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基建”风口,公路建养成了“急先锋”

2020-09-03陈楠枰

交通建设与管理 2020年2期
关键词:新基建车路高速公路

文/本刊记者 陈楠枰

地域辽阔的中国,交通人用勤劳、智慧与汗水,在新中国成立后的70年间,铺就一张遍布全国的公路网,将路修到了每一处人烟密集之地。据交通运输部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已达501.25万公里,公路密度52.21公里/百平方公里。

“新基建”风口,智慧公路正确的打开方式是什么?行业中已经有了这些解法——

智慧养护:借“新基建”复苏“老基建”

3月18日,贵州省毕节市国道G 326秀和线上,多了一台橙黄色的机器人往返穿梭。这是毕节市公路局首次使用道路病害检测机器人,作为无人化、智能化的高效载体,进行公路道面表面病害与内部隐形病害的自主巡检工作。

我国沿海,江苏省连云港市公路部门亦坚持“修”在顽疾,“养”在日常,“管”在关键,“智”在管养,养护大中修与小修保养相结合,加强日常养护,做好国省干线公路重点路段养护工作,依托养护智慧化平台,全方位织就了一张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网”。

“新三年,旧三年,修修补补又三年”是很多人对道路养护的调侃。公路建成通车后,因承受车轮的磨损和冲击,受到暴雨、洪水、风沙、冰雪、日晒、冰融等自然力的侵蚀和风化,以及人为的破坏和修建时遗留的某些缺陷,公路使用质量会逐渐降低。因此,公路建成通车后必须采取养护维修措施,并不断进行更新改善。

乘着“新基建”的东风,公路养护得以快速走上智能化道路。据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李晓峰分析,“十四五”期间大部分省市公路建设与养护的需求将达到总体平衡,东部一些地区养护需求甚至将超过建设需求。

这其中,数字化接养、无人化巡查、大数据决策、仿真化设计、模块化智造、自动化作业、全景化感知、全方位应急、精准化服务等多层次智慧养护体系构建,都少不了“新基建”的助力。

各省市的公路管理部门和企业中,有的通过搭建“互联网+公路养护”平台或系统,以GPS、车载视频传输、车载传感器等技术,结合云平台,开发建设了智能化公路日常养护管理系统,实现道路养护的公众参与、资源优化配置、过程监督等制度,推进公路养护智能化发展;也有的将“互联网+”引入养护监测、公路检测、养护调查,助力公路养护精细化管理……

在葛洲坝集团试验检测有限公司李中杰看来,为了更加高效、有针对性地处理历年来数量巨大的检测数据,构建智慧型高速公路养护,达到预期效果,必须有创新型的检测大数据的支撑。

“智慧型高速公路养护就是在检测大数据的基础上将病害加以细化分析,在每公里、每百米、每十米的基础上将路段破损情况加以细化,从而在病害发展的早期更有针对性地开展预养护工作。”在他看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可以利用检测大数据改善我国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现状,提高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效率和决策能力,以满足日益增加的公共服务水平需要,“这是高速公路养护中面临的新机遇,也是新挑战。”

诚然,在网络信息技术加速突破、“互联网+”已经成为公路养护行业发展关键技术的时代背景下,公路养护信息化系统建设缺乏统一行业标准、硬件保障存在短板、各项作业要素参与互动不深入紧密等突出问题亦不容小觑。如何将互联网这个最大的变量转变为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最大增量,不断提高养护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成了摆在景海林团队面前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景海林所在的北京首发公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在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多年来累积形成的海量数据优势,探索、实践了“互联网+”智慧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模式,同时科学预判、紧密结合未来行业发展趋势,就进一步完善“互联网+”智慧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思考。

不仅研发“慧养护”智能一体化平台,推进了养护管理的标准化、精细化,景海林和团队一起搭建起了“互联网+”应急管理平台,实现应急处置科学化、高效化。除此之外,深化“大数据”应用,依托系统对养护数据的积累,不断拓展数据应用,挖掘开发统计及图属数据功能,更实现了对公路路况、养护计划、工作进度、效率等各项工作的分析,促进了养护管理的智能化和规范化。

