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肺炎伴类百日咳综合征临床特征及年龄差异性探讨

2020-09-06刘肖君王斌庞焕香

临床肺科杂志 2020年9期
关键词:百日咳月龄支原体

刘肖君 王斌 庞焕香

百日咳是一类因百日咳博德特菌感染所引起的小儿严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儿以咳嗽持续时间超过2周为主要特征,且实验室可培养分离百日咳杆菌,PCR检测或血清学配对试验阳性[1]。近年来有报道提示[2-3],部分咳嗽病程在2周以上肺炎患儿已完成“白百破”疫苗接种,临床表现多为痉挛性咳嗽、咳毕见鸡鸣样回声等,严重者亦可出现屏气、发绀甚至窒息等表现;但此类患儿根据社区获得性肺炎规范治疗,并给予有效祛痰干预后,临床症状往往改善不明显,而受到实验室诊断标准及操作流程限制,将此类患儿归类于肺炎伴类百日咳综合征范畴[4]。目前临床有关小儿肺炎伴类百日咳综合征临床特征报道相对较少,而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小儿肺炎伴类百日咳综合征患儿共118例临床资料,旨在探讨小儿肺炎伴类百日咳综合征临床特征及年龄差异性,为后续防治工作提供更多依据,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小儿肺炎伴类百日咳综合征患儿共118例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均因下呼吸道感染症状入院,且符合肺炎和类百日咳综合征诊断标准[5];②≥4周龄;③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呼吸系统疾病;②住院期间死亡;③呼吸道畸形。研究方案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且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入选患儿根据年龄分为4组:4周~3月龄、3~<6月龄、6~<12月龄及≥12月龄;根据发病季节分为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月,次年1~2月)。

二、 方法

1 检测标本采集

入院24h内吸取鼻腔咽部以下分泌物1~2mL,与9g/L无菌氯化钠溶液震荡混匀后检测;同时在入院当天抽取外周静脉血10mL送检。

2 病毒检测

病毒检测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试剂盒由美国Diagnostic Hybrids公司提供,荧光显微镜由德国Leica公司提供;检测呼吸道病毒包括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博卡病毒、副流感病毒1/2/3及流感病毒。

3 细菌检测

吸取痰液标本10ul制备悬液,分别接种于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各1块中培养,均由美国Axygen公司提供;培养条件为35℃,50mL/L CO2,18~24h;以菌落计数>1.0×106cfu/L判定为阳性。

4 肺炎支原体检测

肺炎支原体检测试剂盒由德国Oumeng公司提供;取外周静脉血1~2mL,1500r/min离心5min;取血清10ul后加入buffer稀释至1:101,充分混匀后加入含抗原微孔板上,18~25℃下孵育30min;严格根据说明书操作要求完成羊抗人lgM抗体和色原/底物液孵育;加入终止后检测450nm波长处测吸光度值,计算样本和标准品吸光度值两者比值,判定标准如下:阳性为比值>1.1,阴性为<0.8,两者之间为可疑。

三、统计学方法

结 果

一、小儿肺炎伴类百日咳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分析

2014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共5159例,其中确诊肺炎伴类百日咳综合征患儿共118例,占总数2.29%;4周~3月龄、3~<6月龄、6~<12月龄及≥12月龄患儿发病率分别为5.34%(51/955),5.66%(38/671),2.04%(18/881),0.41%(11/2652);不同年龄患儿肺炎伴类百日咳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具有显著性(P<0.05),且以3~<6月龄最高。

男性和女性患儿发病率分别为1.93%(62/3210),2.87%(56/1949);女性患儿肺炎伴类百日咳综合征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

二、患儿不同季节发病率比较

患儿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发病率分别为3.91%(34/870),5.58%(45/806),2.04%(28/1375),0.49%(11/2244);患儿不同季节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以夏季发病率最高。

三、不同年龄患儿合并症状比较

入选患儿均合并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症状;不同年龄患儿喘息、发热及多肺叶受累比例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喘息和发热症状比例以≥12月龄最高,而多肺叶受累比例则以4周~3月龄最高(见表1)。

四、不同年龄患儿住院时间比较

4周~3月龄、3~<6月龄、6~<12月龄及≥12月龄患儿住院时间分别为(11.67±3.10)d,(11.19±2.96)d,(10.83±2.04)d,(10.51±1.88)d;不同年龄患儿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五、不同年龄患儿实验室指标比较

不同年龄患儿WBC计数、CRP升高比例、PLT升高比例及淋巴细胞比例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中白细胞计数、PLT升高比例及淋巴细胞比例以3~<6月龄患儿最高,而CRP增高比例以4周~<3月龄组最高(见表2)。

