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抖音“变身”短视频中的类型化叙事与性别秩序加固

2020-09-06高艺

新媒体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变身文本分析抖音

高艺

摘  要  抖音平台上通过化妆术实现“变身”的短视频,通过前后的强烈对比,为观众塑造审美体验。在类型化的叙事和共享的社会经验下,观众与视频创作者共同参与并完成意义的建立与传递。但这种形象塑造神话,看似是赋予女性改造自己的主动权,其实是象征性地抚慰外貌焦虑,是对原有性别秩序的加固。通过文本分析,笔者探讨了在对这些传媒文本进行创作、消费、传播时,女性如何内化并实践这一性别意识形态。

关键词  抖音“变身”短视频;文本分析;类型化叙事;形象管理;性别秩序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10-0109-02

抖音平台上通过化妆术“变身”的短视频,是美妆类视频在新平台、新观看模式下的新类型。这类视频通常在十几秒中完成前后的呈现和对比,突出化妆对外貌的改变力之大。它沿袭传统美妆视频中的对比情节,但是在叙事节奏、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形成新的类型化叙事,在新的视频观看模式中重新抓取观众的注意力。

1  类型化的对比叙事:审美体验与意义传递

这类短视频通过前后的强烈对比,为观众塑造印象深刻的审美体验。与传统的美妆视频相比,抖音短视频中的对比更加夸张。化妆前视频制作者故意自我丑化,比如不整洁的衣着、蓬乱的头发、坐姿随意地嗑瓜子等,用这些标志性的言行符号,将自己塑造为不被主流审美接受的女性形象。而化妆之后的呈现是自我美化与平台技术的双重加成——通过化妆技巧将自己的外观进行大幅改造,并通过平台的视觉特效,整体上塑造出“美女”形象。之后视频制作者在镜头前进行自我展示,通过邀请性的眼神和动作展示魅力。前后对比使观众产生惊讶与崇拜的情绪,且前后的反差越大,这种审美体验越明显。而在这一变化中,化妆的具体过程被省略,通常只是象征性地将产品涂抹在脸上,或者只用平台技术中的转场特效进行连接。这种节奏极为紧密的衔接,一方面是为了符合抖音对视频时长的要求及其培养的观看习惯,另一方面也是通过抹除变化过程来消解变化的合理性,创造“不可思议”的奇观。这样的美妆短视频并不是为了教授美妆技巧,纯粹是为了通过视觉冲击创造一个变身神话。而化妆过程的想象性补充和情绪上的审美体验,都离不开观众的参与。格式塔效應中无意识的完型倾向帮助观众进行过程的合理想象,共享的社会经验帮助观众进行意义的合理理解,观众与视频创作者共同完成意义的建立与传递。

在意义传递过程中,为了方便观众的正确解读,降低意义传递的成本,这类短视频采取可控的类型化叙事方法。故事情节、丑化与美化的方式、配乐等常规要素及其功能,共同产生一致的语境,替换掉的只有视频制作者本身,因此每一个文本都是类型化的叙事。不同的视频制作者带来视觉上的新意,但固定叙事类型也让观众不至于感到陌生,并且会在观看时对后续情节产生预设和期待[1]。因此,对该叙事的审美反应与意义解读是一种共享的体验,不仅在视频制作者的预料之中,也在观众自己的预料之中。这种拍摄者类型化的创作与观众类型化的接受,依靠社会对等持有的集体认知,确保对表征现实的符码产生相似的解释,实现意义的传递。

2  象征性的解决方式:形象管理与观看价值

这种叙事的仪式性取向不仅体现在上述类型化的叙事方式上,也体现在其传递的意义上。文本所主张的价值观在她们的象征性解决方式中被仪式化。前期邋遢形象带来视频画外音的负面评价,同时也带来观众下意识的厌恶;后期的成功“变身”带来视觉特效、音乐、视频制作者状态的转变,观众也随之产生惊讶、崇拜的情绪。这些外界评价暗示视频制作者通过化妆术改变外貌和心情,完成形象和心理的重塑,视频制作者的问题在故事中得到象征性的解决。而观众在观看这一变身神话时,前期因丑化的形象而产生的别扭心理,随之变得舒畅。这种下意识的情绪转变,实际上是由于自我经验的部分投射,是观众对现实经验中的类似冲突进行象征性解决的替代性情感体验。

