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强化治疗方案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2020-09-02范纪珍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年20期

范纪珍

【摘要】目的 分析强化治疗方案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社区治疗中的运用。方法 将109例于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成对照组、强化组,分别以常规治疗、强化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结果 强化组症状改善时间及血压稳定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强化组血压控制达标率及血压管理知识掌握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社区强化治疗方案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可快速稳定其血压水平,改善患者的认知状态及自我管理能力。

【关键词】社区强化治疗方案;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认知状态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0..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選择2018年10月~2019年7月于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109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53例)和强化组(56例)。对照组男/女=31:22;年龄(70.4±8.5)岁。强化组男/女=32:24;年龄(70.6±8.6)岁。差异不显著。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即指导患者调节饮食,嘱患者按时用药。持续治疗4周。

强化组采用强化治疗方案进行治疗:(1)高血压社区管理模式。结合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血压指标),为其制定合理的复查方案。要求患者定期参加本中心开展的强化治疗活动。如老年患者为重度高血压,可要求其按照每周1次频率,定期复查。(2)强化药物治疗。老年患者初次就诊时,为其制定药物治疗方案。复查时,向老年患者了解其近期用药状况,评估其用药依从性。对于出现私自停药、调整药物剂量的患者,耐心询问其原因,并结合既往高血压管理经验,向患者强调合理用药的重要意义。(3)强化饮食管理。遵循限制钠盐摄入原则,为老年患者制定饮食方案。老年患者每次复查时,通过询问近期饮食状况、随机提问等形式,了解老年患者的高血压饮食禁忌知识掌握状况,并及时进行纠正。(4)强化血压监测。结合老年患者的血压水平,要求其定期监测血压波动。患者参与下次强化治疗活动时,耐心了解其血压监测频率,向患者强调监测血压对判断血压控制效果的重要意义,规范老年患者的血压监测行为。(5)强化运动管理。结合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兴趣偏好,指导老年患者选择适宜的有氧运动项目进行锻炼。在复查环节,评估老年患者近期运动锻炼状况,结合患者表现,指导老年患者逐步养成规律运动习惯。强化组治疗时间与对照组一致。

2 结 果

2.1 症状改善时间及血压稳定时间

对照组症状改善时间及血压稳定时间,均长于强化组(P<0.05)。见表1。

2.2 血压控制达标率及血压管理知识掌握率

4周治疗结束后,对照组血压控制达标率84.91%及血压管理知识掌握率81.13%,均低于强化组98.21%、96.43%(P<0.05)。

3 讨 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是高血压管理的重难点所在。一方面,老年患者健康状况较差,易合并相关基础疾病,如未做好高血压控制,这种慢性病的持续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另一方面,老年患者多伴不依从行为,缺乏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上述特征决定着:这类患者难以于较短时间内,达到血压稳定状态。因此,选用适宜方法进行治疗具有一定必要性。

社区强化治疗方案的特征为:以疾病的临床治疗、管理目标为要求,通过复查、讲座等活动,确保患者治疗、管理现状与疾病控制要求相符。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社区强化治疗方案的优势在于:(1)改善老年患者的认知状态。不恰当认知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用药、饮食等方面产生不依从行为的主要原因。社区强化治疗方案下,定期复查过程,有助于医师及时发现老年患者的错误认知,并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指导,逐步扩充其高血压管理知识储备。本研究证实:治疗后,干预组血压管理知识掌握率96.43%,高于对照组(P<0.05)。(2)稳定血压水平。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风险较大。相对于常规治疗而言,社区强化治疗方案的约束、监督作用,可确保老年患者规范完成血压监测、用药,因此,其血压稳定性水平较高。本研究提示:干预组血压稳定时间(8.09±1.95)d,短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宜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引入社区强化治疗方案,以提升老年患者的血压稳定性,间接降低由高血压带来的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

参考文献

[1] 单爱慧,周秋虹,姜倩倩.强化高血压健康管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2):24-25.

[2] Yashkin AP,Kravchenko J,Yashin AI,et al.老年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和大血管风险:强化药物治疗的效果[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8,26(12):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