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风险管理有效性提升的思考

2020-08-31杨德勇

银行家 2020年8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考核有效性

杨德勇

全面风险管理研究一直处于商业银行管理研究的前沿,而其中的风险管理有效性研究则始终处于全面风险管理和风险价值管理研究的核心。本文拟从风险管理有效性的基本逻辑出发,在全面分析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传导机理的基础上,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有效风险管理体系和高效风险管理行为进行探索。

全面风险管理有效性的基本逻辑与思维

全面风险管理有效性是指在有效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基础上,使用有效量化的风险识别技术和工具,通过高效的风险传导机制、渠道和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保障,实现一级法人各项风险管理战略与目标在各个层级得到高效贯彻和顺利实现的一系列决策和行为。在全面风险管理有效性建设的整体构架中,有效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是前提,高度敏感的风险识别技术是基础,高效的目标和行为传导是核心,高素质的技术管理能力和人才队伍是保障。

判断全面风险管理是否有效的基本标准是资本管理战略传导是否高效顺利,风险价值管理能力是否充分匹配宏观战略和精准实施需要;而核心标准则是资本保值增值和资本充足率水平有效提升,并保障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资本监管要求。

从核心要义来看,全面风险管理有效性可以通过全系统、全流程、全方位的全面风险管理管控,实现银行系统风险可控、资本充足良好、价值增长有序、发展可持续的目标。

从传导机理来看,全面风险管理有效性可以适应大型系统性商业银行监管的要求,确定法人层面的资本充足率管理要求和管理计划,再通过内部的经济资本传导机制和组合管理策略,据此测算各区域、各行业、各类业务的经济资本占用水平和边界;各级经营管理机构则在法人授权和组合管理、信用政策、风险的指引下,由属地确定各区域整体信用风险的总体授(用)信边界和行业、产品、区域的授(用)信边界,以维护一级法人资本管理的坚定决心,保障信用风险的整体可控和发展的可持续。

从工具使用效能来看,全面风险管理有效性能发现和识别风险信号,并充分运用大数据系统确定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借助信用等级(信用评分)核心标尺,指导各类客户、各类业务的贷时决策和贷后管理行为,并配套资产质量分类、经济资本管理、拨备管理等风险管理和风险价值管理手段,对风险影响、风险价值、绩效贡献进行评价,进而对全行的稳健可持续发展程度进行判断。

从基本管理要求来看,全面风险管理有效性可以实现各类客户信息和业务信息的充分有效、真实可靠;各类模型工具的风险识别能力充分有效、区分能力高效;风险管理部门的统筹、授(用)信执行部门的专业、前台部门的高效等部门职能的隔离制衡清晰,协作协同高效;各级风险管理从业人员基本能力适用,风险管控能力可靠,适配性较强。

风险管理有效性的现状及不足

自巴塞尔资本协议实施以来,国有商业银行按现代一流商业银行的标准,进入了一个法人层面资本决策、分支机构资本传导、经营单元资本约束的全面量化风险管理阶段。但是,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及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部分区域仍存在体制、机制、传导、管控等有效性不足的问题。

缺乏风险信息管理有效性

一是部门银行的观念干扰,导致信息路损。出于维护自身管理形象的需要,前手把本应共享的客户风险信息过分过滤,导致后续评级、分类及资产质量管理出现偏差。此类干扰具有“流程越长,信息路损越严重”的基本现象。二是上下级行之间的博弈,导致决策失灵。“报喜不报忧”,出于考核和避免责任追究等多种考虑,下级行在风险信息的报送等方面仍然存在迟报、漏报和瞒报等问题,导致上級行风险信息掌握不充分。此类博弈具有“层级越多,信息衰减越厉害”的基本特征。三是外部信息的隔断,导致评价失效。由于信息化配套的建设滞后,很多具有现金流性质的税、费、收、付等客户基础信息无法充分交换,导致在信息不对称、不充分等前提下产生的信贷决策和经营管理行为出现偏差。此类隔断具有“体系越封闭,风险评价越不全面”的基本属性。

