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望城皮影影人服饰图案的艺术特征及功能探析

2020-08-31李沛刘水

丝绸 2020年8期
关键词:文化价值艺术特征

李沛 刘水

摘要: 随着中国传统文化关注度的提高,望城皮影的传承困境有了一定的缓和。文章依托于长沙望城靖港皮影艺术馆,并以望城皮影传承人朱国强制作的皮影为例,从人类学考察的角度,探寻长沙望城皮影的历史和现状,分析其文化价值和内涵。并从望城皮影影人服饰图案的构图形式、色彩特征、节奏特征三方面进行艺术特征探析,探究影人服饰图案的装饰与象征性等艺术功能。研究认为,望城皮影影人服饰图案丰富了皮影人物服饰的表现形式,体现了望城地区的民俗艺术气息。望城皮影艺术在其影人服饰图案的解读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挖掘和傳承。

关键词: 望城皮影;文化价值;服饰图案;艺术特征;艺术功能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attention to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inheritance dilemma of Wangcheng shadow puppetry has been alleviated to some extent. The research work is based on Changsha Wangcheng Jinggang Art Museum of Shadow Puppetry. Researcher took the inheritor of Wangcheng shadow puppetry ZHU Guoqiang for example to explore the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Wangcheng shadow puppetry in Changsha and analyze its culture value and connot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thropological investigation. Meanwhile,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costume patterns on puppets were analyzed from three aspects: composition form, color features and rhythm features. Besides, the decorative and symbolic artistic functions of costume patterns were explored. Studies indicate that, the costume patterns of Wangcheng shadow puppets enrich the expression form of the figure costumes, and embody the folk art atmosphere of Wangcheng. Wangcheng shadow puppetry art has been further developed and inherited in the process of costume pattern interpretation.

Key words: Wangcheng shadow puppetry; cultural value; costume patterns; artistic features; artistic functions

皮影戏在华夏文明发展历程中存在了两千多年,最初记载是:汉武帝由于痛失爱妃李夫人,终日愁眉苦脸、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突发灵感,用纸做成李夫人影像,涂上颜色,给影像装上木杆以便操控,等到晚上搭好舞台,点上烛光,恭请汉武帝落座舞台前观看,武帝看完之后心情愉悦,自此皮影戏便在民间广为流传,至今已成为中国的一种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2015年,望城皮影入选长沙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入选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不少学者以皮影戏为载体探讨其艺术特征,如《长垣吕氏皮影艺术特征及其文化内涵初探》[1]将皮影从渊源、剧目内容、艺术特征、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探析,有利于皮影这一宝贵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望城皮影传承人朱国强撰写的《望城皮影戏》[2]于2015年被收录在《中国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论文丛书》中岀版,该著作从历史源流、制作工艺、演出程序、题材内容等方面对望城皮影戏进行详细介绍,为后人研究望城皮影提供很大帮助。但专门以皮影影人服饰图案的艺术特征展开研究的学术论文依旧很少,如《江汉皮影中影人服饰纹样的艺术特征及其设计分析》[3]。本文以望城皮影为载体,探究其影人服饰图案的艺术特征和艺术功能,以一种历史性与时尚性相结合的多维视域对望城皮影艺术进行综合解读,以此探寻这项流传至今的民间非遗技艺的传承和发展空间。

1 长沙望城皮影概述

1.1 望城皮影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湖南有句古老的民谚:“浏阳的鞭子、河西的班子。”所谓“河西的班子”就是指望城皮影戏[4]。望城皮影源自何时没有确切的记载,推断已有近两千年历史,有史可寻大约在四百年前,明清时期较为盛行,民国时期影戏班子就有百余个。据田野考察期间皮影传承人朱国强回忆,20世纪80年代初,望城皮影的盛况是:艺人刚把戏唱完,就有好几个百姓来抢艺人的胡琴、喇叭、箱子等,每一家都争着要艺人唱戏。如今望城现存的坚持在用最古老的方式演出皮影戏的艺术家仅有五、六人而已,且年龄都偏大,又无后人愿意继续学习,望城皮影一度陷入濒临失传的局面。