六、不同年龄患儿病原学指标比较

118例肺炎伴类百日咳综合征患儿中,共检出病原体74例,检出率为62.71%;不同年龄患儿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中病毒检出率以3~<6月龄患儿检出率最高,肺炎支原体中6~<12月龄患儿检出率最高;不同年龄患儿细菌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入选患儿中病原体检出率居于前三位分别为鼻病毒、肺炎支原体及肺炎链球菌;其中鼻病毒和肺炎链球菌在3~<6月龄患儿中检出率最高,博卡病毒在6~<12月龄患儿中检出率最高,而肺炎支原体在≥12月龄患儿检出率最高。

表1 不同年龄患儿合并症状比较

表2 不同年龄患儿实验室指标比较

表3 不同年龄患儿病原学指标比较

表4 不同年龄患儿混合感染情况比较

七、 不同年龄患儿混合感染情况比较

不同年龄患儿混合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中6~<12月龄患儿发生率最高;≥12月龄患儿细菌+肺炎支原体比例高于其他组(P<0.05)(见表4)。

讨 论

目前认为类百日咳综合征发生与多种病原体感染密切相关,临床多见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完成后可见鸡鸣样回声等症状,同时病程迁延(>2周),往往难以与百日咳相鉴别[6]。有报道证实[7-8],类百日咳综合征已成为导致儿童慢性咳嗽重要原因之一,但亦有观点认为典型百日咳嗽完成后往往在吸气末较少出现鸡鸣样回音。

已有研究证实[9-10],类百日咳综合征患儿在病原体侵袭呼吸道后,可紧密附着于气管、支气管及细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在纤毛上皮中繁殖并大量释放毒素,引起相关上皮细胞变性损伤、纤毛麻痹及蛋白合成降低,影响呼吸道炎症黏稠分泌物排出,而分泌物积聚后可对呼吸道末梢神经造成持续刺激,诱发中枢性痉挛性咳嗽。国外学者报道提示[11-12],痰液黏稠且排痰能力较差患儿发生阵发性痉挛性咳嗽风险更高,且需分泌物完全排出后方可停止。本次研究结果中,肺炎伴类百日咳综合征患儿好发于<6个月龄婴儿,尤以3~<6月龄儿童作为多见;6个月龄以内婴儿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特别是咳嗽功能并未发育完善,往往难以有效将痰液排出,故对于此类患儿除根据肺炎治疗外还应行口咽部分泌物及浓痰清除,快速改善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症状,以加快病情康复进程;本次研究不同年龄段患儿经有效治疗后均在入院10d左右达标准出院,即痉挛性咳嗽症状及肺部体征消失,连续3d体温正常,且实验室炎症指标恢复正常[11]。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肺炎伴类百日咳综合征尽管可发生于各个季节,但夏季发生比例往往最高,而冬季最低;全部患儿均可见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症状,其中超过30%患儿可见喘息症状,多见于>3月龄人群;而约12%患儿表现为发热,且这一比例与年龄呈明显正相关,研究中喘息和发热症状比例均以≥12月龄最高。同时不同年龄患儿WBC计数、CRP升高比例、PLT升高比例及淋巴细胞比例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入组患儿WBC计数和淋巴细胞比例均可见明显升高,而CRP增高与年龄呈负相关,其中白细胞计数、PLT升高比例及淋巴细胞比例以3~<6月龄患儿最高,而CRP增高比例以4周~<3月龄组最高。

以往研究认为百日咳毒素是导致百日咳样症状发生重要原因,但并非必需条件,提示类百日咳样症状可由其他病原体导致[13-14];而另有报道亦证实[15-16],病毒、细菌及其他非典型病原体均可诱发类百日咳样症状;而本次研究结果,入选患儿中病原体检出率居于前三位分别为鼻病毒、肺炎支原体及肺炎链球菌,进一步证实以上观点;其中鼻病毒和肺炎链球菌在3~<6月龄患儿中检出率最高,博卡病毒在6~<12月龄患儿中检出率最高,而肺炎支原体在≥12月龄患儿检出率最高;此外不同年龄患儿混合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3月龄患儿更易出现混合感染。

综上所述,肺炎伴类百日咳综合征患儿多为<6月龄,且好发于夏季,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症状最为常见;病毒、细菌及肺炎支原体均可能诱发犯病,且相当部分属于混合感染。但由于受实验室条件及患儿经济条件所限,本院病毒及支原体检测均属于抗体范畴,细菌检测依据于痰培养,未能完善PCR检测,故有待于临床进一步大样本、多中心、更优化的实验室条件的研究。

猜你喜欢

百日咳月龄支原体
阿奇霉素在小儿百日咳的应用
湖州33月龄男童不慎9楼坠落上海九院对接“空中120”成功救治
小心百日咳
提高育肥猪出栏率合理的饲养密度
藏羊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防治
鸡败血支原体的流行特点、鉴别诊断及防治
引入河曲马改良建昌马杂交效果
反复发烧、咳嗽,都是肺炎支原体惹的祸
百日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