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幼儿为中心,绘本为主线”的课程生态系统构建

2020-09-01刘梦萦

地理教育·当代幼教 2020年5期
关键词:虎皮爸爸妈妈绘本

刘梦萦

在一零后孩子们的生活里,电已经是“生而有之”的事物,因为它的危险性,孩子少有接触,但大部分孩子都有过家里停电的经历。绘本《来电啦》就以和孩子生活经验最贴近的“停电”场景,描述了主人公“虎皮猫”一家人的故事。我们围绕这本书进行了亲子共读和一系列的生成活动,在整个过程中,围绕孩子的兴趣,以绘本为主线,调动集合了教师、家庭、社区、总校的资源,形成了一个互为影响的微型生态系统,活动的开展也反过来影响了这些资源提供方。

一、教师,深刻研读文本

虎皮猫爸爸是一个电力工作者,可以帮助全城检修电线杆,恢复电力。书中的画面细腻,风格温暖。作者渡边有一是用色和造型的高手,擅长运用色彩来推进故事情节。例如虎皮猫蓝色屋顶浅粉色墙壁,让人觉得温馨惬意;停电以后全城浓重的水粉蓝色,让人觉得紧迫的同时又觉得很有安全感;以及孩子最喜欢的“蒲公英乐园”那一页,运用一点点橙色加明黄,和上页形成鲜明的对比,节日气氛扑面而来。全书基本都以深蓝色为背景,运用明黄色和白色来突出节日氛围,在节日彩灯的表现上,作者运用大量点状排列,例如虎皮猫家里树上的白色灯带,房顶上橙色的驯鹿和圣诞老人,以及门窗上的亮黄色。

更为特别的是,作者在书中埋伏了大量可以被抠下来的洞洞,洞洞没有抠下来的时候,是暗色,一旦抠下来利用相邻页衬托,便有了光亮,每一页都充满了与下一页的呼应,可谓巧思妙想。读者反应理论认为,读者是带着“前理解”这种一整套语境和信念与期待来进行阅读的。这种观念认为有三个相互关联的世界:作者的世界,文本的世界与读者的世界。当我们的孩子拿到一本书,他的理解构成了这本书的意义。根据我自己和孩子们的实践,洞洞的出现极大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抠洞洞前后的画面形成呼应,促使孩子更直觀地感受“电”带来的视觉变化。

二、亲子共读,带动家长投入

在家长和孩子共读的过程中,孩子往往会聊一聊自己最喜欢的画面,从中我们可以探知孩子对这本书的兴趣点,基于他们的兴趣来生成活动。在这本书中,有的孩子感受到了绘本传达的情绪(觉得虎皮猫宝宝给爸爸拿鞋子很搞笑);有的敏锐地感受到了“电力工人”这一职业的辛苦(最喜欢广场亮灯,因为这样虎皮猫爸爸就可以早点回家了);更多的是对画面细节的观察,例如有个孩子最喜欢在那个房子里,所有小猫告诉爸爸妈妈来电了的那一页,因为它们告诉爸爸妈妈来电了的时候,它们的尾巴都翘了起来,很可爱很搞笑;还有的是基于美感的期待,“我最喜欢第二页,因为我一开始没看整本书的时候,我觉得这棵圣诞树和旁边那棵普通的树,我觉得它们装饰完了肯定会特别好看,所以我很期待它们装饰完了的样子”。

当了解到我们这一次活动的主题后,家长也对生成的活动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家长跟我提出家里有一套电子积木,孩子非常喜欢,拿到班级以后,孩子亲眼看到电是如何产生的,他们连接了灯泡、风扇等,发现用手摇的方式竟然可以发电,抢着探索电的秘密;还有的家长因为有过和孩子参与科学实验室的经验,给我们送来了“电力球”,孩子多感官感受电流的存在和变化,引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

三、围绕儿童兴趣,梳理活动脉络

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探索周围世界的需求和兴趣,一开始是最亲近的人和那些具体的感官体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探索不只体现在探索范围的扩大,还在于由表面的探索向抽象隐性的世界转变。

电对于孩子是抽象的,但是他们也有了一些初步体验,正如孩子所说,这是一个停电了又来电了的故事,特别之处在于,第一,时间上,是在圣诞节——这个张灯结彩,特别需要灯来点缀的节日;第二,故事的主人公,虎皮猫爸爸从事的是电力相关行业。以这两点为基础,结合亲子共读时孩子表达出的兴趣点,我们首先对“电与我们的生活”进行了调查。电到底怎样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周围哪里有电呢?如果和虎皮猫一家一样停电了,有哪些东西就不能用了呢?

