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定制化”教育,打造优秀班集体

2020-09-06张媛

天津教育·上 2020年8期
关键词:小豆豆班集体班级

张媛

所谓“定制化”教育,就是从学生终身发展出发、从家长的教育需求出发、从社会的发展变化出发,提供给学生具有个体差异的、具备教育实效的教育方式。班主任教师应依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实施“定制化”教育,促进每个学生获得和谐发展,从而提升班集体的整体水平。

一、了解每个学生,做到“快”“准”“深”

班主任接班后,除了完成了解班级结构、学风、典型学生情况等档案交接工作外,更要对每个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我任教于小学高年级段,在了解学生方面,形成了“二一一+周边”的工作模式。即:接班两周之内,叫准姓名,摸清脾气;学生出现问题的第一时间或其生活发生变故的一周内,全面掌握情况;在了解学生个人的同时,还要辐射周边,一个月内,了解他的伙伴及家庭状况。

有的信息不宜直接询问,可采用聊天、写信的方式,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接班之初,班主任要“泡”在班级里,让自己成为集体中的一员。在全面掌握学生信息的基础上,确定班级中的“榜样生”“优等生”“潜力股”“特殊点”和“困难户”,为后续开展“定制化”教育打下基础。

二、营造正确舆论,选准“代言人”

选出班级“代言人”旨在塑造班级特色形象,寻找学生身边的精神力量,彰显班级的精神面貌,从而增强集体凝聚力。近年来,我接手的大多是一些问题较突出的班级。所以提起班级情况,任课教师总会想到问题突出的学生,然而一个班级怎能以“淘气包”“捣蛋鬼”作为班级代表人物?

接班后,我重点打造班干部队伍,私下教方法,公开树威信。教他们如何组织班级活动,在活动中形成正能量,使能力突出的学生成为班级“代言人”。逐渐,大家关注的不再是班中的反面事例,而变为了“某某同学居然会拉小提琴”“某某同学作文写得真精彩”“某某同学爱劳动会劳动”等。中等生被带动起来,班中的“特殊点”被弱化,他们的影响力逐步降低,整个班集体的面貌焕然一新。

我在任西藏昌都跟岗教师的带教导师时,西藏教师每天进班听课学习,学生们通过和她的交流,了解到雪域之巅的小伙伴物资匮乏,班干部们便在班中开展了捐赠棉衣的活动。后来,我班班长向全校少先队员发起号召,最终全校共有300余名少先队员参与捐赠,共捐赠棉衣近千件,为远方小伙伴送去温暖。活动中,校领导的肯定与表扬带给学生们从未有过的荣誉感,也使他们意识到“班荣我荣”。

在后来进行的升旗仪式班级展示中,我组织了“少年当自强”主题展示.全员参加,“逆袭”亮相!学生们身穿整齐的白衣黑裤,挺拔坚定地站在台上,配乐诵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片段,其中三个男生在经过了一个多月的练习后,在舞台上精神抖擞地表演武术。整个过程无人晃动、讲话,高质量完成展示。从前的“落后班”气质非凡的亮相赢得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不到一年时间,班级便以全新的姿态扬帆起航,被评为区级优秀班集体。

三、设计个性教育,三步触灵魂

教育学生的过程,正是教师运用外部条件对学生的内心世界进行干预的过程。在充分了解、把握内部思想状况的基础上,对于受教育个体的“外部刺激”会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更易于被学生所认同、接受,且教师选用的“诱因”应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二者融合才会生成新的“认同点”。

(一)析原因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深层的原因,教师发现学生的问题后,不能只看表面现象,一定要了解造成表象的成因,再为学生提供适切的教育方法。

五年级女生铭铭(化名)在日记中写道:“在家里,我觉得很孤独,弟弟把做沙画的彩沙扬得满屋都是,妈妈打了他,爸爸又对妈妈发火,家里很热闹,但是好像并没有我这个人存在。”接班时间不长,我并不了解铭铭的家庭情况,但日记中的几句话使我感到她的家庭并不普通。于是,我联系铭铭的妈妈沟通交流。我得知,她和前夫离异后再婚,第二任丈夫带来的男孩性格顽劣,她和爱人常为了管教问题争吵不休,忽略了女儿的感受。

我站在铭铭的立场制订教育方案。家庭关系复杂,缺乏父母关爱,没有倾吐心声之处,孩子孤独无助。“树立健康心态,积极面对现实,融人新家庭,认同新身份。”这是铭铭最需要的教育引导。于是,我真诚地和铭铭聊起她的家,我告诉她作为家庭成员,自己也有责任为家庭的和睦做些什么。我建议她指导弟弟做沙画,要有耐心、讲究方法。

