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功能翻译理论下的高校英语教学策略探究

2020-09-02周永英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高校英语教学策略探究

周永英

[摘  要]英语作为国际化通用语言,已成为我国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英语翻译是高校生学习英语的核心、重点,在国内的英语等级考试中,翻译是一个固定的考试内容,所占分值逐年提高。此外,大学生毕业后,翻译在他们的就业生涯中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应用。然而,在当前的高校英语教学中对翻译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提高高校生的英语翻译能力是提升他们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关键。本文基于功能翻译理论探索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以期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学  功能翻译理论  策略探究

功能翻译理论的概述

1.概念

功能翻译理论的实质是基于翻译者自身的语言基础,结合翻译者的分析、理解能力,通过思维而展现翻译的功能[1],其核心理论分为目的论与行为论两种。目的论认为翻译是基于原文通过人文文化、人际关系进行的有意图的跨文化翻译活动,该翻译主要表达翻译活动的目的并不一定体现翻译者自身的意图;行为论认为翻译是基于翻译者与内容之间的互动性,通过一定的概念、理论与行为相结合的方式确定翻译内容。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人际交流的互动行为,涉及译者、当事人、语言内容、接受人等,在此种环境下,语言行为的传播是借助翻译进行表达的。[2]

2.依据

功能翻译作为英汉互译的研究内容,将其融于高校英语教学,与语言基本能力、翻译课程教材与教学方法等结合,可为学生营造一个全新的英语翻译环境,能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功能翻译有效打破了陈规,是对传统英汉互译教学的补充,能取得教学上的突破性进展,可帮助高校英语翻译专业实现人才培养的需要。功能翻译是将目标语视为中心,注重翻译者的主体地位并结合译文的语言文化背景与功能而实现目标的翻译,其过程需将翻译者的核心要素与英语翻译教学要求达成契合。[2]

3.基本法则

(1)目的性法则

目的性法则就是在语言翻译环节中突出目的性,翻译者依据自身的语言能力结合译文的历史背景及接受者的需求,力求与原文一致開展英语翻译。功能翻译的目的性能展现语言运用的魅力,比如,接受者对语言的语句与语法高度重视,则应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若接受者需用译文进行沟通与交流,翻译者则应采用同样通俗易懂的交流方式进行翻译,以突出翻译的目的性。[3]

(2)连贯性法则

连贯性法则就是译文要保持连贯性,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应结合译文的内容与自身的理解进行翻译功能的确定;功能确定后,需按照明确的目的依据译文进行翻译,并确保翻译的内容具有连贯性、流畅性、实际性,以此不断提升翻译技巧。比如,在一些用商务英语进行谈判的交流中,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需将场景与接受者的文化相结合,对相关信息进行加工,以确保译文的连贯性与意图性,实现完整的思想表达。[3]

(3)忠实性法则

忠实性法则就是最大限度地贴合原文思想而进行的翻译表达。译者在语言翻译过程中应以原文内容及词汇运用特点、写作手法等为主要要素展开高度贴合的翻译。确定了忠实性法则后,译者应充分依据目的性法则与连贯性法则的要素,以确保译文的真实性与完整性。然而,在实际运用中,因译者母语与目标语种的文化差异性,许多译者无法确保译文与原作能够完全相同,这时,忠实性法则就能填补这一缺陷,以保证译文的流畅与整体语言结构不被破坏,比如,译者可适当增减翻译的内容使译文与原文更贴合及流畅。[3]

(4)协调性法则

协调性法则就是将原作者、译者、接受者依据需求建立起有效的连接,以实现翻译的有效性及价值性。译者在进行翻译时应持有严谨的态度,依据接受者的需求对原作的艺术、文化、写作手法等特点及翻译的目的性进行彼此间的协调,以确保译文的艺术价值。比如,译者可进行灵活性的译文内容调整,使语言具有连贯性及艺术价值,并能彰显原作的文化内涵,同时,还可为翻译工作提出创新的方法与发展前景。

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

1.语言能力问题

高校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学生之间因地域文化、教育背景、自身特点等存在差异,致使他们的英语语言能力也同样存在差异。在英语翻译教学中,学生因课程的单一性而无法长时间保持学习热情,又因一些学生的词汇、语法知识储备不足,难以有效进行英语翻译活动,这些都给英语翻译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所以,若想提升英语翻译的教学质量,首先要解决教学中的难题,然后才能实现教学的创新。[4]

2.翻译教材问题

笔者在多年的高校英语教学中发现,英语翻译教材较为陈旧并具有普遍性,这种教材虽然包括了一定的翻译教学内容,但缺少实际的运用价值,且与时代脱节,严重阻碍了高校英语翻译的创新发展。如今的现代英语,词汇大量翻新、语句更加简洁,极具文化特点,而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英语基础能力较低,从事翻译活动时需要翻查大量资料才能勉强译出大意,这样的语言翻译活动会让学生的翻译兴趣逐渐降低,进而丧失学习兴趣。

3.教学问题

当前,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仍然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成效不显著。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主宰着教学的内容与方向,而传统教学方式限制了师生的创新思维与探索精神,部分高校英语教学甚至会采用公开课的形式,极大地降低了教学互动性,导致英语翻译教学无法体现现代英语的特点,教学质量呈现低迷状态。[5]