我们选取了两种颜色的便利贴,黄色贴在“不需要用电”的物品上,白色贴在“需要用电”的物品上,把自己完成的照片发送到群里,看到家里密密麻麻贴满了标签,孩子意识到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跟电有关系。不过实践中他们也发现了一个问题,那些“暂时不需要用电”,拔掉电源依然可以工作,但是只能工作一段时间的,要贴什么颜色呢?讨论过后,孩子们提议另加一种绿色标签。于是,家里面就被他们贴满了标签,他们发现黄色(不需要用电)的很少。主要有布类(衣服、床单等),还有水龙头,开关,那这些东西跟电有没有关系呢?

四、利用地域特殊优势,直观探索

我们所在的苏州市吴江区,拥有全国知名的民营企业,制造业发达,恰好家长及亲友资源中有做纺织和金属模具的,孩子们走进工厂,观察纺织、模具制造业的经验,他们拍了小视频,在全班讨论时介绍了纺织和模具制造的过程中也是需要电的。这样直接地探索、感知,孩子一目了然地明白了电不只存在于我们贴标签看到的那些。既然电如此重要,假如没有电,我们的生活会变成怎样呢?爸爸妈妈小时候没有电,那他们童年都会玩哪些游戏呢?

于是我们设计了“家门口的一小时”,家中断电一小时,走出家门,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玩他们的童年游戏,也可以在你的家周围走一走;吴江不仅制造业发达,更是古镇众多,班里大批孩子住在同里、黎里、盛泽古镇,他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小桥流水边,投沙包、跳皮筋、斗鸡、跳格子,追忆父母的童年,感受古镇景致。每个孩子带来了一个传统游戏,因为孩子对这些游戏的喜爱,这些传统游戏后来成为了我们晨间锻炼的固定项目。

五、扩大探索范围,走进大学校

《来电啦》这本书中,虎皮猫爸爸的工作也引起了孩子的兴趣,电力工人的默默付出,是平常生活中我们不容易注意到的。我们幼儿园附属于一所小学至高中的全阶段学校,大学校的资源,让我们身边拥有了更多关于“身边的人”的资源供孩子去探索。值得说明的是,我们并没有讲重点放在“认识职业”这一目标上,因为书中虎皮猫孩子们对爸爸职业的自豪感,并非来自于这份工作的特殊性,而是来自于爸爸是自己最亲密的人,以及爸爸对工作的认真和投入。所以我们也从身边的电工叔叔入手,孩子调查了电工的工作内容、专业工具、制服,他们知道电工叔叔工作时基本必备小黄帽、蓝色工装等。

我们的视线继续扩展至身边的其他人,并且跟随他们体验这些人的具体工作,由于这个活动太过火爆,报名者众多,我们专门做了“岗前竞聘”,邀请有竞聘意向的岗位:保安叔叔、电工、园长妈妈、老师、丁医生、阿姨,来做评委,孩子说一说自己觉得这个工作是做什么的,以及为什么想做这个岗位。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去了解这些工作人员的一日生活、工作内容等,了解身边人在普通岗位上的普通生活。

恰逢“六一”儿童节全园活动,由于孩子对这一活动的兴趣高涨,于是我们在六一自由日当天,专门保留了这一栏目,保安叔叔开着巡逻车带他们去巡逻,观看监控室录像,检查校园物品安全;跟踪校长伯伯,观察一天的工作内容和人员来访;有的孩子跟保育员阿姨,从早晨的晨检,测量体温到晚上站在门口值班和放学时和小朋友送别,值班的孩子特意告诉爸爸妈妈等他们“下班”。

由于绘本自带主题,在绘本活动的生成过程中,教师可以以此为主线,寻求家庭、社区甚至地域的资源联动,构建微课程生态系统。不仅仅孩子获得了珍贵的体验,周围所有处于这一课程生态系统中的个体都受到了影响,例如,保安叔叔看到有这么多孩子想要竞聘自己的岗位时,特别惊讶又感动孩子对他们工作细节的观察,在一天的体验过后,有个孩子跟保安叔叔成了好“哥们儿”,每次见面都要热情招呼;体验校长伯伯的孩子跟校长伯伯说要照顾好自己,还有要对我们老师温柔,不要让老师太累。同时,深度的家园合作也在这一过程中自然发生,家长进行了亲子共读、陪孩子感受家门口的一小时自然时光,还看到了孩子体验身边人时,职业投入的认真和成就感,自然见证了我们的课程理念和孩子获得的成长。

猜你喜欢

虎皮爸爸妈妈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虎皮兰
我喜欢虎皮兰
我的爸爸妈妈
出海捕鱼啦
我眼中的爸爸妈妈
虎皮 虎皮
爸爸妈妈,我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