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三一式”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2020-09-02邵宝文李锋

文教资料 2020年17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

邵宝文 李锋

摘   要: 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潮流,各高校普遍增设了创新创业教育。本研究梳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提出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三三一”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三层次”创新创业理论教学体系、“三平台”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一体多元”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保障体系,有利于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学术、技术相互间的动能转化,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创新创业人才支撑。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三三一式”

一、引言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成为新时代的本质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将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为响应我国双创的号召,吸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了相关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创新创业教育的中国模式、课程体系的建构、竞赛和项目的推动,点燃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但在快速发展起来的创新创业教育背后,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系统的规划、缺乏与专业的相关性、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法缺乏创新等问题,关系到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与人才的输送。因此,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迫在眉睫。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

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作为新兴应用型本科院校,紧跟时代步伐,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积极探索如何建立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存在以下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优势结合不紧密。

从实际的创新创业教育效果来看,与课内课程、课外第二课堂相比,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学习未能紧密结合课堂教学或校外实践,专业知识未能创新性地迁移运用于创新创业中。首先,创业基地多停留于理论层面,未能为师生及时营造真实平台,不能将商机适时转化科技成果,较快地产生經济效益;其次,公共课课程往往是各个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普遍开设的课程,包括创新创业公共必修课和创新创业选修课,各个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学习,但在聘请校外成功企业家作为创新创业导师定期进校开展创新创业讲座时往往难以和相关专业紧密结合。再次,实习基地未能一直对各年级学生开放,一般有相关课程时才开放,使学生从大一到大四有创意时不能及时付诸实施,理论课与实践课融合不够,专业知识不能及时地、创新地运用于实践中。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成为一种客观上独立存在的教育形态,缺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整体系统性,表面上课程上得轰轰烈烈,实质上付诸实施的创新想法和创业实践极少,缺少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二)高校、政府、企业未能有效链接。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一个整体,要求以学校为核心,政府与企业紧密联合,校企紧密合作,校内不同学科之间相互贯通,从而共同培养综合素质较强的新时代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政府不断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持与激励机制,但对私立应用型本科院校政策的优惠力度满足不了师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得不到足够的鼓励。私立应用型本科院校因长期的运行机制和生存压力所逼形成的思维习惯,紧跟国家政策,人人创新氛围极为浓厚,急需政府和企业更大的支持。尤其是有实战经验的校外导师人员,年年引进仍然人才缺乏。企业、政府对私立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往往重视不够,更倾向于与公立院校合作,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急需高校、政府、企业有效链接。

(三)产教融合执行力度不够。

产教融合没有真正得到执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一直流于表面形式,缺乏具体有效的实际行动,“双师型”教师的企业经历在课堂教学中无法体现,学生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难以落到实处,往往因为需要从事和所学专业不紧密相关的实习而拒绝服从学校的统一安排,学生自己选择的实习又往往事故责任自负缺少安全保障,对产教融合的进一步开展构成了不良影响。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

山东华宇工学院作为新兴应用型本科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深化服务型教育体系,逐步探索构建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初步建成了有机融合、联动高效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融理论教学、实训实践、平台基地、支持保障于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一)完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整体设计。

为完善组织架构,全面推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统筹和协调,山东华宇工学院于2017年专门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也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相关分管校领导任副组长,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处、科研处、各二级学院(部)、创新创业学院负责人为成员。研究制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相关工作制度。各教学单位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和创新创业办公室相继成立,兼职负责本教学单位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陆续开展。各个二级学院的创新创业办公室负责落实和配合开展相关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二)创新创业理论教学体系基本形成。

完善了数量丰富、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的创新创业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不断修正完善各年级各层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门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实践模块7学分,创新创业实践课程4学分,开设3门必修课、8门选修课。