望城皮影反映了湘中东北地区人民的思想观念和审美取向,它的形成与地理位置、历史变更等因素息息相关。望城东临浏阳,南连株洲,西至宁乡,北到汨罗,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望城风俗在发展过程中与各地民风民俗相互融合,有极大的包容性,从多方面反映望城人民的信仰和生活习惯。望城皮影作为望城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是望城人民的情感寄托所在,有着很深的文化研究价值。

1.2 望城皮影传承人对影戏的坚守与维持

昔日的望城艺人将皮影戏玩得风生水起,民间红白喜事、节日庆典、祭祀还愿都会请皮影艺人唱上一台戏来招待客人,曾被望城人亲切地称呼为“千年卡通”。如今望城尚存皮影剧团寥寥无几,只在遇红白喜事、寺庙还愿时才能维持演出,每场演出200元左右,艺人经常需要开车往返几十里夜路,迫于生存和经济压力,许多皮影老艺人都选择转行,后生中愿意学习皮影戏的人更少,望城皮影的断代现象令人担忧。

望城皮影传承人朱国强(艺名:重亮),家传第五代传人,出生在皮影世家,15岁就跟随父亲开始学习皮影戏,到现在与皮影戏已有40年的感情,他经历了皮影戏最辉煌、最令人矚目的时期,也经历了这门手艺不被人关注的落寞时代。2019年2月,笔者前往靖港古镇进行田野调查期间,朱国强先生向笔者介绍了工作室保存的清朝、民国时期皮影及他本人制作的皮影。田野考察结束后,笔者对朱国强工作室保存的各个时期的皮影人物服饰进行了总结分析(表1)。

由此可见,服饰是皮影戏塑造人物、推进剧情的重要手段,在望城皮影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目前,望城皮影戏有以朱国强和何志明为代表的两支队伍尚存,这个集多种文学艺术技艺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虽学习难、收入少,但仍有传承人在坚守。2015年,朱国强被评定为望城皮影长沙市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朱国强的影响下,他的儿子和侄子也开始专注学习皮影艺术,国家政策及各路学者对非遗文化的关注使望城皮影戏的传承重新看到了希望;2016年,在党中央关于抢救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和望城县宣传部文化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皮影传承人朱国强自筹资金在望城区靖港古镇创办靖港皮影艺术馆,对后人学习和研究望城皮影提供了很大帮助。

2 望城皮影影人服饰图案的艺术特征

望城皮影影人服饰图案是望城皮影艺术特征的首要载体,同时通过服饰图案来深化皮影人物形象,这种存在形式深刻反映出服饰图案和皮影紧密的联系。它依靠皮影为载体,以影人附属品的形式存在,同时又从各个角度将皮影的特征表现出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望城皮影生动活泼,极具当地特色。而影人服饰具有象征性的图案出现在特定的皮影人物上时,与该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结合便能发觉它们彼此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才使望城皮影艺术蓬勃发展至今。这种利用图案象征性的表现手法正是望城皮影能立足于民间的主要原因,也是皮影艺人走进大众,感受生活后的成果,让这些难以描述的文化和艺术通过皮影的形式呈现出来。

望城皮影影人服饰图案承载了皮影人物的个性特征,并具体通过形式特征、色彩特征和节奏特征体现出来。因此,笔者通过对朱国强工作室保存皮影和靖港皮影艺术馆馆藏皮影的归纳分析,以及与朱国强先生围绕三方面艺术特征进行的探讨,作了归纳整理。

2.1 望城皮影影人服饰图案的构图形式

望城皮影影人服饰图案遵循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构图原则,以对称、饱满、均衡为主要形式,体现中华传统文化对幸福、美满、吉祥的向往及望城地区的民俗审美特点,符合望城地区民间大众向往幸福圆满生活的美好心愿。

笔者通过归纳整理后认为,望城皮影影人服饰图案的构图形式大致可分为三种:1)对称式,图案以对称轴为基准,左右两边对折能完全重合;2)散点式,图案一般为不规则植物纹样或几何纹样,散落在服饰上,增强装饰感;3)中心式,图案以中心点为主,向四周发散,主体位置很明确,重点突出。如表2所示,望城皮影人物武将穿着服饰甲胄上的图案采用对称式的构图形式,图案以中线为基准左右两边完全重合,构图饱满,对称的狮子头图案给人一种稳重的感觉,更显武将的威风;望城皮影人物普通百姓穿着服饰折子上的图案采用散点式的构图形式,图案纹样为植物纹样,线条简洁,散落在服饰上营造出绚烂的视觉效果,有很好的装饰效果,且体现出普通百姓对于多姿多彩生活的向往,呼应中国传统民间艺术追求美满的主旨;望城皮影人物军师穿着服饰八卦折子上的图案采用中心式的构图形式,以太极为中心,八卦图环绕在周围,排列有序、主体突出,这种直截了当的构图形式符合民间大众的审美追求。

