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梁朝朝:阔境管理“疫”显大院风范

2020-09-04黄柳通讯员王晓虎

中国医院院长 2020年13期
关键词:附院医疗队安徽省

文/本刊记者 黄柳 通讯员 王晓虎

以更广阔的视野为抗“疫”胜利做注释;阔境管理,成就不平凡的抗“疫”之路,彰显大院风范。

梁朝朝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

6月初的一个下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安医大一附院”)院长梁朝朝的办公室有些闷热,但身着短袖衫从院外会议返回的他,坚持加穿上工作服接受《中国医院院长》杂志记者的视频专访。

从盛夏回望严冬,梁朝朝向记者感慨,带领全院共同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抗“疫”之路。在此次与疫情的直接较量与正面搏击中,医院全体医务人员确实付出了很多;但在国民素质整体提高的背景下,在强盛国力的支持下,防疫抗疫工作在短时间内赢得了全社会的理解与大力支持……体制优势与各行业协同发力,让中国的防疫抗疫成绩举世瞩目,医卫界的抗“疫”努力最大限度地转化成为胜利的果实!

作为安徽省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教学医院,也是省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在一院之长梁朝朝的讲述中,抗“疫”的领悟是“有付出,更有收获”;2020年的春天,注定是一个既有播种又有收获的春天。

“五全”“五主”成就收获的春天

2020年的春天,安徽全省的抗“疫”取得阶段性胜利。3月7日,安医大一附院收治的全部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完成“清零”,治愈率100%,医护人员零感染。9日,安徽省在全国较早宣布:用47天走出了一条全省“清零”之路。

在安徽省报告首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前一周,安医大一附院疫情防控工作于1月15日正式启动。梁朝朝在采访中回顾性总结,疫情警报出现,医院即迅速开启了“全院统一、全员行动、全面落实、全线督导、全程共享”的“五全”工作模式;并全程诠释了“坚定主心骨、争当主力军、守好主战场、勇做主人翁、奏响主旋律”的“五主”抗“疫”精神。

全院统一,医院迅速成立领导组、专家组、督导组、问责组、心理干预专家组、中医药救治专家组等,对全院工作统一部署、协同调度;全员行动,医院近6000名医护职工取消春节休假,坚守岗位;全面落实,医院夯实就诊、收治全流程,并在1天时间内腾空整栋感染病楼5个病区,作为留观病房和隔离病房;全线督导,在派出多支援鄂医疗队的同时,医院多名专家担任省级专家组组长及成员,做到了“安徽省哪里有新冠肺炎病人,哪里就有我们医院的专家!”梁朝朝还特别介绍,疫情初期,医院一张“千人红手印请缨上前线”的照片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元宵晚会等节目中播出,累积浏览量有二十亿人次。

“前浪”“后浪”昭示勃勃的生机

类似刷屏的场景,在安医大一附院还有很多!在感谢医护人员的公益性“网红”节目——“火锅之约”第一场,医院一对95后护士夫妻分享了他们的故事。

“董永鹏、刘霞玲这两名护士分属我院急诊科和胸外科,因为疫情延迟了婚礼;在集合出发的那一天,护理部的负责同志才确定他们是夫妻,当时有少许疑虑……”梁朝朝回顾,“他们随即就向科室及护理部恳切表达了内心坚定的志愿,且情理交织,赢得了认可!”

95后“后浪”的故事还引出了梁朝朝另一段关于“前浪”的讲述。“医院呼吸内科有一位59岁高级职称女专家徐爱晖,也是科室的副主任,但临近正式退休了;面对她提交的请战申请,医务处长反馈表示‘有些为难’。”但梁朝朝告诉记者,听到这位“后浪”专家的心声,大家商议批准了她的申请,“这位主任表示,作为老同志上前线,可以给年轻同事指导,让队伍更有战斗力!”

