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狼疮抗凝物阳性患者临床数据横断面研究

2020-09-02马睿任静张珠博李杨王者香门剑龙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精准医学中心天津30005天津医科大学检验学院天津30003

临床检验杂志 2020年7期
关键词:狼疮磷脂血栓

马睿,任静,张珠博,李杨,王者香,门剑龙(.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精准医学中心,天津30005;.天津医科大学检验学院,天津 30003)

狼疮抗凝物(lupus anticoagulant,LA)是一种抗磷脂抗体,在体外试验中,LA可通过拮抗带负电荷的磷脂或磷脂-蛋白质复合物,干扰凝血试剂,使凝血时间假性延长;在体内LA则是强烈的促凝物质,诱导组织因子表达、干扰纤溶酶原激活物释放、激活血小板、影响补体活化、抑制蛋白C,使人体呈现病理性高凝状态,是引发静、动脉血栓形成的重要风险因素[1-2]。虽然LA检测对于疾病诊断和求因具有重要意义,但临床上对LA阳性患者的整体特征仍缺乏充分了解,从而影响了医生对该指标的有效评估及合理使用。基于此,本研究对既往LA阳性患者进行小规模横断面研究,初步分析了LA阳性患者性别、年龄分布、疾病分布、抗磷脂抗体阳性率和抗凝治疗等数据,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基线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连续收集2018年4月至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就诊的401例狼疮抗凝物阳性患者,其中男44例,女357例,年龄35(14~88)岁。LA的检测适应证参照文献[3-4]:<50岁的无明显诱因的静脉血栓、不明原因的动脉血栓栓塞、少见部位发生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血栓形成或病理妊娠(死胎、胎儿发育迟滞)合并自身免疫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或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符合以上任意一项即可进行LA检测。排除标准:凝血缺陷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肝炎、实体肿瘤、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或使用某些药物(氯丙嗪、普鲁卡因胺、奎尼丁、肼屈嗪、苯妥英钠、干扰素和可卡因等)所致的LA假阳性(经复检或临床会诊)。入组的401例患者中有147例在采血检测时已使用了不同类型的抗凝药物,根据相关指南[2-4]的复检要求,对这些患者均进行了停药后复检;低分子肝素于给药后12 h(下一次给药前)采血复检且抗活化因子Ⅹ活性(anti-FⅩa)<0.3 IU/mL,普通肝素、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阿加曲班于给药后24 h(下一次给药前)采血复检,其中利伐沙班为anti-FⅩa<30 ng/mL,普通肝素、达比加群酯、阿加曲班均为APTT处于正常范围。

1.2标本采集、处理与检测 采集各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1.8 mL,以0.105 mol/L枸橼酸钠抗凝,以2 664×g离心20 min,取乏血小板血浆,3 h内完成检测。用(美国AL公司)ACL TOP 700型血液凝固仪及其配套试剂进行稀释的蝰蛇毒时间(dilute Russell viper venom time,dRVVT)和硅土凝固时间(silica clot time,SCT)检测,dRVVT和SCT均包括筛选试验、确认试验。诊断临界值分别为:标准化dRVVT比值1.2,标准化SCT比值1.16,当dRVVT或SCT标准比值同时或任何一项超过临界值时即为阳性结果。根据文献[3],当数据确认实验出现延长时,可进行混合纠正试验,试验方法为将20份健康人血浆混合,制成混合血浆,将待测样本与混合血浆1∶1混合,重新进行dRVVT和SCT检测。按照human酶联免疫试剂盒(欧蒙公司)说明书进行抗心磷脂抗体(IgG/IgA/IgM)和抗β2-糖蛋白1(IgG/IgA/IgM)抗体检测。

1.3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以M(P25,P75)表示,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多组间数据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用χ2检验进行率的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人口学特征相关基线资料 401例LA阳性调查对象的年龄为35(14~88)岁,其中男44例,女357例,相关基线数据见表1。

表1401例LA阳性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相关基线资料[%(n)]

2.2LA阳性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分布 2018年4月至12月共检测了698例符合质量要求的标本,本研究纳入了401例LA阳性患者数据,其中患者年龄14~88岁,LA阳性患者年龄分布与总体标本比较结果表明, 35岁患者占总体标本的5.01%,占LA阳性标本的7.9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P<0.01),而其他年龄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图1。

本研究中,LA阳性患者男、女比例分别为11%和89%;LA阳性患者总体年龄为35(14~88)岁,其中男性为53(17~69)岁;女性为34(14~88)岁,两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U=5 658.5,P=0.002)。

2.3患者的疾病类型 401例LA阳性患者的原发疾病包括:结缔组织病182例(45.4%),病理妊娠及不孕症115例(28.7%),抗磷脂综合征44例(11.0%),静脉血栓栓塞症27例(6.7%),心脑血管疾病19例(4.7%),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或全血细胞减少14例(3.5%);在341例结缔组织病、病理妊娠及不孕症和抗磷脂综合征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334例;在46例静脉血栓栓塞症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9例,具体的LA阳性患者疾病类型特征见表2。