2.2 望城皮影影人服饰图案的色彩特征

望城皮影图案的色彩在历史的演变中不断发展变化,由最初的无颜色到使用黑白两种颜色再到多种颜色的使用,色彩以中国传统“五色”为标准,即红、黄、青、白、黑[5]。传统五色的各个颜色都有一定的象征性和文化寓意,红色视觉效果强烈,是忠诚、喜庆的象征;黄色是大地之色,但受历史影响成为了众色“尊首”,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绿色用于人物面部时象征着草莽、残暴,但用于影人服饰中则象征着稳重、平和;白色代表阴险奸诈;黑色代表勇猛、正直。望城皮影受五色观的影响用色大胆,色彩纯正艳丽,且对比强烈[6]。考虑到灵活性和成本等因素,朱国强先生制作的皮影主要以纸影为主,纸影是在两层纸板的中间夹上一层有颜色的塑料纸,纸板随灯光打在荧幕上呈黑色,镂空的部分随灯光打在荧幕上便是白色[7];而牛皮制作的皮影则是将皮子削薄之后在皮子上进行上色,为了达到更好的观赏效果,皮影艺人都是在牛皮的正反两面进行上色以使皮影的颜色更加饱和。

笔者通过归纳整理后认为,望城皮影影人服饰图案的色彩基调主要分为两种:1)冷色调,以绿色、紫色、黑色为主体色;2)暖色调,以黄色、红色为主体色。如表3所示,望城皮影人物小兵穿着服饰排习上图案的色彩基调为冷色调,主体色为绿色、白色和紫色,这几种颜色明度高、纯度高,配合使用让画面更具民俗审美情趣;望城皮影人物武将穿着服饰甲胄上图案的色彩基调为暖色调,主体色为黄色、白色、红色和绿色,色彩构成丰富,打破了单一的色彩形式,体现了俗语“红红绿绿,图个吉利”所表达的民间大众对红绿对比色的喜爱,画面感染力强。

2.3 望城皮影影人服饰图案的节奏特征

望城皮影影人服饰图案的节奏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影人服饰图案中重复出现的纹饰元素,通过规律的排列形成简单的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为影人服饰增添了基本的韵律感,表现出连续性的视觉美感;2)影人服饰图案元素流动的节奏感;3)影人服饰图案疏密的节奏感,望城皮影影人服饰上的图案多为植物纹样,此类图案成“团型”,疏密有致,复杂的成团图案代表富足、奢华,简单的成团图案代表贫困、朴实,复杂与简单的团型图案也使人物服饰更具节奏感。如图1所示,朱国强制作的皮影人物少花脸,其穿着服饰为折子,服饰中的纹饰元素以影人为基础大致呈左右对称形式,左右胳膊上的图案是重复图案,大身与前后腿的图案为规律的连续图案,这样的图案排列形式给人“稳中带动”的感觉,这种动感让人心情愉悦,增添了服饰的律动感,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鲜活。由于望城皮影的制作材料是厚纸板或者牛皮,在雕刻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短线、圆点、月牙纹等不同粗细、不同轻重、不同缓急、不同大小的点与线,皮影艺人将这些元素有规律地进行排列、组合成为具有不同节拍的交响曲[8],而这些曲调的节拍刚好与望城皮影的唱腔相吻合,体现出望城皮影“弹腔”与“高腔”中辗转起伏与流畅的节奏感。这些注入艺人情感的排列组合体现在影人的服饰上,随着艺人表演时的舞动和光影效果的影响在荧幕上由点形成线,线形成面,给观众带来流动的视觉美感。如图2所示,朱国强制作的皮影人物正旦,其穿着服饰为女折子,服饰大身上的图案以花纹为一个单位成团,成团单位比较复杂,代表着装人物地位较高、家庭富足,团与团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且没有过多的图案装饰,整个画面节奏感强,重点装饰部位突出,能增强人们对重点装饰图案的视觉记忆。