智慧路网:加快车路协同“新基建”应用落地

在“数据为王”的时代,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发展和应用给智慧高速注入了新的技术内涵。透彻全面、实时准确感知高速公路,掌握每段路、每辆车和每个结构物现状并精准预测发展趋势,5G技术所带来的更高速度、更低延迟和更大容量,无疑为这种接入对象多、精度要求高的公路场景带来了更多的实现可能性。

特别在2018年3月,交通运输部发出通知,要求加快推进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和智慧公路试点,并明确了基础设施数字化、路运一体化车路协同、北斗高精度定位综合应用、基于大数据的路网综合管理、“互联网+”路网综合服务和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六个试点主题后,交通运输行业内的公路“新基建”已经快速推开。

在四川,全国第一张省级高速公路OTN光传输专用通信网已经全面铺开,全省高速公路路段接入省干网网络带宽达到千兆,省干网骨干互联带宽达到万兆,为全省交通运输业务应用提供了高质量的有线通信网络保障。

在浙江,全国首条超级高速公路——杭绍甬高速公路于2018年2月确认启动。在这条公路上,将构建大数据驱动的智慧云控平台;通过智能系统、车辆管控,有效提升高速公路运行速度;构建人、车、路协同系统,远期将全面支持自动驾驶,并结合无线充电技术实现边行车边充电。

作为5G新基建的核心落地场景,聚焦人、车、路、云一体化协同发展的车联网和车路协同应用,在国家政策和产业升级的共同驱动下,迎来了商用规模爆发的黄金时代。而车、路、网、云在高速网络连接基础上的有效联动和协同进化,最终导向的是一个更高效、更安全、更智能的交通体系。

2019年1月,华人运通首个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智能化城市道路——盐城“智路”示范项目开通试运行。作为彼时“全国具备完整功能最强的一条路”,这条八公里长的“智路”一方面具备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的场景模拟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进行智能交通管理方面的模拟。

“智路”建设了路侧感知体系、边缘计算平台、5GV2X通讯设备、云调度中心。在道路旁部署的激光雷达、微波雷达、摄像头构建起真正意义上“3D+3感”的全息路端感知网络;感知信号经过边缘计算设备融合之后,建立起全域的全息世界模型;并通过5GV2X设备与车端感知系统进行数据整合,用以支持自动驾驶系统工作;此外还打造了云计算能力的远程调度和监控中心,用于实现云端自动驾驶控制和交通调度。

在四川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勾画的“智慧高速”蓝图里,智慧高速应是将信息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电子控制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及交通工程技术等系列技术有效地集成、应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中,从而使人、车、路、环境密切配合,达到和谐统一,发挥协同效应,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安全指数,改善交通运输环境。

通过全面重构面向车路协同的建设、运营、运维、服务等一体化架构,如今,四川交投研究的“面向车路协同的智慧高速体系建设”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未来不仅有望实现对道路改造和管理手段的重塑,更或让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由传统的“单兵作战”转变为有组织的高效协同合作。

在浙江省既有高速公路网内进行“智慧高速建设需求调研”的基础上,浙江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崔优凯从分析智慧高速顶层设计概念着手,立足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提出了智慧高速建设“1+M+N”总体框架。其中,1为基础支撑,M为配套体系,N为应用场景,而应用场景应是建立在“1+M”之上的。

作为基础支撑,崔优凯认为,智慧高速应以“数据链”为主线,包含数字化采集体系、网络化传输体系和智能化应用体系三部分。而在与基础支撑共同作用的配套体系上,则包含着产业生态体系、网络安全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及管理制度体系。

“应用场景包含在智慧高速总体架构下产生的具体应用,应重点开展但不限于自由流收费服务、伴随式信息走廊、智慧服务区、货车编队行驶、车道级主动管控、自动派单救援、恶劣环境智能诱导预警、全寿命周期智能养护等八大场景。”崔优凯提出。

猜你喜欢

新基建车路高速公路
关于“新基建”下信息通信高校学科发展的探讨
远东智慧能源 掘金“新基建”风口
恒大和FF造车路渐行渐远
2019,“新基建”竞争吹响号角
车路协同创未来——智慧公路技术在车路协同中的应用探讨
为什么高速公路上不用路灯照明
外媒拿中国在西沙“新基建”说事
高速公路与PPP
高速公路上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