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两抓三优化”应对全球能源变局
——专访国际能源论坛原秘书长孙贤胜

2020-09-03戚永颖卢向前石卫褚晨耕

国际石油经济 2020年8期
关键词:油气能源转型

戚永颖,卢向前,石卫,褚晨耕

(本刊编辑部)

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引起了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危机,中国以及世界多国采取封城措施控制疫情蔓延,跨国交流基本处于停摆状态。疫情重创了世界经济,加剧了能源供需不平衡和能源市场的不稳定性,对油气行业等直接造成严重冲击。3月份,沙特与俄罗斯在减产行动上的分歧,导致全球油价史无前例暴跌,WTI期货价格一度出现负值。石油公司普遍经营惨淡,根据二季度公司财报,BP等六大跨国石油公司都陷入了不同程度的亏损,六家公司上半年合计亏损545.7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809.72亿元)。国际社会处于纷繁复杂的状态,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失衡,中美博弈矛盾加大。这都给全球能源治理和能源转型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不确定性。对此,本刊专访了国际能源论坛原秘书长孙贤胜博士,请他对当前油气市场发展热点问题进行解读,并为中国油气行业更好应对挑战提出宝贵建议。

孙贤胜博士于2016年8月-2020年7月担任国际能源论坛秘书长一职,曾任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首席研究员。他在油气行业工作40余年,在油气生产、国际合作和管道建设与运行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参与过中国能源规划和能源政策的研究工作;拥有英国邓迪大学能源及矿产法律政策研究中心的硕士和博士学位。

问:2020年上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导致各国经济停滞,能源需求急速下降、油价暴跌,能源行业承受较大压力。您怎样看待当前全球经济和油气行业面临的形势?油价暴跌背后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

孙:今年能源行业有两个突出特点。第一,当前市场面临的状况相当于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1929年经济大萧条以及2008年金融危机三次全球性事件的叠加,三次危机的特点在本年度的市场动荡和经济下行中都展现出来。第二,从能源领域看,今年上半年的震荡是近两次油气市场危机的叠加爆发。2014-2016年,以沙特为代表的传统产油国与非常规油气生产国以及可再生能源争夺市场份额,展开了持续两三年的价格战,对全球经济造成较大影响。今年3月,“欧佩克+”因各国意见不一致,未能达成新一轮减产协议,沙特和俄罗斯公开叫板竞争,沙特采取减价促销手段,引起了油价暴跌。全球经济也发生了剧烈震荡,3月美国股市出现三次熔断。4月21日,WTI期货价格史无前例地暴跌至-37.63美元/桶,跌幅达到55美元/桶。能源行业出现如此剧烈的震荡,综合反映了当前全球经济和油气行业面临的形势。

油价暴跌背后有三方面深层次原因。首先,大部分油气生产国国家经济严重依赖油气收入,其中包括沙特、伊朗、伊拉克、委内瑞拉、尼日利亚等欧佩克国家,以及俄罗斯等非欧佩克国家。这些国家对油气价格和市场份额的变化比较敏感,国家间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其次,近年来传统化石能源与非常规页岩油气以及新能源的竞争愈演愈烈,对油气市场发展影响较大。传统与非传统能源的竞争涉及油气行业的未来发展,如果传统油气资源不能继续保持对可再生能源和非常规页岩油气资源的优势,势必会大幅缩短油气资源的使用寿命,这意味着油气产业行将终结。过去十年,美国页岩油气的新发展模式打破了传统常规油气的垄断地位,给国际油气市场注入了新动能;与此同时,全球可再生能源竞争力大幅提高,已经成为全球新增电力装机的主力(见图1)。2014-2016年间油价大幅下跌、2020年3月沙特和俄罗斯展开价格战,都旨在压制可再生能源和页岩油气的发展。再次,全球油气市场格局发生巨大变化,能源消费重心持续向东转移,而生产重心向西转移。这一过程中形成了四个“千万桶国家”,其中,沙特、俄罗斯和美国每天原油生产能力达到千万桶以上,而中国是唯一的日均进口消费原油千万桶以上的国家。亚洲成为未来能源消耗增长最快的地区,形成以中国为首的全球主要油气消费地。三方面因素共同推进全球油气市场竞争格局演变。在此背景下,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并迅速在全球蔓延,导致世界经济进入速冻模式,能源消费需求大幅缩减,油气市场出现大规模的供应过剩,这就是2020年上半年国际油价暴跌的根本原因。

图1 可再生能源在全球新增电力装机容量占比

问:疫情期间,欧佩克和美国、俄罗斯等主要产油国的动作备受瞩目。6月初,“欧佩克+”决定延长970万桶/日的减产协议,7月油价震荡回升。您如何看待目前“欧佩克+”的减产合作?能否对国际市场产生长期的提振作用?疫情冲击下,未来油气市场将如何发展?面临哪些不确定因素?