3 望城皮影影人服饰图案的审美功能及传承发展

3.1 望城皮影影人服饰图案的装饰功能

笔者调查发现,馆藏皮影及皮影传承人制作的皮影大多用简洁的线条概括影人服饰的外轮廓,内部用月牙纹、圆点、短线、植物纹样、云纹等进行结合完成服饰的装饰,这些图案表现出来的变形、缩放和调整反映了装饰纹样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变化统一、复杂简约与动人的色彩搭配三者结合起来,整个画面达到均衡效果,影人服饰图案的装饰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可见,望城皮影影人服饰图案的装饰功能主要通过变化与统一、复杂与简约的对比体现出来,影人服饰流畅的外轮廓与内部雕刻的细碎线条形成对比,装饰手法将影人穿着服饰统一起来,变化又有规律可循。

3.2 望城皮影影人服饰图案的象征性功能

望城皮影影人服饰图案或为有指代意义的具象图案,或为假物喻事的抽象图案,抑或为寄托美好寓意的装饰图案[9],不论哪一种类别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性。装饰图案多选择吉祥图案,比如祥云、凤凰、龙、福、寿等被寄予美好寓意的图案。望城皮影传承人朱国强制作的皮影人物上元一品赐福天官(图3),其穿着服饰为蟒袍,服饰上有祥云纹、水纹、蟒纹等带有吉祥意义的装饰图案,三种图案结合尽显精致优美、富足美好,十分具有望城当地的装饰特点,象征着望城民间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寄托和追求[10]。抽象图案通常是以某种形象作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夸张、变形、重组,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艺术形象表现方式,借此来反映皮影人物的性格,使皮影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朱国强制作的皮影人物武将(图4),其穿着服饰为甲胄,服饰右下角的图案是通过狮子头图案简化、变形而来的有象征意义的狮子头图案,人物服饰胸口位置的图案是通过护胸镜图案变形、简化而来,身段用云纹图案来进行装饰,这件皮影服饰集合多种寓意吉祥、安康的纹样,象征着皮影人物的身份地位,狮子头的威猛更能凸显出武将威风的形象特点[11]。具象图案是通过具体的图案来表达老百姓对神灵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朱国强制作的皮影人物关圣帝君(图5),其穿着服饰为铠甲,铠甲上方是具象的雄狮图案,下面是邪祟的图案,具象的雄狮更显关圣帝君的威武,象征着人们对神灵的敬畏之情,和对美好、安宁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关圣帝君服饰上的纹饰也足以将他的身份特征彰显出来。望城皮影影人服饰图案通过变形、缩放和调整等手法使望城皮影的图案类别得到了丰富,图案也被赋予象征意义,同时望城皮影人物服饰图案也从艺术的角度反映望城地区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信仰。

3.3 望城皮影历史性与时尚性相结合的传承发展

将望城皮影置于历史性和时尚性的双重视野中去考察,可以得出,望城皮影的历史文化价值是这门古老的手艺延续至今的重要因素。在中国传统文化关注度提高的当下,将其在历史长河中沉淀的艺术特征、审美功能与时尚相结合体现在服饰上,有利于望城皮影艺术的与时俱进,提高其社会认知度,普及望城皮影作为非遗项目的知识,丰富服饰的艺术表现形式。地方文化在与世界接轨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自身调试,打破地域限制,淡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属性,开始以一种地区象征符号的形式在一个更为广阔的语境中发挥其艺术的能动性[12]。

在历史与时尚融合的过程中,一方面应注重非遗项目的文化传承,文化保护是非遗政策的初衷[13],不紧跟时代潮流的传统技艺很难传承;另一方面应注重创新性,直接将传统民间元素运用到服饰上,缺少创新感,很难达到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对于非遗项目应在其历史性与时尚性之间找到平衡,保留历史性的望城皮影艺术元素在现代服饰的大环境下做出创新性改变。历史性与时尚性的良性互动,可以使望城皮影在保留自身文化的前提下走出望城地区,走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4 结 语

