(P<0.05);40~49岁组、50~59岁组和60~69岁组男性高血糖患病率均高于女性(P<0.05);男性所有年龄组血脂紊乱的患病率均高于女性(P<0.05)。χ2趋势检验结果显示,无论合计人群,还是男性或女性,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紊乱的患病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增高的趋势(P<0.05)。

2.2 MS组分聚集情况与因子分析

2.2.1 MS患者异常组分聚集情况 9 277例研究人群中无MS组分异常者占35.58%;具有一项MS组分异常者占27.38%;具有两项MS组分异常者占21.36%,具有三项异常者占12.07%,具有四项异常者占3.60%;其中男性无异常组分至四项组分异常的构成比分别为24.61%、28.46%、26.43%、15.70%、4.81%;女性构成比为59.80%、24.99%、10.20%、4.08%、0.93%。

1 454例MS患者各个异常组分的聚集情况(见表3)。在所有组合形式中,肥胖、高血压及血脂紊乱组例数最多,占总病例的41.40%;男性患者中,此组合占42.40%,女性患者中占32.41%,均为例数最多的组合。

2.2.2 MS患者的因子分析 MS患者合计人群因子分析提取4个共性因子,肥胖因子、血压因子、血脂因子和血糖因子,方差累积贡献率为72.20%;分性别分析,男性和女性均提取了4个共性因子,方差累积贡献率分别为71.43%和71.31%(见表4)。男性患者因子分析提取的共性因子与合计人群相同, 方差贡献率分别为29.34% 、17.16%、14.55%和10.37%。女性患者前两位的共性因子也是肥胖因子和血压因子,方差贡献率为28.96%和15.72%,其余2个共性因子与男性不同。三酰甘油在男性患者中与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共存于因子3中,而女性患者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组成因子3,三酰甘油与血糖组成因子4。

表1 不同年龄、性别MS 患病率比较(n)

表2 不同年龄、性别MS 各组分患病率比较[n(%)]

表3 MS 患者异常组分聚集情况[n(%)]

表4 MS 患者旋转成分矩阵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上海地区体检人群MS患病率为15.67%,低于国内许多研究[5,8-9]。李文敏等采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分析了2014—2017年我国居民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的相关文献,结果显示,我国居民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21.90%(男性21.30%,女性21.00%)[9]。一项覆盖我国大陆地区31省市的大型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成年人MS患病率高达33.9%(男性31%,女性36.8%)[5]。不同地区饮食特点不同,不同人群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诊断标准的不同,都可能影响MS的患病率。本研究人群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健康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相对较多;属于中高等收入人群,定期参加健康体检,有机会和能力获得更多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从而能够及早发现自身健康问题和疾病,有针对性地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减少健康危险因素,可能会使得该人群患病率较低。

不同性别MS患病率的差异至今尚无统一定论。有研究[5]认为女性MS患病率高于男性,也有研究[9-10]认为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还有研究认为不同性别之间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而本研究结果显示女性患病率明显低于男性。激素水平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可导致性别之间出现差异[11]。男性雌激素水平低于女性,且工作压力大,过度疲劳,长期精神紧张,应酬较多,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较女性多,缺乏运动,作息不规律等可使其MS患病率高于女性。另外,本研究人群70岁以上女性患病率明显升高,可能是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所致;而男性患病率有所下降,原因为离退休后,男性应酬减少,社会压力得能到缓解,有足够的时间关注自身健康问题,增加锻炼,生活习惯有所改善,故患病率不再持续升高,与女性患病率基本持平[12]。

本研究人群最常见的MS组合形式为肥胖、高血压和血脂紊乱,MS各个组分中,肥胖的检出率最高。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男女性方差贡献率最高的因子均为独立的肥胖因子,可见肥胖是组成MS最重要的因子[13]。肥胖能诱导机体出现胰岛素抵抗,继而出现糖脂代谢异常、高血压等多重异常聚集[14]。肥胖既是MS最常见的组分,也是MS其他组分的危险因素,降低期望寿命降低,增加多种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15]。研究表明,肥胖人群体质量的减轻能够明显改善MS的血脂、血压及血糖等指标[16],减少饱和脂肪摄入、减肥和保持理想体质量是MS重要的预防和治疗策略[17]。因此,控制肥胖是降低MS患病率的绝佳选择[18]。

综上所述,上海地区体检人群男性MS患病率高于女性,肥胖是MS的主要因子,为预防MS的发病、改善MS的症状,应强化对男性的健康教育,加强肥胖者的体质量管理。

猜你喜欢

患病率组分血脂
调节血脂要靠有氧运动
近红外定标法分析黏/锦/氨三组分纤维含量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组分分发管理系统在天然气计量的应用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云南省寻甸县小学生视力不良及屈光不正患病率调查
健康人群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的水平关系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血糖血脂对骨关节炎的影响
煤的族组分基本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