20天后,铭铭交上来一篇作文,记录了她教弟弟做沙画的情景。文中写到弟弟如何奇迹般地安静下来,听着姐姐的指挥;写到继父如何用惊讶的眼光,看着和谐相处的姐弟俩;更在结尾处写道:“原来,妈妈和继父做不到的,我这个家庭的小主人却可以做到。我的新家终于安静下来,四口人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看着他们的笑容,我感到:成长,就这样来了……”

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的孩子,思想负担重,精神压力大,易对生活产生抱怨和不满。若负面情绪长期无法排解,就会导致心灵上的创伤。教师的关爱可解一时之难,但更重要的是从他们的境况出发,帮助他们以乐观的心态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坚韧的性格。

(二)思后果

养成“做事前思后果,做事后想得失”的习惯,是我对很多容易违反纪律的学生提出的要求。

男生小亚(化名)今年转到班上。父母离异时,小亚被判给父亲抚养,后因继母不愿抚养,又被“退”了回来。此时母亲已再婚再育,小亚由外祖父母照顾。他顽劣暴躁,常出手打人,做事又不顾后果。有一次我在外班听课时,他以我的名义到传达室打电话让姥爷来接,然后请同组教师给他在离校登记上签字,再告诉在班中上课的英语老师已经跟我请假了。整个过程我完全不知道,同事发微信告诉我替我签了字,我才赶紧回班拦住已经背好书包的小亚。

我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多次联系他的母亲,相约去了小亚姥姥家。小亚的继父来自中东国家,信仰不同,两位老人和孩子都不接受,妈妈也很少来看孩子。家长细数孩子的诸多缺点,我则描述了我眼中的小亚——爱劳动、体育优秀、有拼搏精神……我让小亚回避后,跟家长沟通“孩子的暴力攻击是在掩饰内心的无助自卑”。我和小亚妈妈约定,每周接一次孩子,陪他吃饭、聊天,不谈学习。我又和小亚写下约定,名为“对小亚的期待”,提出10条“我相信小亚能做到……”,当不能自控、想要违反时,先停三秒钟,进行自我冷静。

家访后,小亚的自控力逐渐提升,多次想要发脾气时,都按我的要求用三秒钟思考后果,制止了暴行。

班主任根据学生的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定制化”教育,才能在问题学生的心中洒下温暖,扫除阴霾,种下希望。

(三)巧转变

说教通常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负效的,容易遭到学生的嫌弃厌烦。设计适合学生的任务或活动,让其经历德育过程,则能更加有效地转变特殊学生的行为。

2019届毕业班中有一个患“ADHD(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男孩小豆豆(化名)。一次课间,我去寻找玩耍的小豆豆,刚走到男厕所门口就听到里面的打闹声。确定里面没有男教师后,我走了进去,看到几个男生把小豆豆按在地上打骂。问清原因,我也大吃一惊——原来,小豆豆课上在瓶装的洗手液里解小便,下课后看到同学使用,他嘲笑大家,自己暴露了可惡行径。我把小豆豆领回班,批评教育过后,深究原因,我想小豆豆总是受到批评和嘲笑,缺乏成功的体验!所以,只让他知道什么是错的远远不够,更应该让他知道怎样做是对的!于是,我领着小豆豆观察校园,看到灌木丛下有纸屑、国旗台上有污迹、休息亭座椅上有脚印等,我便启发他能不能做一些对学校有好处的事情。就这样,小豆豆开始了“做好事之旅”,我要求他做10件力所能及的对学校、对同学有好处的事,并且尝试写成小作文。通过实践,小豆豆高兴地知道了自己能做好事,能为别人带来快乐,还能据此写出作文,感到自豪而喜悦。

开展“定制化”教育,秉承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班主任眼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打造优等生,让他们成为班集体的“领头雁”“代言人”;带动大部分学生共同进步;对于特殊学生,要给予适切的关爱和个性化教育。班主任要把每个学生都当作教育主角,了解陪伴,挖掘潜能,帮助他们成长为最好的自己,从而促进班集体的整体提升。

(责任编辑 吴淑媛)

猜你喜欢

小豆豆班集体班级
班级“无课日”
牙齿超人
小豆豆去散步
人心齐,泰山移
中等职业学校班集体建设的策略研究
红太狼妈妈的班车
温暖的班集体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一年级的小豆豆
提升学生自主管理水平 构建特色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