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如何在棋类游戏中支持幼儿的学习品质

2020-09-01王敏

地理教育·当代幼教 2020年5期
关键词:陶子棋类浩浩

王敏

我园近几年来一直尝试开展幼儿棋类游戏活动,并申报了市级课题《教师在棋类游戏中支持幼儿学习品质提升的实践研究》,希望以棋类游戏为抓手,激发幼儿对棋类游戏的兴趣,支持幼儿积极学习品质的提升,为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在幼儿期要发展智慧,关键是让幼儿做各种各样的游戏,从娱乐中学,从玩耍中学。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引入融趣味性、益智性于一体的棋类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下棋,体验下棋带来的愉悦与成就感,不仅能培养幼儿对棋类活动的兴趣,而且能启迪幼儿的智慧,陶冶幼儿的性情,让幼儿终身受益。

棋类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竞争意识和挑战能力;棋类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语言表达、社会交往以及良好学习品质的发展。我园尝试以课题的角度开展棋类游戏对幼儿学习品质的提升的实践研究。虽然目前研究正处于前期阶段,但通过阅读文献和大量的案例观察,我们发现棋类游戏对幼儿主动性、计划性、专注性、不怕困难、勇于挑战、反思与调整等学习品质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但其中关键的一环在于幼儿的积极学习品质并不是自然而然就会形成的,棋类游戏中也参杂着比如输不起、怕失败、不专注、拖延等消极学习品质。教师适时适度的指导与支持策略,就成为了幼儿积极学习品质提升的有效支撑,教师如何识别案例中正在发生的学习品质?如何恰当解读和分析?如何给予适时适度的有效支持以促进幼儿积极学习品质的提升与发展。通过以下案例,我们尝试做具体分析。

一、适当搀扶,适时放手——培养幼儿积极主动、专注力等学习品质、

(一)案例实录《东倒西歪的浩浩》

浩浩是中三班的幼儿,活泼好动。在一次棋类游戏活动时间,浩浩和孩子们一起玩《魔盒》的游戏,刚开始浩浩还能勉强下两步,可是后面就东倒西歪、大声尖叫,根本不关注棋局,轮到自己下棋时随手一下,老师走过来提醒浩浩认真下棋,可是这种现象毫无改观。

(二)案例分析及教师支持策略

浩浩虽然比较活泼好动,但是前几次棋类游戏都认真参与,为什么这一次表现得如此反常呢?经过教师仔细观察,发现浩浩根本没有理解《魔盒》的游戏规则,游戏规则要求对弈双方尽快围合某小块版图,就可以获取其中宝石。可是棋子之间有些抵冲设置,比如画有“水”的棋子不能与“火”的棋子挨着,这就增加了棋局的难度。浩浩由于在教师讲解这套棋的规则时没有仔细听,没有理解游戏规则,所以不会下这副棋,于是便开始捣乱。

教师发现这个问题后,以同伴的身份加入游戏,在与幼儿一起下棋的同时再次讲解游戏规则,尤其讲到棋子之间的相互抵冲时,老师边在棋盘上演示边提醒浩浩观察。老师在下棋过程中,有时故意会下错棋子,引导浩浩去发现错在哪里。慢慢地浩浩明白了基本的游戏规则,不再捣乱,开始积极主动参与游戏,专注力也明显提升。这时候老师果断选择“适时放手”,及时退出了游戏,选择站在一旁继续观察幼儿游戏。

(三)案例带给我们的启示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发现浩浩是因为不会下棋,无法找到乐趣,才出现了不积极主动、不专注的不良表现。当教师抓住这一症结,及时给予支持,采用了“适当搀扶,适时放手”的支持策略后,幼儿积极主动、专注力等学习品质得到明显改善。

二、培养玩性,打消顾虑——提升幼儿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学习品质

(一)案例实录《怕失败的陶子》

陶子是大一班的小朋友,在一次《四子连连》的游戏中,陶子和另外一个小朋友正在下棋。这副棋需要通过扔骰子来确定棋的坐标,陶子每次扔骰子都很慢,但是每一局都是最先在棋盘上把4个棋子连成一条线的。陶子每次扔骰子都会把玩很久,然后轻轻地放在桌子上,每次扔出来的结果都是与自己上一步下的棋的位置紧挨在一条线上的,每一局都是陶子最先获胜。