缺乏全流程风险管理有效性

从客户的生命周期来看,注重客户初始准入阶段的风险把控,而存量客户的动态风险维护则投入精力不足;从资产业务的风险状况来看,在资产业务风险程度较低的阶段投入较多,而当资产业务产生明显风险信号时,则存在能力不足、经验不足、责任约束不足等问题;从风险管理工具的使用来看,各级银行对评级的重要性还没有上升到基础性和核心指标管理的高度,没有将评级作为全流程风险管理的核心主轴来系统性判断客户的优劣,影响了正常风险管理秩序和信贷经营管理行为。

缺乏风险管理机制保障有效性

一是总体约束有效性仍需增强。一方面,由于缺乏对资产风险权重影响的考核,经济资本等先进的风险管理传导受阻;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对潜在风险违约率和不良贷款发生率的考核,对于潜在风险、不良新生等直接冲击的约束大打折扣,对经济资本和拨备等商业银行核心风险价值管理的中枢传导也产生了较大影响。二是部门约束有效性仍需增强。在涉贷部门的KPI考核中,普遍存在部门风险考核指标弱化、考核权重弱化等问题,特别是在对前台部门的考核上更是如此。三是基层员工的风险管理约束性不强。在风险考核向下传导的过程中,受制于基层银行客户经理人数较少、业务考核指标较多及对风险管理工作认识差距较大等的影响,部分区域的风险考核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风险管理要求。

缺乏风险管理体系有效性

总体来看,法人层面机构健全,宏观决策高效,但分支机构中观和微观层面仍存在诸多有效性不足的问题,如部分分行信用管理部全面承接信用管理和信用审批职能,集信用政策制定、信用审查、行为偏差检查、责任追究认定等于一身,相当于集裁判、球员、执法于一身,很容易产生内部人效应。而风险管理则由于适时的客户、业务风险信息不易采纳,导致核心职能之一的风险监测监管、资产质量分类和评级纠偏等功能无法高效发挥。同时,受历史沿习和考核弱化等因素的影响,前台部门在客户风险管理、潜在风险管理、风险价值管理上存在弱化和淡化的问题,基层经营单位也存在风险管理弱化等有效性不足的问题。

全面风险管理有效性提升的策略与建议

全面风险管理有效性的提升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系统性工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特别是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系统性研究和谋划有效性的管理问题更是恰逢其时。

构建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愿景视图

愿景是发展的期望,也是发展的动力所在。为适应当前的形势,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要建立高质量的质量标准体系。根据国际现代一流商业银行的质量标准,要在充分体现大型系统性商业银行资本监管要求和国有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和担当,充分体现历史、现在和未来的发展需要的基础上,系统性建立稳健可持续的资产质量标准体系。二是确立差异化的分类评价体系。尊重历史,展望未来,客观看待各类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差异和各类业务风险的本质性差异,结合一定历史期间系统性差异化的资产质量水平,在经济资本的总约束下,合理、多档次地设计各类区域、各类业务的资产质量评价标准,鼓励差异化发展和贡献。三是设计动态调整的目标监测管控体系。设计不良率、不良贷款发生率、贷款违约率、潜在风险贷款率等指标体系,全流程、全方位监测、监管资产质量。

建立充分灵敏的高效风险信息管理体系

风险信息的有效识别是风险管理有效性的前提,风险信息的高效流转和高效使用是风险管理有效性的重要保障。首先,要强化高效的数据集市建设。在一级法人层面设立有效风险信息管控中心,充分整合一定历史区间的系统性风险信息资源,并重点强化区域、行业、产品系列历年来各级银行不良率、不良发生率、违约率及相关风险因素数据库及信息集市建设,建设可靠的区域、行业风险趋势研判模型,为客户风险的精准画像奠定基础。其次,要强化全流程信息的高效运转。强化机器制约、责任制约,重点风险信息加密流转、充分流转、高效流转,减少或规避人工干预,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证有效信息支撑有效决策。最后,强化风险信息的高效使用。在强化风险信息数理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借助自助分析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实现全天候全方位、高效化自动化的风险预警,并通过有效的修正机制,保持信息决策的动态、适时、高效。