基于功能翻译理论下的高校英语教学策略简析

1.功能翻译连贯性的实现

在基于功能翻译理论下的高校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习者的引导应实现功能翻译的连贯性。首先,在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应遵循生本教学理念,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其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提高翻译的有效性,旨在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元化翻译课堂,引导学生结合翻译内容进行灵活翻译,为提升他们的连贯翻译能力打下扎实基础。其次,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文章内容或句子内容结合语境进行翻译,使其掌握本次英语翻译的目的性与功能性,从而提升学生的连贯翻译能力,提高综合翻译水平。以英文句子“Her irritation could not withstand the silent beauty of the night.”的翻译为例,学生一开始未能结合语境进行翻译,就难以把握连贯翻译的窍门,大多学生的翻译都是刻板而书面化的“她的烦恼经不起夜晚静谧的美”,翻译后,读起来有些拗口不说,意思表达也不太清楚,少了该句语境中应有的翻译艺术性。为了加深高校生对功能翻译的认知,教师引导他们翻译时应结合句子语境,感悟翻译的目的性和连贯性,如此,学生才能深刻理解译文为“夜的静谧之美让她的烦恼荡然无存”的意义了。这样的翻译会更通顺、更连贯、更生动,也充分体现了英语翻译的艺术性,实现了功能翻译的连贯性。[6]

2.功能翻译目的性的展现

在基于功能翻译理论下的高校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在强调功能翻译目的性的同时,还应确保高校英语翻译的创新性。在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译者应结合语言的文化特色、思维逻辑等多方因素进行翻译活动,以确保英语翻译的准确性。第一,教师应改变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让学生意识到英语翻译不仅仅只是语言转换,而是在展现功能翻译目的性的基础上,体现英语翻译的层次性与多样性,并要确保英语翻译的准确性。第二,明确翻译目的后,教师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自己的初次译文并结合原文进行二次翻译,要把句子的语境体现在译文上,凸显功能翻译的准确性,这一训练过程能有效提升高校生的翻译能力。第三,引导学生运用功能翻译特点确定和把握翻译情境,使学生有效掌握功能翻译,让他们的翻译经验更丰富,并时时谨记英语翻译中如何展现功能翻译的目的性。以“This product is good.”的翻译为例,句中的“good”若单纯地译为“好”,其所体现的语境就平淡无奇,且无法让人感知到“this product”的“好”表现在哪些方面,译文目的含糊。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明确翻译语句的目的,尝试把句中的“good”换成“useful”,表明“this product”是实用的,明确目的的翻译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功能翻译的美妙,也让他们了解了巧用不一样的修饰词能使翻译效果翻一番的效果,激发了他们对英语翻译的热情。

3.功能翻译价值性的体现

在基于功能翻译理论下的高校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意识到翻译和寫作之间的关联性,学生具备良好的英语写作能力,可有助于他们英语翻译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翻译时,要引导他们学会掌握课文的文化背景、语言特色、思想主旨,以便翻译时能传达出文章或句子所想表达的思想与艺术。首先,教师运用功能翻译理论引导学生运用翻译技巧,使其学会摘译法与改译法。其次,给学生更多的翻译实践机会,使其不断提高对功能翻译的文本认识。最后,引导学生确定文本类型。可通过三个步骤实现文本类型的确定:其一,分析阶段。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文章的功能特点、体裁等进行分析。其二,重述阶段。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功能,用常用的翻译方法进行功能翻译构建,并确定文本体裁与文本的语言结构。以“I enjoy living among pedestrians who have an instinctive and habitual realization that there is more to a journey than the mere face of arrival.”的翻译为例,骤然一看,句子特别长,极易引起学生的畏惧感。教师可引导学生先对句子进行分层翻译,再结合文本体裁及其语言结构特点,进行逐层拆分翻译,如“I enjoy living among pedestrians”翻译为“我喜欢和步行者一起”;“who have an instinctive and habitual realization”译为“他们有种与生俱来的(本能的)习惯性意识”;“there is more to a journey than the mere face of arrival”译为“一次次的旅行不只是为了到达”。通过逐层翻译后,再用关联词将句子组合一起译为:我喜欢和步行者一起,因为他们有种与生俱来的习惯性(本能的)意识,那就是一次次的旅行不只是为了到达。这样的功能翻译可使学生在每次翻译时都能结合翻译内容的文本体裁、语言结构、思想主旨等特点进行分层分析及翻译,以体现功能翻译的价值性与艺术性。

结  语

综上,在高校英语翻译教学工作中,英语教师应将功能翻译理论贯穿课堂教学,基于功能翻译理论引导学生掌握功能翻译的技巧,提升学生的英语翻译综合能力,进而提升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的整体水平,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专业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孙相文、聂志文:《基于功能翻译理论的商务英语翻译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第83-86页。

[2]冯欢:《基于释意理论的高校艺术生英语翻译教学研究》,《艺术教育》2015年第7期,第139页。

[3]湛军:《适应21世纪新形势要求的财经类院校大学英语改革——基于ESBP框架的CBI英语教学模式研究》,《当代外语研究》2014年第3期,第20-32、46页。

[4]徐培文:《功能翻译理论在建筑工程英语翻译中的应用》,《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9期,第28-29页。

[5]黄思荧:《基于功能翻译理论的高校英语教学创新研究》,《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第151-152页。

[6]王丽娟、张京鱼:《基于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机械类英语资料的汉译研究》,《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第145-146页。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  陕西西安

猜你喜欢

功能翻译理论高校英语教学策略探究
高校英语教学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如何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培养“中国梦”意识
德国功能翻译学派理论述评
对英语课堂实效性的反思与探究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对于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初探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
目的论指导下的化妆品广告翻译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