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20-08-31谢南林

西部论丛 2020年10期
关键词:德育渗透初中语文措施

摘 要:初中语文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为德育的渗透提供了多元的案例及素材。教师在言传身教,熏陶感染的同时,应积极挖掘教材、带领学生研读细节、并立足生活借文点拨,以引生自省,知人论世,感悟成长,积极共情,进而化知为智,化智为德,有效启发学生的人生观,帮助其形成优秀品格。

关键词: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措施

引 言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精神领域。对此,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熏陶作用,积极渗透德育知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价值观念,形成健全的人格。

一、德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德育的初衷是以学校作为教育主体,对学生的思想、心理等方面进行教育,并且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对于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未来人生规划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前,应试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导致教师、家长片面追求成绩,形成了死读书、求分数的错误风气,对于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精神层面建设等则视而不见。长期发展下来,学生的成绩得到提升,但是不具备良好的品格,成为思想空洞、缺乏责任感的人,失去了精神领域中最重要的东西。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国家复兴和长久兴旺都将重任寄托于青少年身上,因此,其思想道德状况与国家未来发展息息相关,积极开展德育工作,提升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养刻不容缓。

二、语文课程中渗透德育的具体措施

(一)言传身教,熏陶感染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这八字教育真言一直警示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作为一名教师,本身要具备深厚的知识储备,同时还要有高尚的品格。“为人师表”这四个字在教师身上要得到体现,约束自我,方能为范。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该充分把握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时刻注意言谈举止,以言传身教的方式感染和影响学生,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无痕教育。平时教师如果有多看书,多思考的好习惯,学生也会跟着教师学习,养成刻苦钻研书本知识的好习惯;教师平时友爱学生,尊敬他人,学生在耳濡目染下,也会逐渐养成尊敬师长、礼让同学的好礼仪;教师平时认真教学、对学生负责,不在小事上犯错,都会给学生带来榜样行为,学生也会愿意成为像教师这样的人,并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要求自己,刻苦拼搏不懈怠,始终将教师的良好行为当做自己前进的榜样,促使自身在不知不觉中跟随教师养成好习惯,好品行。

(二)利用教材渗透德育

1.挖掘文本,知人论世。教材选录的诗词文章,都有一定的写作背景,表达作者一定情感价值倾向:抒发情怀、揭示现实、憧憬生活……想要深入理解作品中的内涵,就需要教师运用知人论世的方式引领学生解读文本,用教师的“刻意”实现对学生德育的“无痕”。例如在《再塑生命的人》这篇课文中,通过介绍文章写作背景,学生更能深刻的体会到文章中莎莉老师的形象,同时被海伦.凯勒顽强的毅力所打动,在感受其克服生理缺陷,自强不息的辛酸历程的同时,因势利导对学生提出问题:“是什么指引着海伦.凯勒在病弱的情况下顽强的成长为一代伟人呢?”帮助学生分析,是莎莉文老师无微不至的照顾,是莎莉文老师对学生的厚爱,学生在感受莎莉文老师和海伦.凯勒之间那条“无形的线条”——爱的同时,也启发学生养成感恩之心,对老师、同学、家长时刻充满爱和感恩。同时海伦的成功也是海伦生命意识的复蘇成长壮大的结果。这钟生命意识使海伦.凯勒忍受病痛折磨,顽强地生存下来。海伦生命的奇迹唤醒孩子们内心深处沉睡的自我成长意识,无声无息中海伦就成为了孩子们学习效仿的对象,从而更有效地丰盈了孩子们的精神内涵。

2.研读细节,感悟成长。中国人表情达意讲究含蓄,教材中到处都有体现,作家都喜欢将情感掩藏在文字中。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钻研文章的重点,引导学生仔细研读,并帮助学生深入分析,渗透德育知识。如在《秋天的怀念》这一课中,文章中通过描写母亲的动作和神态,体现出母亲对儿子浓烈的爱意。文章中通过三次看菊花,引出了文章的主旨,令人感受到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观赏菊花的时节在秋天,通过三次看菊花观察作者的心理变化:最初是不耐烦的拒绝;第二次是勉强答应,厌烦的同意了观看菊花的请求,知道最后一次看菊花,作者从拒绝的态度变为了主动,也看出了一个人随着母亲的影响慢慢成长,最后母亲不在了,作者在观赏菊花的时候才深有体会,幡然醒悟。文中秋天代表着悲伤和愁绪,也隐晦的体现出了一个儿子如何伤了他母亲的心,而母亲的“爱”无微不至,贯穿着全文。教师对于文章中的思想光芒应该重点剖析,教学的内容不止步于感知体味母爱,更可结合文本引导学生挖掘出如珍惜亲情,善待生命,顽强成长等内容,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于无形中帮助他们形成更健全的个性和人格。

3.立足生活,积极共情。语文其人文性的特点决定了它比其他学科更能有效实现德育渗透。无论哪篇文章,都涵盖着作者文笔下独特的情感。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文本分析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作者的真实感受,积极与作者、与文本、与生活共情。例如在学习《爱莲说》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和学生就菊花、牡丹、莲花这三类花进行讨论,观察学生的思想认知基础。再通过文章促使学生对花的品格形成认知,接着介绍写作背景,让学生感受诗人的仕途艰难,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主旨,结合文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体味作者高洁的情操:不随波逐流,坚定自己的立场;不趋炎附势,坚守自己高尚的品格;不妖不媚,坚持独立自主,通过自我奋斗实现自己的梦想。“以莲寓志”,即使处于浑浊的名利场,也要保持内心的定力,不为外界的诱惑所动。通过介绍写作背景的官场、仕途的黑暗,使学生明白作者写莲花的原因,文章充满了浓烈的情感倾向,激发学生向善向美之心,让作者、文本和学生之间产生共情,教育学生做个清清白白的人,不被污浊的事物迷了眼,在以后的社会道路上,保持本心,洁身自好,从情感体验上升到思想道德,充分利用文本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1]。

4.借文点拨,引生自省。现行使用的部编初中语文教材,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每篇课文都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引领孩子们树立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反观多数学生,依赖性强,不懂感恩,意志力不坚定,精神颓废。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可以利用或整合教材中的某些内容进行专题学习,并设置一些写作训练来进行德育渗透。如学习《海燕》时,通过研读海燕在暴风雨中的表现引导学生敢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敢于担当。学习《散步》时,让学生凝视生活日常,发现父母之爱。学习《孙权劝学》时,借“孙权善劝,吕蒙善听”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通过课文把学生的实际生活链接进教材,实现文章与生活的有效沟通,打通学法与活法,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渗透。

三、结论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多种多样,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以教材为基础,以育德育新为目标,有意识、有针对性地重组或构建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语文教学,化知为智,化智为德,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德育渗透,为现代化建设储备德才兼备的人才[2]。

参考文献

[1] 王建玉.立德树人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J].汉字文化,2020(12):108-109.

[2] 刘静.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方法[J].才智,2020(15):118.

作者简介:谢南林(1979.9——)女,汉族,籍贯:湖南娄底,职称:初中语文一级,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德育渗透初中语文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