建立导向明确的高效资产质量管理体系

要确立全面量化的价值管理新思维。在信贷决策的指引上,全面融入违约率、违约损失率、合格金融抵(质)押品管理规定以及经济资本、RAROC等新的判定标准,从风险资产总体把控上充分对接资本约束新要求;在行业和区域信贷政策导向上,充分考虑差异化的风险本质和特征,客观评价潜在风险违约率和事实风险发生率,合理确定行业、区域风险资产的资本边界;在客户风险的把控上,基于行业整体风险、区域生态风险以及有效的客户风险信息,通过违约概率的预期和违约损失率的判断,精准画像,合理确定客户“进保限压退”的管理策略。

要确立以信用等级为核心的全流程风险管理新体系。充分尊重信用等级是客户风险唯一身份证的核心地位,全方位、全系统、全流程体现信用等级管理的新思维,适时、动态把握客户风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从信贷决策行为、经营管理行为和价值管理等各个环节充分体现信用等级的基本风控要求,精准提升风险管控水平。

要全面优化线上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新模式。从降低交易成本、简化操作流程和强化风险管控等基本原理出发,构建线上信贷业务的发展蓝图。绘制未来金融科技发展的愿景,制定3~5年的战略发展规划,以行动纲领和系统性的谋划,汇聚全行的智慧,引领全行前行,以防范系统性风险和路径消耗。要明确基本的发展逻辑,从业务发生的频率和风险损失两个维度出发,优先发展高频低损业务,有序规划中频中损业务,审慎推进高频高损业务,高质高效推进线上信贷业务发展。同时,要强化线上线下风险管理的相互协同、相互验证,不断提升线上风控模型的区分度,不断提升线上信贷业务的风险管控能力和发展水平。

建立约束有力的高效机制保障体系

高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和风险管理能力,需配备高效的风险管理考核机制,才能充分释放高效的管理效力。其一,全面优化风险考核体系。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可充分考虑风险资产的生命周期,将不良率、不良贷款发生率、风险资产违约率等三个时间序列指标纳入风险考核,以风险管理的全貌精准进行风险评价;可增强风险权重的风险管理思想,让精细化的风险管理思维和风险价值管理理念通过风险考核的方式在全行得到高效贯彻和实施。其二,建立强有力的部门KPI约束体系。重点做到:考核指标要全面,既要包括显性的不良率、不良发生率等指标,也要包括隐性的潜在风险率、违约率等相关指标;考核权重要强化,各类涉贷部门,无论前中后台等,均不能弱化风险考核的制约;考核价值要体现,特别是在拨备消耗和经济资本占用方面要充分体现,真正意义上公正评价条线风险价值贡献。其三,特别是对于基层经营单位而言,要充分体现当期和久期的风险价值贡献,充分体现绩效评价与价值贡献的高度关联性。

建立边界清晰的高效风险管理体系

坚持“纵向制衡、横向制约”的组织管理理念,并按高度专业化、高度精细化的基本要求,重构全新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一是建立流程高效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分行级单位成立风险管理部和信用审批部,其中风险管理部全面承接总行风险管理部和信用管理部的职能,全面整合风险信息集成、全面风险监测、全面风险监督检查,并据此高效组织评级和分类等风险管理工具的使用和风险价值的高效管理;信用审批部則坚持走高度专业化、流程化的道路,保证信用政策、授信执行高质高效。二是全面增强风险价值管理职能。充分认识风险价值是在险资产价值量化的表现,充分发挥风险管理部门对上承接资本管理总体规划、对下掌握客户(资产)风险量化信息的独特优势,在风险管理部门成立风险价值管理枢纽中心,设置风险价值管理单元,全面精细地监测和管理风险成本,最大程度地管控风险,创造风险价值。三是全面提升专业化的风险管理能力。其中,风险管理部门要进一步突出风险价值导向,提高价值管理水平;客户部门要进一步增强“主人、主责”意识,着力提升风险资产管理能力;特殊资产管理部门也要进一步强化不良资产的经营思维,在快、准、狠的同时,做好不良资产的经营和价值回收工作。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考核有效性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恩施市 “四变”树考核新风
360度考核的自我校正机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