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复制中的合理使用

2020-08-31唐俊

西部论丛 2020年10期
关键词:数字化建设资源共享公共图书馆

摘 要:伴随着数字时代公共图书馆传播文化知识职能的扩张,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及其解释已难以在版权人的利益与公共利益间谋求新的平衡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条对著作权人的复制权规定为: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其中“等”表明了復制方式与手段的多样性,在数字化时代,馆藏资源的数字化过程必然会涉及到复制行为,利用技术手段的数字化复制已被公认为落入复制权的管控范围。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资源共享

引 言

当今是互联网的时代,在全新的社会形态面貌下,类似于大数据、数字化等全新的概念被有效提出,并成为支撑图书馆机构深入发展与创新的重要思想导向。在全新的社会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为了更好的满足全民阅读政策,需要加强内部服务体系的规范性建设。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就现有的工作体系进行数字化建设,从而实现阅读推广服务的智能管理,以及自动化控制,进一步优化当前公共图书馆内部的工作环境。

1、封闭式列举适用情形的反思

合理使用制度的设立,本质上是基于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对著作权人的权利加以一定的限制,我国《著作权法》对合理使用的适用情形采取了封闭式的列举规定,列举了12种合理使用的情况,并无兜底性规定。在成文法系的背景下,封闭式列举固然增加了法律的确定性,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其越来越显现出缺乏灵活性的特点。对于公共图书馆等单位,其规定也简单描述为“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属于合理使用的范畴,而且《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中对数字化复制情形又加以限缩,其第7条规定:“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需要以数字化形式复制的作品,应当是已经损毁或者濒临损毁、丢失或者失窃,或者其存储格式已经过时,并且在市场上无法购买或者只能以明显高于标定的价格购买的作品。”使得公共图书馆在文化传播职能扩张的同时不得不面对侵犯版权人权利的利益冲突尴尬。

2、信息网络时代下公共图书馆合理使用权配置的理论基础

我国《宪法》第22条规定,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图书馆事业。为履行宪法规定的国家义务,全国人大制定的《著作权法》第22条第8款和国务院制定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7条赋予了信息时代下公共图书馆有限的合理使用权,《公共图书馆法》第40条则进一步明确公共图书馆提供数字图书服务的法定职责。但与此同时,《宪法》第13条也明确规定,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而著作权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是其合法享有的私人财产权,不受任何非法的侵犯。也就是说,公共图书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提供数字图书服务的有限合理使用权和著作权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都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护,两种权利同时共存并互相影响。然而,当这两种权利产生重叠或者冲突时,如何对此权利进行配置就成为了问题。美国经济学家科斯提出了权利的相互性理论:“认为传统的方法掩盖了所要做出选择的实质,人们简单地将问题视为甲给乙造成了损害,因而所要决定的是:如何制止甲?但这是错误的。实际上,真正面临的问题具有相互性,即真正所要决定的问题是:是允许甲损害乙,还是乙损害甲?而选择的关键在于谁能避免较严重的损害。”具体到“谁能避免较严重损害”的判断上,德国宪法学界提出了“财产权的社会义务理论”,这是现代国家解决私人财产权和社会公共利益冲突的基本理论。那么,权利的相互性理论和财产权的社会义务理论是如何作用于著作权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和公共图书馆的合理使用权之间的权利配置?这是公共图书馆界所必须面临的理论问题。

3、公共数字图书馆建设路径分析

3.1创新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时间不限于图书馆开放时间内,还可以通过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形式为读者提供阅读服务,服务读者的地点也不再限于图书馆馆舍内,读者只需连接图书馆网站就可以通过账号登录的方式进入图书馆浏览馆藏资源或下载文献。数字图书馆对于地广人稀的地区来说意义重大,如:在内蒙古和新疆地区建设数字图书馆,在人员分布较少的地方搭建硬件平台,能够全年不间断地提供信息综合服务。在偏远地区建设数字图书馆、搭建硬件平台,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些地区地广人稀、流动性较强和实体图书馆利用率极低的问题。公共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除了能够打破服务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还能简化借阅流程,开展预约阅读服务,增加阅览方式,全面创新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服务流程和服务模式。

3.2建设数字化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在数字化的发展趋势下,公共图书馆需要注重馆内资源的共享,并利用高科技的技术手段,合理创建共享平台,从而为阅读服务的空间和渠道实现进一步拓展提供良好的平台支撑。首先,公共图书馆需要根据自身的品牌特色专门成立官网,定期发布内部所组织的阅读推广服务信息。让广大读者对馆内活动详情加以了解,从而合理安排时间,有效的参与到阅读活动当中。在网站上公共图书馆需要将相关的政策方针,以及馆内所推出的特色的服务和优惠政策具体的呈现出来,从而让用户更加全面的了解公共图书馆,并在思想和情感层面上形成较强的认可度。同时,公共图书馆需要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构建共享平台,通过成立公众号或者利用微博其他渠道,为读者提供相关的阅读信息,分享与阅读有关的理论内涵,促使读者形成良好的阅读意识。

3.3完善图书馆相关的规章制度。在实现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信息化的同时,也要制定相应的管理章程,规范管理人员在进行图书管理和网站管理的工作,明确岗位职责,同时对于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提出严格而细致的要求。比如,图书的流通借阅时间、整理、用户的信息档案管理等各个方面。管理人员必须按照给定的章程办事,不能用图书馆的公共资源为自己谋取私利,一旦发现失职渎职现象立刻对该工作的负责人进行处罚,以此来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工作的规范性。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提升之后就能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吸引更多的读者利用图书馆的公共资源提升自己。

3.4提供大数据分析应用服务。新型数字图书馆可基于目前应用最广的大数据平台和技术为读者提供和定制个性化的服务方式,具体体现为根据读者在馆的电子借阅行为智能判定读者的阅读倾向,根据读者的阅读喜好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公众平台定期向读者免费推送电子读物。大数据服务还可以根据在馆读者的阅读倾向分布和电子资源阅读人员分布,为图书馆资源采购提供决策支持。

结束语

依前所述,在以全民阅读政策为支撑的全新社会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有必要对自身的工作体系进行有效创新。以信息技术为条件支撑积极开发和构建数字化工作体系,实现馆内阅读和推广服务的智能化管理。因此,公共图书馆需要针对当前在数字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展开分析,并分别从理念、体制、工作体系、人员和技术储备、共享服务、宣传和推广等各个层面进行有效创新。

参考文献

[1] 崔云飞.数字化时代公共图书馆发展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9,39(10):34-35.

[2] 王锐.浅析县级图书馆的数字化管理与应用[J].才智,2019(20):244-245.

[3] 安丽萍.漫谈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发展[J].大众文艺,2019(12):183-184.

[4] 张佰超.探讨如何构建数字化公共图书馆[J].智库时代,2019(27):259-260.

[5] 任云鹏.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主要问题及应对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11):121-122.

作者简介:唐俊(1972.11.-),男,汉,安徽省芜湖市,法律专业研究生,图书专业中级职称,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

猜你喜欢

数字化建设资源共享公共图书馆
“互联网+”背景下会计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研究
长三角加快实施交通运输信息共享示范工程
高职院校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研究
论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及发展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外语语言实验室数字化建设中的相关问题
少数民族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
贵州铜仁万山区:探索建立教学资源共享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