形象塑造神话中隐含的性别秩序,在这一投射过程中于观众脑海里进行了反复的确认。视频制作者转变的契机是画外音以及不在场的观众对其产生负面评价,于是通过化妆改变外貌,实现“报复”性的主动回击,即女性可以通过化妆技巧等手段主动进行外貌和身体的改造,其带来的女性魅力会提升自我价值,生活中其他的现实问题会随之得到解决。对身体的惯常性控制,是衡量她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标准,可以带来价值的提升。自我既然可以改造最原初的、先天的、生理性的身体,更能改造其他的一切。这种自我管理否定外在的限制和不平等,赋予自我改造极大的能动性,仿佛通过自我创造就可以得到满足与幸福,年轻女性拥有了规训身体的能动性和实现“更好的自己”[2]的可能性。这种主动控制权似乎带来了女性地位的提高,但从其最终目的来看,年轻女性的身体形象仍然被规训在男性对其的想象和评价体系中,这看似是对女性的赋权,实际上仍然是传统的父权。

在这种视频故事的语境中,女性的转变是因为外貌带来负面评价,而反驳与回击仍然只是外貌的转变。一切事物只有“被看见”,才可以确立其自身的存在价值,而其中外貌是“被看见”的重要因素,变成了布尔迪厄所说的文化资本,并可以与经济资本、社会资本互相转化[3]。前期在家中外貌邋遢的女性似乎完全没有值得赞赏的地方,后期外貌符合主流审美的女性却成为完美的化身。变化的只是外貌,但整个人的价值发生了彻底的转变。画外音的评价与观众的情绪反应,都是一种不在场的凝视,观看着视频制作者,并用社会主流的审美标准衡量其存在价值。库利的“镜中我”和米德的符号互动论,都强调人对自我的认知与评价来自他人看法。而在这里,这种评价又单一化地呈现在外貌这一个条件中。女性给别人的印象、特别是给男性的印象,将会成为别人评判她一生成败的关键[4]。别人对她的印象,取代了她原有的自我感觉。视频中这种令人愉悦的女性表演,创造的不是自身的价值,而是观众的情绪价值。女性一方面表示变美是为了独立自信,另一方面却改造身体迎合社会凝视需求,迎合他人评价与大众审美。这种自我的矛盾性是女性改变现有性别秩序的尝试,但仍旧无法挣脱视觉价值和理想身体的镣铐,因为正如福柯所说:“只需要一个监督的凝视,每个人都在凝视的重压下变得卑微,自己成为自己的监督者。”[5]女性作为一种视觉观赏性的物体存在于世界中,通过性吸引力让自己成为欲望的对象,并通过别人的评价来认知自我[6]。在这个过程中,现实与短视频的奇观难以区分,女性前后台的分野更加明显,化妆前后到底哪一个是真实的状态,观众与女性自身都会产生错觉与混淆[7]。

因此,前期形象的自我丑化、决定进行报复性转变、后期通过化妆和特效改造形象这一叙事过程,看似是赋予女性改造自己的主动权,实际上是对原有性别秩序的再现与重复。而女性对这些传媒文本进行创作以及观看、消费,并通过分享进行二次传播,都是对这一意识形态的接受、内化与实践。在女性权力上升的玫瑰色滤镜中,女性用自己的嗓子发出浑厚的男音,带来的是主流性别话语的再次加固。

3  结语

抖音平台中通过化妆实现“变身”的短视频是一种传媒文本,也是日常经验的表征。在饱含冲突的社会行动空间中,女性尝试用短视频等影像进行意义的争夺,这些文化资源看似是自我创造的,实际上仍然是在已然固定了结构的话语场域中进行生产、消费、分享。女性将自己镶嵌在社会文化网络中,复制现有的性别秩序,维护主流性别意识形态,哼着歌参与了为自己搭建围墙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弗拉基米尔·雅可夫列维奇·普罗普.故事形态学[M].北京:中华书局,2006.

[2]杨博文.打造完美他者还是主体意识崛起——从美颜自拍看后现代女性主义影响下女性的自我凝视[J].西部广播电视,2019(16):66-67.

[3]彭兰.美图中的幻像与自我[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40(12):14-18.

[4]约翰·伯格.观看之道[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5]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6]马元龙.拉康论凝视[J].文艺研究,2012(9):23-32.

[7]杨萌,余红.“后美图时代”:出逃、抗争与转移[J].新闻论坛,2019(5):52-55.

猜你喜欢

变身文本分析抖音
棉花的变身
变成什么好
玩“抖音”爱上风流“网红”,姐姐被抛弃妹妹来报复
“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下的移动短视频研究
互动仪式链视角下的音乐短视频研究
音乐社交短视频软件何以走红
投资者情绪短期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
维护正统还是观念复辟?
我国地方纪录片的出路研究
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