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琳杜马斯作品中隐含的身份特征

2020-09-02郭思华

神州·下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肖像女性身份

郭思华

摘要:马琳杜马斯作为国际最受瞩目的艺术家之一,她的作品也一直备受批评界的关注。她的作品大多表现的是女人、儿童和有色人种。素材多来源于报纸、杂志和摄影照片。在她的画面中没有传统绘画的精致美,她用自己浓烈、自由的笔触去描绘“真实”的世界,探寻生命的意义。作为一个出生在开普敦的白人,身份问题一直使她与所处的环境产生一种疏离的感觉。她将这些感受和生活体验反应在了她的画面之中。本文通过分析杜马斯在其人生中的身份转换,找寻她作品和身份之间的联系。给予观者一个新的角度去审视杜马斯及其作品。

关键词:马琳杜马斯;身份;肖像;女性

一、杜马斯的个人背景

马琳·杜马斯(Marlene Dumas),1953年生于南非开普敦,母亲是家庭主妇,父亲是酿酒师,由于长期酗酒,在杜马斯12岁的时父亲因为肝病去世。

她在南非度过了童年时光中最初的十年,但作为一个白色人种的非洲人,她在自己的祖国一直是一个无法融入其中的陌生人。由于南非种族隔离的政治制度受控于白种人,这令她从小就产生了很强的负罪感。1972年-1975年她获得开普敦大学的艺术学士学位,20世纪70年代中期,杜马斯来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学习艺术,从此开启了她年轻的艺术生涯。就在杜马斯最初开始学习素描、拼贴、蒙太奇这些艺术基础的时候,她就凭借自己在素描和油画方面的天赋而名声大噪;1979年~1980年,她又在阿姆斯特丹大学接受心理学教育,并成为在美学上有独特见解的艺术家。

二、杜马斯的作品特点

杜马斯的画面通常线条粗重、色彩单纯。而且极少修饰,没有那些非常细节的描绘。寥寥几笔,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便跃然纸上。她常常将颜料泼洒在画面上让其自由流淌,再根据流淌的形状勾勒她想要的形象。画纸上任意的斑点或污迹都是作品重要的创作要素,充满了随机性。

因为借由照片作为素材进行创作,她会将照片的一些特性保留下来。这种化学再生产的过程所产生的过度曝光、无焦点的平面、缺乏细节、人物变形......的特点都是她摄取的要素,并且融合成了她独特的表现手法。

女性、儿童和表现性的场景是她画面中常常出现的内容。但事实上她并不在乎主题的表达,她更为注重的是人物情绪的流露。作品中的人物几乎都具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在从不同的角度凝视着观者,画面中人物对观众坚定的凝视暗示着他们的生存状态,影射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脆弱和不安。

在杜马斯的画面中往往没有很宏大的叙事,它有时只是一个细节,或一个人物。这也恰恰能够最大程度的展现她画面的张力与表现力。看到过这么一句话:画面描述的越少,留给观众的想象空间便越大。杜马斯就是这样,通过把单个的、看似随意的人物放大,隐去画中人的身份、事件、发生的地点......然后留给观众充分的想象空间。

三、杜马斯的创作方式——对照片的运用

杜马斯的创作素材通常来自于杂志、电影和各种摄影图像。在1976年电视普及之前,报纸、杂志是她观察世界的一种方式。她对南非和美国文化很感兴趣,所以她经常从时代周刊等类似的杂志上获取她想要了解的讯息。剪裁下来的图片她会汇集成册装入文件夹,方便日后查看。在获取素材时她没有很多限制,图像对她来说就是瞬间的影像,不论是哪个年代的照片都可以为她所用,她仅仅在发掘令她感兴趣的图像。就像罗曼罗兰《明室》中对于“刺点”的阐释:刺点常常是个“细节”,即一件东西的局部,刺点没有道德或优雅情趣的意思,它可能缺乏教养。在作为“细节”存在的同时,又不合常情地把整张照片占满了。杜马斯在海量的图片素材中寻找她眼中的刺点,然后将这个细节放大,直至占满整个画面。

四、杜马斯的身份特征及其对创作的影响

关于追寻自我的真谛几乎是每一个艺术工作者都会面临的问题。哲学家自古以来就在不断追问:自我的本质是什么?人之为人的意义是什么?而杜马斯的人生经历使得她不断在多种身份中进行转换,这对于她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1“驳杂”的外来身份

身份不是生来就固定的,是在特定的文化和政治环境下习得的。它是帶有关系属性的,并取决于我们自身与他人之间的异同。杜马斯作为一个出生在开普敦的白色人种的非洲人,由于肤色的原因,她在自己的故乡始终无法融入其中。而之后在荷兰求学、工作的经历,她也始终是一个外来的身份。这种疏离的关系和身份的驳杂性对她的视角与观察方式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在她最著名的水墨肖像系列作品中,形象简洁粗犷,用巨大的黑白块面分割画面。同等尺寸的人像如同文献般整齐的排列在一起,他们都在从不同的角度凝视着观众。不同的面容透露、传达着相同的悲伤情绪。那种被压抑的生存状态、不平等的生活、教育、工作环境所形成的人物扭曲变形的形象。这也影射了她的一些童年经历,由于南非种族隔离的政治制度受控于白种人,许多有色人种被迫成为了廉价劳动力被白种人压榨,并在社会的各个层面被差别对待。这令她从小就产生了很强的负罪感,对于人种、阶级非常敏感。

因为她作品中出现的有色人种,所以很多批评家给她贴上了女权主义的标签,将她与政治牵扯在一起。但她尽量与那些声音保持距离。她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脸,自己的肤色,我所关注的就是我看到的。”她认为应该与所画的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才能精确的捕捉内心的感受。所以她往往是从影像资料里寻找创作素材。但即便她运用的素材是二手的形象,但她表达的都是她第一手的体验和感受。

4.2女性身份

在杜马斯10岁的诗集中有这样一段描述:“献给即将成为女人的自己,诱人的优美曲线、长长的头发、性感的待人亲吻的嘴唇,她塑造了不羁、幽默的自己。游泳池中的美女们不允许轻浮的男人在她们身后吹口哨,但她们却勇敢的喊出“嗨,小伙子们......”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在杜马斯很年幼的时候,便对两性关系有着非常强烈的立场。她的作品中也充斥着强烈的批判性和对权威的反对。

猜你喜欢

肖像女性身份
地毯肖像
画肖像
跟踪导练(三)(5)
妈妈的N种身份
身份案(下)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红楼梦》女性外貌美描写中的“隐含比较”修辞手法
女性与权力
放松一下 隐瞒身份
现代派雕塑家明大多.罗索的肖像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