孙:“欧佩克+”减产协议延期在一定程度上收紧了供应侧的产量,提振了市场信心,再加上疫苗攻关进展和经济复苏计划刺激,7月以来布伦特油价回升至40~45美元/桶。由于沙特和其他海湾阿拉伯成员国进行了额外自愿减产,欧佩克6月的石油产量降至20年来最低水平,这将欧佩克减产协议执行率推高至97%左右。7月中旬,“欧佩克+”提出从8月起将减产规模降至770万桶/日。总的来看,全球原油产量短期内较难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欧佩克+”联合行动会促进全球油气市场保持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

在上半年油价走低的形势下,不少国家都进行了收储,全球原油库存量暴涨。根据IHS的数据,2020年上半年,中国原油库存增加了4.4亿桶。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数据显示,6月19日,美国原油库存量一度达到了创纪录的5.41亿桶,6月底回落到4.43亿桶,7月17日又升至5.366亿桶。各国家和公司收足库存后,全球剩余可用库存非常有限,导致市场调节能力绷紧。

6月中下旬,第一波疫情得到控制后,欧洲不少国家放松了防疫措施,全球石油需求小幅反弹。7月初,国际能源署(IEA)上调2020年石油需求预测至9210万桶/日,较6月的预测数据提高40万桶/日。IEA认为,进入三季度,随着经济活动的复苏,全球石油消费量环比将增加约14%,达到9430万桶/日。

换位思考法主要适用于两个方面:一是劳动争议调解员的换位思考。劳动争议调解员要站在劳资双方当事人的立场和角度,寻找全面解决纠纷的适当方法。二是劳资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换位思考。劳动争议调解员引导、启发当事人相互之间进行换位思考。

未来,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全球经济会开始复苏,特别是中国、美国、欧洲消费将慢慢增加,加之各国采取经济刺激计划,全球经济和能源需求有望逐步恢复。在这个过程中,油气市场主要面临三方面的不确定因素。第一个不确定因素在于,疫情是否会再次暴发,什么时候出现,严重程度有多大。如果疫情卷土重来,势必会影响全球经济复苏,进一步打压原油需求。7月份,美国等国疫情严重蔓延,西班牙暴发了第二轮疫情,欧洲不少国家新增确诊病例大幅反弹。疫情后续发展对油气市场构成威胁,油气行业仍然面临下行风险。第二个不确定因素是美国页岩油气的生产。在过去几个月低油价的冲击下,美国国内一些公司陆续倒闭破产,产量预计减少超过200万桶/日,长期看来有可能减少500万桶/日。多家智库认为,很多美国勘探公司都是负债经营,经营模式在疫情冲击下受到很大的挑战。今后,美国原油产量能恢复到什么程度,是否如专家前期预测的产量超过沙特、俄罗斯,均有待持续观察分析。第三个不确定因素是“欧佩克+”减产联盟的合作力度及其持续性。下一步它们是否会继续合作,紧密程度怎么样,各国的减产策略和步骤是否一致和坚决,也有待进一步观察。

无论如何,疫情将加速化石能源消费峰值的提前到来。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出行方式,引导能源消费方式变革,未来化石燃料消费将受到较大影响,甚至被部分替代。疫情也会促使个人、企业、投资者和政府改变想法,从而加速化石燃料的衰减。

问:近年来,地缘政治因素正在对全球能源市场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生产国、消费国、途经国之间的关系更加错综复杂。您如何看待现阶段的全球能源治理秩序和能源国际合作?中国在其中充当什么角色?

