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陶行知“学生自治”思想的中职校班级管理探究

2020-09-02曹哲

江苏教育研究 2020年18期
关键词:学生自治积分制

曹哲

摘要:陶行知“学生自治”思想实现了自律与他律的统一,在中职校班级管理中实行“学生自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文章从实践层面探讨了基于陶行知“学生自治”思想,以班级小组为单位,运用积分制实行班级小组自治的班级管理模式。

关键词:学生自治;班级小组;积分制

班级管理是学校进行学生管理的基础部分,有效的班级管理能促进优良学风和校风的形成。然而,在职业学校日常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往往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究其原因,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学习缺乏动力和目标;学生自我意识强,难以接受说教式管理;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缺少平等对话的基础和机会,师生间沟通交流浮于表面,难以“交心”。如何应对存在的现实困境,提升班级管理效能,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笔者认为,应该打破传统的由班主任主导的班级管理模式,借鉴陶行知先生的“学生自治”思想,构建以学生自治为主的班级小组制管理模式。

一、陶行知“学生自治”思想的基本认识和理解

(一)“学生自治”思想的内涵

20世纪初,西方思想涌入中国,受其影响自动主义思潮在教育界盛行,叶圣陶、杨贤江和蒋梦麟等教育家都深受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陶行知先生发表了教育名篇《學生自治问题之研究》,文章中提到:自治的实质就是以人为本的自我发展方法,自治是把人作为目的来培养,而不是把人作为工具来培养,通过自治可以使个体学生获得自我实现。[1]陶行知先生用三个要点对“学生自治”进行了界定:第一,学生是指学生团体;第二,自治是自我管理;第三,是练习。将三点结合起来就是:学生结起团体来,大家学习自己管理自己的手续。从学校方面来讲,也即为学生预备种种机会,使学生能够组织起来,养成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同时,陶行知强调指出,“学生自治,不是自由行动,乃是共同治理;不是打消规则,乃是大家立法守法;不是放任,不是和学校宣布独立,是练习自治的道理。”[2]

(二)“学生自治”思想实现了自律和他律的统一

管理是自律和他律的结合。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中,自律是学生的自我管理,他律是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两者较难统一。从时间上看,班主任与学生每日相处时间有限,对学生评价难免片面,而不准确的评价容易对学生自律产生负面影响。从身份上看,班主任与学生存在距离感,学生对班主任的管理常有抵触情绪,班主任和学生很难真正做到“平等对话”。基于这两点原因,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中,学生的自律和班主任的他律很难达成统一。

陶行知的“学生自治”思想其中的两个要点是团体和自我管理。学生团体也是他律的方式,但相较于传统的班主任管理模式,学生团体的他律与学生的自律是统一的。首先,在身份上,在团体中所有成员都是学生,成员之间身份平等,所以由学生团体作为他律实施主体,学生抵触情绪小,能实现“平等对话”。其次,在时间上,团体中的学生朝夕相处,对彼此间行为表现更了解,在同一时空维度下,学生团体的评价要比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更为客观。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学生团体和自我管理相结合,更好地实现自律与他律的统一,能达到自律与他律相互促进的效果。

(三)“学生自治”思想的实施要领

陶行知先生针对“学生自治”提出的第三个要点是练习。“学生自治”是需要充分的练习,不断实践,同时配有相对完善的制度以及评价体系。首先,要让学生以团体的形式在相关制度下进行自治。陶行知先生指出:要参考学生的年龄、程度和经验,“以学生应该负责的事体为限。让学生去做愿意负责、又能够负责的事情”。学生面对班级管理时存在着经验和能力不足的局限,所以班主任在让学生进行自治管理时需设计合理的制度,来设置学生自治的边界,并随着学生的成长逐步放开。在合理的制度下,通过实践能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其自主管理能力。其次,通过评价体系对学生自治练习的结果进行评估反馈,避免可能产生的乱象。在陶行知实行“学生自治”的实践过程中,当时部分学生团体中出现了吸烟、喝酒、逃课、考试作弊等不良行为。所以在实行学生自治时,必须全面评估实施的效果,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纠偏。

二、中职校班级管理中实行“学生自治”的必要性

(一)学生层面

首先,中职生的年龄在16至18岁之间,处于自我意识极强的年龄段,他们希望自己有足够的自主权。适时实行“学生自治”在很大程度上能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求。其次,大部分学生属学习不够理想或中考失利,普遍缺乏信心,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信任,赋予学生“自治”的权利有利于树立其信心,增强自我效能感,促进其自身发展。

(二)班级层面

在传统“保育式”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决定班级大小事务,班干部和学生仅仅是一个任务的执行者,而任务的监督和反馈依旧需要班主任亲自完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基于“学生自治”的班级管理模式,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为了集体的共同目标而努力,不仅能减轻班主任的管理压力,也能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三)社会层面

当前社会正在从信息化时代向智能化时代迈进,未来的社会公民需要具备更强的自我学习、自我调整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这些能力可以通过“学生自治”来培养。[3]

三、班级小组制“学生自治”的实践

笔者在实践中尝试了基于“学生自治”思想的以班级小组为单位的“学生自治”模式(简称班级小组自治模式),具体为:将班级划分为若干小组,确定任务目标,采取积分制的形式,实行“学生自治”的班级管理。

(一)班级小组自治模式的组织架构

中职校通常实行“校级—系部—班级”的三级管理结构,末端的管理人是班主任。班级小组自治模式下,将班级再拆分成班级小组并选拔出小组组长,管理层级变成了“校级—系部—班级—班级小组”的四级结构,如图1所示。在这样的四级结构中,班级管理的基本单位是班级小组。

猜你喜欢

学生自治积分制
以学生自治推动学校管理走向善治新格局
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积分制”管理模式研究
积分制与云教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严格管理”与“学生自治”:民国著名高校学生管理的实践逻辑与当代启示
高等教育教学评价模式初探
用“积分制”党员发展模式严把党员“入口关”
微“积分”:构建活力班级的一把金钥匙
高职学生公寓管理体制改革与工作机制创新
基于大学生事务中心的学生自治模型探究
强国兴邦?青年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