(三)注重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平台建设。

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资源配置,从学校管理体制、二级学院投入机制、各学院开放共享、创新创业基地空间拓展等各个方面同时切入,建立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需要的各种平台。实施“一院一品”建设计划,提高各专业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和创新创业基地的创新创业建设水平。以“激发意识——创新创意实现——创业成果孵化”为体系贯穿创新创业实践全过程,建设创意平台、创新创业训练平台(大学生众创空间)、项目孵化平台,逐步教会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实现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和输出。

(四)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制改革,推进校内协同育人。

制订了《山东华宇工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建立了“三层次三平台”创新创业教育与服务体系,分层次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创建创新教育基地、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开展各种普及型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以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为依托,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基础知识和提高职业素养。以国创、互联网+等竞赛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制定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规范管理创新创业项目申报与评审,不断完善改进项目管理、经费管理,为师生进行创业活动提供方便,引导学生通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取得创新学分。制定了《山东华宇工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组织管理及奖励办法》,调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切实提高师生参加投入创新创业大赛和创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在此基础上构建“三层次三平台”创新创业教育与服务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真正实现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为实现高校—政府—企业系统创新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四、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创新创业为中心,校政企协同创新,落实“全层次、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构建创新创业理论教学体系;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和社团文化,建立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立足“校政企三方协同育人”,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简称“三三一”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一)课程带动的“三层次”创新创业理论教学体系。

立足“全层次、全过程、全方位”,理论课程体系分层进行,做到三个面向,即“面向全体、面向有创业计划的学生、面向有创业项目的学生”,强化创新创业课程转化为现实创业能力的过程。跨学科交叉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职业素养的提高,特别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促进人才培养从学科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

(二)竞赛推动的“三平台”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

本教学体系由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创新创业活动和创新创业竞赛三个平台组成。实践教学体系贯穿整个学习过程,鼓励“创意激发、创新创意实现、项目孵化”,强调依托专业搞创新创造。理论课程必须到社会实践中锤炼,专业教育必须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实践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课程教学实践+校内实习实训+校外实习实训”等丰富的实习形式,能够在实践中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应用中强化创新能力。在更大范围内开展技能竞赛训练,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支持更多学生参与国家、地方、高校三级创新创业实训教学体系,使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企业、行业提供实践教学岗位,高校根据企业现实的需求,在创意激发、创业知识学习、企业孵化人才、商业合作求利益、学术研讨交流等方面不断推进合作深度,鼓励合作企业积极轉化和运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促进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在企业的转化和运用。

(三)多方协作的“一体多元”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保障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要与专业教育融为一体,并且能持续发展,形成载体支撑,在具体教学中落到实处,必须高校、政府、社会(企业)形成合力,从教育机制、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各个方面予以保障,从利益分配、人员配置等各方面来看,以学生为主体促成各方面的合力效益。

首先,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完善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以学生为主体,由学校牵头,政府与企业紧密协同、校企合作紧密协同、校内不同学科之间紧密协同,建立互通协同的体制机制,共同培养具备创新创业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其次,建立校企联合的教育教学督导评价机制。校企合作要共同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评价机制,将对学生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细化,共同考核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实现教育教学评价的学校企业双认同、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实践的学校企业双指导。

最后,建立政府主导的产教文化融合机制。以政府为主导,规范校企协同育人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发挥好校企协同的桥梁纽带和制度规范作用,建立互利合作长效机制,将企业文化融入课堂文化,积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理念,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认知,塑造学生的良好职业行为。

五、结语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有利于推动学术—技术相互间的动能转化,有利于实现创新创业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融合联动,使专业教育更快转为发展新动力,将学术知识的生产、传播、应用与经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更直接高效地服务社会实践,促使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事业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昌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02):15+17.

[2]郑志颖,刘欣.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9(12):76-79.

[3]何小纪.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12):17-18.

[4]高娜.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传播力研究,2019,3(35):242-243.

基金项目:2019年山东华宇工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2019ZD02);2019年山东华宇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构建研究》(2019RW06)。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高校
应用型本科高校慕课建设SWOT分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产教融合的途径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定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