(二)案例解析及教师支持策略

教师注意到了这个现象,经过仔细观察发现陶子每次扔骰子不是随意扔的,她事先观察好了与自己上一步的棋紧挨的坐标位置的特征,然后再来找出骰子相应的面,再轻轻放下骰子,她这样做可以让她很快获得胜利,只需四步就可以完成四子连连。当其他小朋友发现这个问题后都说陶子是作弊,陶子顿时很难过,不愿意再次参加游戏。

教师于是引导孩子们来讨论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处理?孩子们建议说:“骰子必须要高高抛起再落下,不准选好骰子的面然后轻轻放下。”随着游戏规则的完善,确实没有孩子所谓“作弊”的机会了,可是陶子却不愿意参加游戏了。老师这时候采取了“培养玩性,打消顾虑”的支持策略来逐步培养陶子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学习品质。于是教师带着陶子一起参与到“丢手绢”的体育游戏中,孩子们因为未知的惊喜而十分愉快,陶子也有所感受,老师适时引导陶子:“你看玩这个游戏,正因为你不知道手绢会丢在谁身后,你们大家才会觉得好玩有趣,如果每次都提前告诉大家手绢会丢在谁身后,这个游戏多没有意思啊!”在接下来的棋类游戏中,老师鼓励陶子大胆地玩,告诉陶子不要担心输赢,输了赢了不是最重要的,只要我们认真参与游戏,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出赢棋的好的方法,这才是我们最高兴的地方。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陶子不再那么惧怕输赢了,而是更加勇敢地去面对游戏中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挑战,享受游戏过程带来的乐趣。

(三)案例带给我们的启示

这个案例中教师对幼儿学习品质的支持,不仅在于引发幼儿对游戏规则的修订,而是对陶子的个别教育。陶子在生活中就比较怕失败,不敢尝试,如果老师只是简单修改规则,可能陶子以后就再也不参加游戏了,这个案例中最好的是对陶子的持续关注与支持,通过“培养玩性,打消顾虑”支持她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良好学习品质提升。

三、未雨绸缪,计划在前——培养幼儿计划性和反思调整的学习品质

(一)案例实录《究竟谁获胜了》

潇潇和另外两个小朋友结束了这一局的《企鹅捕鱼》游戏,每个人面前都摆了许多鱼的棋子,每个棋子上有1-3条不等的鱼,到底谁获胜了呢?三个小朋友一起来比一比,其中有一个人是数棋子个数,有一个人数鱼的条数,还有一个把所有棋子垒高,三个人都说是自己获胜了。

(二)案例解析及教师支持策略

孩子们谁也不能说服对方,都觉得自己获胜了,最后请求老师来评判,老师介入后发现孩子们在游戏前没有制定获胜的标准,所以出现了三个孩子都认为自己获胜的情况。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大家都觉得自己获胜了,每人说一说自己理由?”三个人的理由分别是:我的鱼多,我的棋子多,我的棋子垒得高。接下来老师提出:“如果要比较出谁获胜,要用同一个标准来比较。”孩子们说:“那就按我的方法来比?”孩子們出现了各执一词的情况。老师适时指导:“游戏都结束了,再来确定获胜标准,你们觉得合适吗?什么时候制定获胜标准比较好呢?”幼儿回答说:“游戏开始前制定获胜标准比较好。”

孩子们再次投入游戏,游戏前就先定出获胜标准。这一小小的规则制定,意外地让孩子们的游戏更好玩,更具挑战性了。他们会根据获胜标准有意识地去赢取有利于获胜的棋子,他们不断反思调整自己的下棋策略,比如以“鱼的条数多”为获胜标准,幼儿就会每次尽量去赢取有三条鱼的棋子,如果是以“棋子数量多”获胜,幼儿就会尽量去多赢取一些棋子,而不用管鱼的条数。

(三)案例带给我们的启示

这个案例是对幼儿计划性和反思调整的学习品质的有效支持。对于孩子来说,在问题情境中教师“未雨绸缪,计划在前”的支持策略可以让孩子更好地发展其计划性和反思调整等学习品质。在老师的支持引导下,孩子们能够在游戏前制定获胜标准并在游戏中反思调整自己的游戏策略,这些都有利于幼儿学习品质的提升。

猜你喜欢

陶子棋类浩浩
大学生暑期耕田挣2万元
陶子铖??《山水》
小蚂蚁
不客气
今天,你微笑了吗
陶子的情感报告
棋类游戏
棋类游戏
棋类游戏
棋类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