孙:当前,国际能源领域主要面临三大问题和挑战。第一个问题是如何保持市场的稳定,即维护生产国与消费国对于建设市场平衡关系的共同努力。目前能源市场面临的困境,不能仅依靠生产国的减产努力,在消费萎缩情况下,更离不开消费方的努力。当务之急是如何恢复全球经济发展势头,需要双方在一个平台上进行深入探讨,以便协同促成市场的稳定,维护双方的利益。第二个问题是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特别是如何基于《巴黎协定》,在能源转型过程中,既促进经济发展又实现环境保护。第三个问题是推动新技术的发展。除了将科研技术转化为成果推广外,更重要的是如何促进技术研发的突破、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能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涉及广泛的国际合作,需要全球各国共同应对。

国际能源治理已经成为当前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推动国际能源治理,关键是处理好三个关系。

第一,处理好国际组织和政府间的合作关系。《巴黎协定》共有全球195个国家参与,189个国家批准签署,尽管美国退出了协定,但这一协定的落实整合了全球各国政府共同解决环境问题的决心和一致行动,国际组织在它的推进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中,包括国际能源署、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国际能源论坛、欧佩克等机构,这些机构需要与联合国和各国政府一道紧密合作,推动全球解决能源环境问题。在国际能源治理的框架下,国际组织的一些号召性要求,也需要得到各国政府的支持才能得以落实。

第三,处理好能源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的关系。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长期存在复杂的关系,只有处理好、照顾到双方的利益,才能保障整个能源供应的安全,从而实现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其中,四个“千万桶国家”之间的关系最为重要,也就是原油生产大国沙特、俄罗斯、美国以及消费大国中国的关系。

中国在能源治理中可以充当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我认为以下三个方面值得关注。首先,作为四个“千万桶国家”之一,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对话,要在国际能源舞台上看到中国的身影、听到中国的声音、阐明中国的观点。近年来,中国的几大油气公司在国际市场上比较活跃,可惜的是各自为战,没有形成一个强大的利益共同体。在国际油气贸易和资源并购市场上,如果中国油气企业能够加强合作,或采取“联合战略”,联手参与国际合作与对话,在国际能源治理舞台上形成合力,势必能更好地体现和维护消费大国的利益。其次,办好能源交易中心,包括现货和期货市场,提高对油气定价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中国作为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在国际市场中需要具备能够影响或者引领交易的能力,代表和保护消费方的利益。再次,发挥中国优势积极参与国际能源项目,加强与资源国的合作。中国几家大公司在国际合作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目前仅中国石油一家企业就在“一带一路”沿线19个国家执行着51个油气合作项目。海外油气合作项目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高经济效益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在“一带一路”倡议指导下,中国参与的国际合作项目还需要不断优化。例如,部分项目经过多年运营已经老化,有些项目经营效益不好,有些东道国合作条件恶化,这些都需要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分析。在当前低油价背景下,中国企业更应该深入总结以往国际项目合作中的经验与教训,大力拓展国际能源合作领域与合作深度。

问:当前,中国经济引领世界经济复苏趋势,但疫情在某些国家仍然肆虐,国际油气市场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中美关系仍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面对疫情冲击和未来挑战,您对中国能源行业和国内油气企业发展有何建议?

孙:2020年二季度,中国GDP增长3.2%,经济增长由负转正,相比于美国等仍处于疫情泥潭之中的国家,中国已逐渐恢复正轨。虽然国际贸易往来受到了严重影响,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容乐观,但中国经济正着力于“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的双循环发展。中国能源行业/企业也面临同样的境遇,应对疫情冲击和挑战,我认为应该做到“两抓三优化”。

第一,抓好战略研究,在能源转型过程当中因势利导把握先机。势是什么?就是今后的发展趋势,是对未来长远发展的正确判断。当前情况下,国内油气公司基本上处于亏损经营状态,这时候采取降本增效、勒紧裤腰带的一系列措施十分必要。但如果仅依靠常规方法远远不够,策略上更应关注未来10年、20年或者更长远的发展,对未来趋势做好战略布局与规划。近40年,全球市值前十大公司变化巨大,科技公司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经营模式下的老牌企业,成为当前社会进步的引领者。2010年,全球市值前十大公司中,能源资源类公司占据了四席;到了2019年,榜单以科技公司为主,已经不见石油公司的身影(见图2)。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剧烈变化的时代,油气公司应感到强烈的紧迫感和压力,一味地固守旧模式和经营范围只能被时代抛弃,应当关注环保和新能源技术等新科技产业,将社会发展方向与公司长期战略结合,寻找业务突破口。

第二,抓好新技术研发。在低油价背景下,企业要生存下去就必须有独到、高超、高效的技术,无论是在上游勘探开发,管道运输、仓储,还是下游的炼油化工,都要在新技术研发上不断创新、突破。只有站在全球技术领先的位置,企业才能够健康、舒服地生存和发展,否则仍将随着油价起伏挣扎。总而言之,当前行业仍处于低迷期,企业要想打翻身仗,一方面要因势利导把握先机,另一方面要拥有“金刚钻儿”新技术。