在创办于1926年,走过近百年发展历程的安徽医科大学及安医大一附院,正可谓“前浪”“后浪”生生不息,昭示着朝向未来的勃勃生机。

利用5G互联网医院平台展开抗疫国际交流,医院还在5月8日与美国马里兰大学医疗专家进行了视频讨论。

“援鄂”“战疫”交出硬核的答卷

此次疫情中,安徽省首位支援湖北的逆行医者,是安医大一附院的院感专家马红秋。1月25日,她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从全国抽调的10名专家之一,只身一人踏上了前往武汉的列车。

随后,医院分五批向武汉“前线”陆续派出160多名医疗队员。梁朝朝介绍,“在重症患者最为密集的金银潭医院,医院心外ICU护士长陈红作为安徽省首批医疗队重症护理团队队长带领安徽省重症护理团队坚持了从头到尾的抗‘疫’;在协和肿瘤中心Z11病区,医疗队成功救治患者平均年龄超过65岁,年龄最大93岁,取得了高治愈率、低死亡率,患者满意度100%的佳绩。”

入驻第三天,这支医疗队即收治一位92岁的危重患者,但在领队张泓的带领下,医疗队临危不乱,第一时间启动了多学科会诊,随后经过72小时的连续抢救,患者各方面指标稳定、病情好转;在武汉体育中心的方舱医院,WHO专家考察时与安徽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吴齐兵等座谈,就对医疗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帮助新冠肺炎患者康复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在陌生的医疗环境中,以最快速度投入战斗,以最高效率出成绩,梁朝朝向记者介绍,安医大一附院是国家卫生应急移动医疗救治中心和安徽省紧急医疗救护基地,平时的训练有素成就了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去年3月,作为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总队长的梁朝朝,就曾带领救援队A队全体队员在安徽陆军预备役师师部开展军事化专项训练。

“一体”“两翼”深化医教研协同

秉持一贯的校训与院风,安医大一附院在此次疫情中完全做到了“治病救人、教书育人”两不误。

既是隔离病区的医生,又承担大学必修课程的教学,梁朝朝介绍,疫情中,有一批这样的专家、教师,“他们利用夜里一点钟以后的网闲时间、隔离病房清洁区的碎片空闲时间录课、上传课件,在隔离期间完成了所有课程的发布,被学生们亲切称作‘隔离老师’。”

以高标准正式建成于2019年秋,安医大一附院互联网医院在此次疫情中也成为重要的教学平台。“在我院互联网医院平台,过去数月,无论是医疗领域的线上发热门诊、健康咨询、寻医问药,还是教学方面的远程带教、案例讨论、论文指导与答辩……各项工作全面展开,既井然有序,又别开生面。”梁朝朝还向记者介绍,3月18日,我国首次利用5G互联网技术,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与非洲国家连线,其连接载体也是医院的互联网医院。

谈及特殊时期的医教研紧密协同,他还恳切表示,“医疗为主体,教学、科研为两翼,是我们全院的共识;我们比喻医疗为今天、科研是明天、教学是后天,形象体现了我们对医教研一体化发自内心的遵循与身体力行。”

在科研方面,梁朝朝向记者介绍,医院为共一作者单位,在国际知名的学术期刊《CELL》上发表疫情中应用AI临床诊断的重磅论文。一方面,在权威国际学术平台上展示抗疫成果,通过远程平台连接海外抗疫一线,医卫行业战“疫”的紧张氛围仍在持续;另一方面,安医大一附院的正常医疗秩序已经完全恢复,各科室在防疫措施到位的前提下全部开放。经历疫情洗礼,安医大一附院的英勇之师、精锐之师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健康中国战略和健康安徽建设!

猜你喜欢

附院医疗队安徽省
成长相册
专家集体跳槽
援非医疗队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军地医疗队驰援武汉
出征
——致敬赴援武汉的医疗队
中国(福建)第15批援博医疗队首诊记
Making Cities 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