望城皮影作为中国传统民间文化之一,影人服饰图案一方面丰富了影人服饰的表现形式,使服饰更具美感,另一方面深刻反映望城地区百姓的真实情感,是承载百姓美好愿景的载体。笔者从人类学考察的角度,通过分析望城区靖港皮影艺术馆馆藏影人,总结出望城皮影影人服饰图案的艺术特征和装饰功能,并深刻解读出影人服饰图案的象征性功能。将望城皮影放在历史性和时尚性的角度进行探讨,对望城皮影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研究望城皮影影人服饰图案的艺术特征和艺术功能有利于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也为今后从事相关方面的研究人员提供新的理论参考。

參考文献:

[1]郭爱红. 长垣吕氏皮影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初探[J]. 装饰, 2013(6): 116-117.

GUO Aihong. A primary exploration of artistic feature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Lü Shi shadow puppet of Changyuan[J]. ZHUANGSHI, 2013(6): 116-117.

[2]朱国强. 望城皮影戏[M]. 北京: 团结出版社, 2015: 6.

ZHU Guoqiang. Wangcheng Shadow Puppet[M]. Beijing: Unity Publishing House, 2015: 6.

[3]刘露, 钟蔚, 刘安定, 等. 江汉皮影中影人服饰纹样的艺术特征及其设计分析[J]. 服饰导刊, 2019, 8(4): 67-73.

LIU Lu, ZHONG Wei, LIU Anding, et al. The analysis to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design practice of shadow figures costume patterns in Jianghan shadow play[J]. Fashion Guide, 2019, 8(4): 67-73.

[4]朱国强. 望城县皮影戏现状概述[J]. 艺海, 2014(3): 137-147.

ZHU Guoqiang. Over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hadow play in Wangcheng county[J]. Yihai, 2014(3): 137-147.

[5]李爱红. 图案造型基础[M]. 北京: 印刷工业出版社, 2007: 86.

LI Aihong. Pattern Modeling Foundation[M]. Beijing: Printing Industry Press, 2007: 86.

[6]王欣芃. 中国传统图案在服饰品中的设计与应用[J]. 美术大观, 2018(8): 134-135.

WANG Xinpeng.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atterns in clothing[J]. Art Panorama, 2018(8): 134-135.

[7]魏力群. 中国民间皮影造型考略[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3): 117-122.

WEI Liqun. Study of Chinese folk shadow styling[J]. Journal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1998(3): 117-122.

[8]刘淑娟. 环县道情皮影的艺术特色研究[J]. 装饰, 2014(1): 110-111.

LIU Shujuan. Artistic features of Daoqing puppet shadow in Huan county[J]. ZHUANGSHI, 2014(1): 110-111.

[9]孔祥光. 中国传统色彩特点及其在服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J]. 丝绸, 2006(8): 8-10.

KONG Xiangguang. Chinese traditional color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clothing products[J]. Journal of Silk, 2006(8): 8-10.

[10]王默根, 董铁军. 唐山皮影及其造型艺术[J]. 装饰, 2007(4): 130-132.

WANG Mogen, DONG Tiejun. The shadow play and its modeling art in Tangshan[J]. ZHUANGSHI, 2007(4): 130-132.

[11]王欣. 山西侯马皮影影人服饰探析[J]. 美术大观, 2014(9): 75.

WANG Xin. Analysis on the costumes of Houma shadows in Shanxi[J]. Art Panorama, 2014(9): 75.

[12]郭佳. 传统与现代之间: 云南大理周城村白族扎染現状的艺术人类学考察[J]. 民族艺术研究, 2019(5): 140-150.

GUO Jia. Between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an artistic anthrop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baipeoples tie-dyeing in Zhoucheng village[J]. Ethnic Art Studies, 2019(5): 140-150.

[13]范英豪, 周莹. 基于市场开发与非遗保护双重视野下的苏州缂丝手工艺传承[J]. 丝绸, 2018, 55(10): 91-97.

FAN Yinghao, ZHOU Ying. The inheritance of Suzhou Kesi handicraft from the dual perspective of market development an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J]. Journal of Silk, 2018, 55(10): 91-97.

猜你喜欢

文化价值艺术特征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中国传统义利观下的市场经济主体探讨
广西贺州过山瑶尖头头饰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性与创新设计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
中国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分析
承德外八庙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策略探析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