中国能源行业还要做好三个优化。第一,优化产业结构。优化掉没有市场、低效、投入产出低的产能,使产业链更适合低油价和能源转型、环境保护的产业发展趋势。第二,优化相关后勤保障服务板块以及科研队伍当中一些重复、必要性弱的业务部门。结合产业结构优化,把长期背在国内油气企业身上沉重的包袱去掉,轻装上阵。第三,优化国际合作项目和合作伙伴。过去二三十年,我国油气企业在国际化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合作过程中识别出一些优质的东道国政府和企业。今后要做的就是逐步筛选合作项目和合作伙伴,优化掉一些经济效益差的合作项目和条件苛刻的合作伙伴。本着找“好伙伴、好项目、好政策”的原则,开展国际项目,优选在财税、进出口、人员等方面政策优惠的东道国。

图2 全球市值前十大公司变迁

2020年6月底,BP剥离旗下化工业务、出售价值50亿美元资产的举措震惊了全球油气行业。国际石油巨头为什么这么做?值得国内企业思考借鉴。一方面, BP基于对自身业务的前瞻性判断,坚定向低碳能源战略转型。出售的芳烃和乙酰两大业务领域虽然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但这两大业务与BP其他业务的交集有限,并且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对于未来的业务侧重取舍上,BP主动舍弃优质传统业务,走到了油气发展趋势的前沿。另一方面,BP近年来持续进行资产剥离和整合优化,2019-2020年,公司共计签署了150亿美元的资产剥离和其他资产处置计划。资产出售有利于缓解石油公司在油价和需求双重低迷现状下的财务压力,也是优化资产、重塑公司的重要举措。

问:全球能源转型进入关键时期,疫情冲击会对这一进程造成哪些影响?当前低油气价格对可再生能源发展有哪些影响?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否会起到较大抑制作用?未来全球能源转型将如何发展?

孙:短期内疫情对能源转型、可再生能源发展会有一定的影响。在经济下行情况下,能源消费和需求有所减弱,会对包括传统能源和清洁能源在内的能源生产都形成较大压制作用,销售和市场也会受到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疫情冲击下油气领域投资大幅度缩减,清洁能源技术投资也会减少,达不到全球能源系统清洁化转型和减排的要求。根据国际能源署和一些智库机构的分析,2020年,全球能源投资将下降4000亿~5000亿美元(见图3、图4),对能源转型会产生一定影响。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很大,疫情冲击会持续多久、有没有大规模的第二波疫情?现在我们都不知道。

油气价格大幅下跌,放大了可再生能源的价格劣势,传统能源在资源便利性、设施可获得性和价格上更容易被大众接受,消费者会更倾向于使用传统能源。在交通领域,各大汽车制造厂商加大促销力度,议价空间较大,现在是买燃油车的好时候。新能源汽车存在行驶里程、充电时间、充电桩不足、安全隐患等问题,加之燃油车进行价格竞争,电动车市场发展会面临很大的挑战。

图3 能源领域投资变化

图4 全球清洁能源和能效领域投资变化

全球能源转型尽管碰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包括美国政府退出《巴黎协定》、低油价冲击等,但未来能源系统向高效、绿色、低碳且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不会变的,无非是实现时间的快慢不同。

国家和企业在考虑相关方面的战略和问题时,应该本着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很多国家在能源转型上做了大量工作并形成了完整的转型战略,部分欧洲国家宣布,到2030年或2035年取消燃油汽车。在疫情冲击下,欧盟更坚定了实施“欧洲绿色协议”的决心,将包含清洁能源、循环经济、数字科技等多方面的“绿色复苏”计划作为其应对疫情、恢复经济的重心。

全球能源转型的道路取决于三个关键因素。一是各国政府的政策选择。政府制定的发展规划、政策,若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目标,能源转型就会发展得快一些、顺利一些。如果政府的政策较少考虑可持续发展,肯定会向能源转型相反方向偏移,就会对能源转型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二是资金的投入。能源转型要达到一定的速度,需要较大规模的投资支持。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低迷,能源领域的投资减少。未来需要做好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在规划中进一步加强资金投入非常重要。三是新技术开发与推广。没有新技术的突破,很难使能源转型快速站上一个新的台阶。在能源技术领域,特别是储能技术、减排技术、氢能技术等方面,一旦实现突破,会对未来全球能源转型起到强劲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油气能源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中国海上油气》2021年征订启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油气体制改革迷局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