2.4LA阳性患者疾病分布及抗磷脂抗体测定结果的阳性特征 在401例LA阳性患者中,dRVVT和SCT均呈阳性者166例(41.4%),其中49.4%(82/166)的患者为结缔组织病;dRVVT(+)组149例(37.2%),其中39.6%(59/149)的患者为结缔组织病;SCT(+)组86例(21.4%),其中47.7%(41/86)的患者为结缔组织病,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阳性组与dRVVT(+)组、dRVVT(+)组与SCT(+)组间男、女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0.47和0.91,P均>0.05)。3组间年龄分布水平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4.294,P=0.117)。双阳性组、dRVVT(+)组和SCT(+)组各项抗磷脂抗体阳性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2.5抗凝药使用情况以及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401例患者中,有147例患者在采血检测时已使用了不同类型的抗凝药物,包括结缔组织病12例、病理妊娠或不孕症67例、抗磷脂综合征22例,静脉血栓栓塞症27例、心脑血管疾病19例。患者首次检测LA时使用抗凝药物情况见表4。首次检测LA时,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阿加曲班对dRVVT和SCT的筛选实验和确认实验均产生影响。结果见表5。

表2LA阳性患者的疾病类型特征(n)

表3dRVVT和SCT阳性患者的其他抗磷脂抗体阳性结果[%(n)]

表4首次检测时抗凝药物使用情况(n)

表5首次检测时抗凝药物对dRVVT和SCT的影响(n)

3 讨论

狼疮抗凝物是辅助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实验室指标,同时也是病理妊娠、不孕症和血栓性疾病“求因”的重要项目。近年来,虽然狼疮抗凝物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日渐增多,但医生对狼疮抗凝物阳性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尚缺乏了解,在识别高危人群、选择检测时机(尤其是避免假阳性结果)以及判断临床意义等方面仍有许多困惑,因此,回顾性分析LA阳性数据对于提高检测的临床有效性具有积极意义。

目前,国内外指南[3-4]均建议,在LA检测前应对患者进行临床可能性评估(验前概率评价)以提高检出率(避免过度检查)。本研究显示,在2018年4月至12月间的全部检测标本中,LA的阳性检出为57.5%(401/698),提示可能仍有部分低度临床可能性的患者接受了LA检测。狼疮抗凝物阳性常见于女性患者,男性相对少见[5]。在本研究中,男、女阳性患者分别占比为11%和89%;LA阳性患者总体年龄为35(14~88)岁,其中女性年龄[34(14~88)岁]显著低于男性[53(17~69)岁]。在疾病分布方面,女性患者多为结缔组织病、病理妊娠及不孕症以及抗磷脂综合征等,而男性患者以中老年人群为主,多为静脉血栓栓塞症和心脑血管疾病。上述结果表明,男、女患者的年龄段以及LA检测适应证存在显著差异。

狼疮抗凝物试验多采用以血浆凝固为原理的方法,由于狼疮抗凝物本身具有高度异质性,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试验可筛查出所有的狼疮抗凝物,目前实验室多采用两种方法进行筛查,以降低漏检率[6]。在本研究中采用了dRVVT和SCT两种试验方法,就诊断性能而言,dRVVT对LA干扰凝血共同通路非常敏感,而SCT则能反映LA对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共同通路的干扰情况。表3结果显示,在401例阳性患者中,dRVVT和SCT均阳性者166例,仅dRVVT阳性者149例,仅SCT阳性者86例,分别占患者人数的41.4%、37.2%和21.4%,说明两种方法检测优于单一方法,可避免大量漏检。

完整的抗磷脂综合征检查至少包括狼疮抗凝物、抗心磷脂抗体和抗β2-糖蛋白1抗体,目前学界普遍认为,无论是方法组合或是单一方法检测,结缔组织病在各组中的发生率均最高,且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3结果亦证实,不同类型抗心磷脂抗体和抗β2-糖蛋白1抗体在各组中的阳性率均在20%~40%之间,表明LA检测应作为抗磷脂综合征诊断的重要补充。

本研究对入组患者进行筛选时,排除了包括凝血缺陷病在内的多种影响因素,但许多患者在检测时已进行抗凝治疗,表4、5结果显示,在401例患者中,有147例患者在采血检测时已使用了不同类型的抗凝药物,对筛选实验、确认实验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依据相关指南[2-4]推荐,在患者服药后一定时间点(药物谷值浓度)进行采血复检,同时以凝血试验验证药物残留效果。由于这些药物的半衰期较短,所以在药物谷值浓度时和/或凝血试验显示为正常的情况下,可保证LA检测结果的有效性[7-8]。需注意,华法林由于半衰期长,且抗凝效果可持续1~2周,因此需停药2周以上且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处于正常范围才可进行LA检测。

综上所述,临床医生在进行狼疮抗凝物检查前,应充分评估患者是否符合检测适应证,且同时联合检测dRVVT和SCT可降低漏诊率。此外,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必要时选择适合的采血时间进行复检。

猜你喜欢

狼疮磷脂血栓
全球首款用于治疗狼疮肾炎的生物制剂倍力腾在中国获批
紫苏溶血磷脂酰转移酶基因PfLPAAT的克隆及功能研究
母乳磷脂与婴幼儿配方乳粉开发研究进展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磷脂酰乙醇胺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他克莫司对难治性狼疮肾炎不同病理类型诱导治疗的疗效观察
玉米油脂和玉米磷脂的提取与分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