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守正创新研究

2020-09-06张旭

现代交际 2020年14期
关键词:辩证统一守正创新思政课

张旭

摘要:思政课教学改革要秉承“守正创新”的总体要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为思政课中一门主干课程,在教学改革中应坚持“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创新”是动力,而“守正”是根基。因此,要以“守正”确保课程的思想性和理论性,着力培养真懂、真信、真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师,以“创新”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结合学生实际,充分挖掘课程创新亮点,力求学生能够学懂、弄通,以提升课程实效性。

关键词:思政课 守正创新 辩证统一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4-0022-02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推进思政教育改革创新“八个统一”的具体要求,以“守正创新”的总体要求,为思政课教学改革提出内在统一规范。

为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但是教学改革不能为创新而创新,“创新”是动力,而“守正”是根基,要以“守正”促“创新”。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以下简称“原理”课)的教学改革中应坚持“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努力增强课程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使学生更信服。

一、以“守正”确保“原理”课的思想性和理论性

要想保证“原理”课的思想性和理论性,必须着力培养真懂、真信、真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师队伍,确保教师思想有高度、理论有深度、教学有温度。作为长期活跃在教学科研一线的“原理”课教师,是否真懂、真信、真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乎学科发展的灵魂和方向,关乎广大青年人才的价值取向,更关乎国家的前途命运。

真懂才能真信,真信才能真用。因此,首先要解决好真懂的问题。真懂,并不意味着熟练背诵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语录,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因此,真懂,就要懂其实质、懂其精神、懂其规律,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真信,强调既要信仰,也要信服。首先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同时要坚信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真理,坚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坚信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因而“原理”课的教学工作也将成为最伟大而壮丽的事业。只有教师自己真信,才能将马克思主义转化成自己的世界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作为“原理”课教师,要在真懂、真信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当然这不仅仅局限于对经典原著的剖析和解读,还在于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时代的发展呼唤新的理论,真研究,重点就是要在新时代的基础上为马克思主义增添必要的内容,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发展出新的和当代科技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二、以“创新”增强“原理”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要想不断增强“原理”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教师必须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通过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有针对性地完善教学环节,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设计,这样才能使课程更具实效性。

1.组建学习团队,创新教学改革活动

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开课第一讲进行素质拓展,通过随机选人,组建学习团队,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每个团队可以经过内部讨论确定队名、队歌、队服、设计团队名牌、确定团队内部角色分工,逐一進行现场展示,介绍队名、队员详细信息及团队角色。团队不设队长,而是各有角色,可设发言人、监督员、法官、记录员、计时员、摄影师、美工、演员等,团队每个角色将在本学期授课过程发挥重要作用。

2.开展“师生重温《共产党宣言》”主题经典诵读活动

在课程中利用两个学时开展“师生重温《共产党宣言》”主题经典诵读活动,此项活动可以尝试以“师生同上一堂课”的形式呈现,邀请学校教师代表参与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全体师生关注经典、传承经典的热情,培养赏析和诵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兴趣,提高传承与弘扬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营造书香校园文化氛围,

活动按照“前期准备—中期开展—后期宣传”三个阶段开展。前期准备阶段由任课教师将活动方案发给学生,确定活动主持人,布置《共产党宣言》诵读部分章节的任务分工。中期开展阶段,学生接力诵读《共产党宣言》,期间穿插主持人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共产党宣言》简介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等内容的介绍,使学生深刻认识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格魅力及重温《共产党宣言》的重大意义。接力诵读后进行诵读分享活动,师生畅谈心得体会。后期宣传阶段可以在高校党委宣传部、团委、学工处等相关部门的协助下,将活动以新闻、图片、微视频等形式通过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媒体平台进行宣传,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整个活动流程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设计完成,充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有效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全体师生在经典诵读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得到思想的洗礼和品质的升华,激励青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3.开展“自学自讲”主题角色转换活动

通过开展“自学自讲”教学改革,实现课堂教与学的方式翻转,师与生的角色转换,推动学生由“被动听”向“主动讲”转变,教师由讲课、授课向助学、导学转变,有效激发大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生成“立鸿鹄志、做奋斗者”的青春梦想,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助推“原理”课课堂教学改革。选取课程中指定的教学内容交给学生进行自学自讲,教师做好助学、导学及评价考核工作。围绕预习、展示、评价三个基本教学流程,开展学生自学自讲和教师助学、导学,提高课堂质量和效果,推进教学方法改革。

教师根据授课内容提前2—3周为各学习团队布置“自学自讲”任务。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团队根据选定的内容开展集体学习、个人自学和集中讨论等 “自学”活动,较好地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学习团队进行集体备课,对收集资料、撰写讲稿、制作课件、课堂讲授等任务进行合理分工,为“自讲”展示环节做好充分准备。学习团队可将备课的全过程拍摄成微视频记录下来,也可通过图片和文字论述形式进行汇总。“自讲”环节中,各学习团队进行现场授课,授课结束以后其他同学可以有10分钟时间针对“自讲”内容进行提问。“自讲”结束以后教师对“自讲”内容进行梳理和补充,重点讲解学生不理解或不懂的知识点,强调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最后对“自学自讲”活动全过程进行点评。

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真正体验一次“思政课教师是怎样炼成的”,每位学生在学习团队中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甚至团队之间会产生一些摩擦,但这个过程是非常珍贵的。学生通过精心的准备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在此过程中,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不易,进而潜移默化地引導学生常怀感恩之心,尊重教师、尊重课堂、心无旁骛、立志为学。

4.开展“中班授课,小班讨论”主题研讨活动

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中班授课过程中穿插小班讨论。从授课内容中确定讨论主题,安排讨论课,将班级打造的学习团队分成两个小班分别进行研讨,选取互动教室,每个团队进行“圆桌讨论”,团队成员都要在团队研讨中发言,教师从旁指导点评。“圆桌讨论”结束后,每个团队派一名代表进行总结性发言,陈述团队基本观点,全部发言完毕后开展团队互评。

这种小班讨论的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而对知识点的理解会更加深入且深刻。而“圆桌讨论”的形式便于打破学生对课堂固化的刻板印象,可移动的桌椅和游走在学生间的教师,在增加新鲜感的同时还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增强教师的亲和力,让学生在兴奋、开心、和谐的氛围中收获知识和友谊,锻炼沟通和协作能力。

三、结语

总之,在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应坚持“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一方面加大教师队伍的培养,使课堂更具思想性和理论性,另一方面要在教学改革中深入挖掘课程创新亮点,有的放矢,使课堂更具亲和力和针对性,从而提升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及自觉践行的主动性,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寻求更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2]肖贵清.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守正与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19(3):80-84.

[3]汤志华.论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的政治性与学理性统一[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2(4):9-14.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辩证统一守正创新思政课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新时代国内广播剧发展路径
改革压茬推进广播事业守正创新、全面拓展
温儒敏:在课程改革中“守正创新”
平面设计中实用性与艺术性思辨
例谈散文中的借景抒情
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关系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