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视域下如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2020-09-02袁永军

文教资料 2020年17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袁永军

摘   要: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见证,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是塑造人类思想行为的重要力量,是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的主导性因素。帮助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本文分析文化自信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找出存在的不足,提供应对策略,以期有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关键词: 文化自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见证,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是塑造人类思想行为的重要力量、是影响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灵魂对其发展发挥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加强文化强民、文化兴国思想精神的建设意义重大。党的十九大提出:“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要积极推动全民文化创新,确保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构建。”一个国家是由无数个个体组成的,他们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因此,如果个体缺乏高度的文化自信,那么我们的国家就没有繁荣昌盛的文化景象,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高校作为知识的摇篮,作为育人的重要场所,有义务、有责任承担起文化传承、发展、创新的重任,有义务将文化融入大学生教育中,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实现教育与文化的融合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确保大学生健康成长,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文化自信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联系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教育目标是将大学生培养成为有知识、有文化、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力量的优秀人才,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是大学生教育的核心,也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体现。

(一)内涵的差异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自信在内涵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文化自信能够将一切文明所涵盖,其中包含的容量较多,强调包容性与开放性,倡导通过文化的熏陶提高人们的人文素养。区别于文化自信的包容与开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是整个文化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选择性的文化教育就具有了一定的目的性与规范性。作为一项实践性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学生对文化的领悟进而促进文化的运用,彰显文化的魅力。

(二)内在的辩证性

文化自信具有较强的教育性,需要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文化自信教育活动,同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教育的全面性与系统性,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目标的一致性

文化自信依托一定的教育载体以我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发展新思想、新风尚、新理念作为教育内容,推动我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增强文化自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及主流文化的传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增加政治覺悟,推动文化传播与发展。因此,文化自信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依托一定的载体推动我国文化的弘扬与发展,相信通过两者的有效融合,能够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四)功能的契合性

无论是文化自信抑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身都是以人为本的一种教育形式,在功能上是一致的。文化自信通过以文化为导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通过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文化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一定的文化选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人才培养方向的有关构建,通过文化的熏陶及人才培养的模式帮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文化的真谛,促进文化的传播。

与此同时,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与增强都需要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正是因为文化信心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辅相成,才使我国大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丰富,大学生教育活动更好地进行。

二、文化自信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文化创新力度不足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为我国教育事业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改革契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微信、微博、QQ、手机APP及各种平台成为当今大学生交流、沟通的主要阵地,极大地满足了大学生的异质性学习需求。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一方面,互联网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知识,大学生可以十分便利地获取自己所需的有关知识内容,另一方面,大学生的思想尚不成熟,缺乏一定的筛选能力与明辨是非的能力,一些人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但是就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情况来看,一些高校并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思政教育,仍然停留在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中。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构建,丰富教学模式,以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为导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规范自身行为的同时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确保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传统文化挖掘力度不深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历经五千多年的洗礼与沉淀后,传承下来的更是我国文化的精髓与瑰宝,其中更是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为主要教学内容,这些内容有益于丰富大学生的知识体系。但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专门讲解相对较少。因此,高校应该加大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挖掘力度,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丰富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三)传统文化宣传力度不足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学生社团、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途径开展与实施。我国传统文化虽然已经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课堂,但是宣传力度仍然不足,并没有在整体的校园文化中得到普及与推广,影响传统文化教育开展的实效性。培养大学生的高尚品德、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教育目标。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大学生的主体性,忽视宣传力度的重要性,降低了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三、文化自信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升的相关策略

(一)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及建设者,只有对我国文化有深入的了解与认知,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促进我国优秀文化的弘扬与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认知,对于帮助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及文化自信的养成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要充分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以我国优秀文化为导向,帮助大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文化精神与文化内涵,加深对我国文化的认可。因此,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作用,培养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通过不断的研究与学习知晓我国文化的内在魅力,增强文化自信的同时更好地为我国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二)将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

文化自信是将一种正确的精神、思想理念通过文化导向植入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中,核心是价值观的自信。以文化为导向,大学生通过对文化的深入分析与思考更加深刻地感受文化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文化的内化过程,进而转化为自身的一种思想意识、思想观念,并在这种观念下更好地看待生活、看待自身。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有责任、有义务肩负起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任。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新时代新方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拓宽教学渠道、丰富教学内容,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与教学实践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培养思想政治素养的同时增强文化自信心与自豪感。

(三)建构优化互联网文化资源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各种软件、平台应运而生,优质课、微课等教育资源随之产生,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形式,拓宽了教育空间,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与开展。在此基础上,有关部门应该积极建构优化互联网文化資源,为大学生提供更加优质、健康的网络环境。首先,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应该以优秀文化和正能量知识为引导,规范大学生的上网行为,提高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及对信息的筛选能力,从而避免不良信息的侵害。其次,因材施教,根据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及不同喜好建构侧重点不同的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不仅有助于加大大学生的参与力度,而且通过交流学习帮助大学生对我国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增强文化自信。最后,深入挖掘我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整合优化教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使学生即使在网络环境下也能提高学习兴趣,丰富知识内涵。

(四)营造优质校园文化环境

高校教育是学生素养、知识、精神培育的重要场所,是孕育人才的摇篮,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教育模式的创新。因此,高校教育要坚持以文化引导、陶冶大学生,积极发挥文化传承的功效,确保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校园环境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大学生的内在情感。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中,通过营造优质的校园文化环境让大学生置身于文化海洋中,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与文化自信。因此,高校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报刊、板报等形式展示优秀文化,还可以通过各类校园竞赛的形式让大学生参与到文化传播中。通过文化的宣传及学生的切身参与,一方面帮助大学生感受到文化的魅力所在,另一方面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性与文化自信心。

文化是一个国家发展历程的重要见证,是一个国家知识智慧的凝结,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高校有责任肩负起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任,因此,要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成效,将文化自信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优化网络资源,构建校园文化环境,确保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赵飞,张艳.网络文化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探析[J].长春大学学报,2011(06).

[2]张静.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构成的必要性及影响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8(31).

[3]张卫伟,周敏晖.双向融合:大众文化视域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J].宜宾学院学报,2017(04).

[4]杨改红.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自信培育探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7(03).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