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2020-08-31曹伟迪王永照

西部论丛 2020年8期
关键词:山东省人才培养模式民办高校

曹伟迪 王永照

摘 要: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和供给符合新时代经济发展各类人才的新使命,山东省是高等教育大省,民办高校数量最多。通过分析山东省本科层次和专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从微观和宏观等不同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推动山东省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优化。

关键词:山东省;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经历了2002年以前的精英教育,2002年到2018年的大众化教育,2019年起普及化教育三个阶段。民办高校作为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发展并开始走向成熟,满足了社会教育多样化的需求,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本专科不同层次的高素質人才。2020年山东省民办高校40所,其中民办本科高校26所(含独立学院10所,职业本科院校3所),民办专科高校14所,民办高校数量和在校生规模都位列全国第一。山东省无论是从发展规模角度还是办学层次方面,都已经成为民办高等教育大省。按照国家政策指引,山东省民办高校应注重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切实做到这一点,民办高校必须将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优化,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进而才能培养出适用地方经济发展的各类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这一专有名词在我国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于90年代中期。90年代后期,国际上开始探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也将人才培养模式纳入重要议题。人才培养模式是实施人才教育过程的总和,需要在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展开教学和人才培养。山东省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选择与优化,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及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能力至关重要。因此,研究现阶段山东省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各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完善提出建议,必将有力地推动山东省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进程。

二、山东省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我国教育界关于高校的分类,主要有三分法和四分法两种。影响较大的三分法是潘懋元教授提出的,根据人才培养类型和层次,将我国高校分为三种:研究型大学、多科性或单科性专业型大学(应用型大学)和职业技术型专科学校。四分法影响较大的是陈厚丰博士,依据履行社会职能的产出比重,将高校分为四种:研究型、教学科研型、教学型和应用型。山东省40所民办高校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基本都围绕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复合型三个方向展开。部分民办高校只明确了上述三个人才培养方向的其一,也有部分民办高校人才培养定位中包括了上述三个方向的两个或三个。山东省民办高校人才培养定位的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本科层次的10所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6所定位于应用型,3所定位为应用型、技术技能型,1所定位为技术技能型、复合型、应用型。100%的独立学院都将人才培养定位为应用型,30%的独立学院兼具两种定位方向,10%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定位涵盖三个方向。山东省非独立学院的16所民办本科高校中,有9所定位于单一类型(其中7所应用型,2所技术技能型),有6所定位了两种培养目标类型,有1所定位了三种类型。山东省26所本科层次的民办高校,定位为应用型的占比92.3%。山东省专科层次的14所民办高校有10所定位为技术技能型,有3所定位为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两种类型,有1所定位为应用型。可以看出,山东省14所专科层次的民办高校,定位为技术技能型的占比为92.9%。由以上数据可知,山东省本科层次的民办高校根据办学定位,倾向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专科层次的民办高校多采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三、山东省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山东省民办高校要实现长远发展,更应将培养人才作为重中之重。总体而言,山东省本科层次和专科层次的民办高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较为合理,但是具体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山东省本科层次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山东省本科层次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可以从高校宏观层面和培养过程微观层面两个角度剖析。从高校宏观层面看,山东省各民办本科高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总体目标明确,但是培养定位趋于同质化,个性特征不突出,且专业应用型基本要求差异不大,如很多都是培养适应地区经济发展或市场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部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只是停留在应用型表面,没有与之相对接的具体人才培养模式分解或具体培养过程分解。从培养过程微观层面看,专业和课程设置一定程度上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相偏离,没有实时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更新专业和课程;教学过程中,实践性缺乏,部分高校教师只是注重理论教学,且并没有落实及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的进程,教法上采用一贯的输入式教学,忽视学生的输出环节。

(二)山东省专科层次民办高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通过表1的的数据可知,山东省专科层次民办高校基本以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当前最有效的方式是进行校企合作。山东省14所民办专科层次高校中,只有4所高校官网明确突出校企合作,只占28.57%,如图1所示。目前,山东省专科层次民办高校与企业协作共建专业存在很多障碍和困难。高校意识到校企合作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具体落实受到法律法规不健全及相关政策缺失等制约。区域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与高校合作培养人才机会成本较高,因而合作的动力不足。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模式难以真正落实,影响专科层次民办高校职业教育发展。

图1 山东省民办高校官网校企合作体现情况

四、山东省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建议

山东省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应根据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于改革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结合经济新时代背景及本省经济发展特点,不断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人才。

(一)山东省本科层次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建议

应用型人才是能够熟练地掌握某个领域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并将这些技能应用到生产中,能够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从宏观层面,山东省本科层次民办高校人才培养定位应结合地区经济发展新动态和高校资源,多样化定位培养人才。如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和山东外事职业大学,人才培养定位为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其次,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如青岛工学院采用“六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性地将教师、辅导员、导师、班主任、学长(兄弟连)和班委六类角色统一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最后,培养模式不断细化分解,全方位对接应用型人才培养,如山东协和学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从双线、双纲、双证、双高、双文化、双过程六个角度展开。从微观层面,山东省本科层次民办高校需紧密结合市场需求进行专业及课程设置,对人才进行错位培养,打造特色优势专业。同时民办高校教师需紧紧围绕专业-课程-学生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及实习实践等环节,要明确培养应用型人才应该教什么和怎么教,注重强化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二)山东省专科层次民办高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建议

校企合作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有效路径,山东省专科层次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需根据办学定位加强与相关企业合作办学,与实习实训基地或企业精准对接,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高校通过校企合作协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需结合学校特色,合理定位,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凝练并增强办学特色,培养符合地区经济发展的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如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官网明确校企合作栏目,采用“职场演练-实境训练-顶岗历练”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文化创意中心、省海洋渔业职教集团、省文化创意职教集团协同培养,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山东省专科层次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着力落实校企合作,深度加强与区域企业的合作,采用企业深度介入培养模式或行业协会团体协作培养模式,为区域经济发展供给高素质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

山东省民办高等教育正面临发展的新契机,正处在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特色发展转变的战略转型期。山东省本科层次和专科层次的民办高校都需要精准自身定位,分类发展。同时,山东省民办高校需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以提升辦学水平,实现战略转型,致力于建设文化强省,为经济新时代建设输送各类人才。

参考文献

[1] 徐德培,潘建华.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发展及其面临的挑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79.

[2] 刘英华,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南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5.

[3] 初晋华,工管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J].2015,(12):28-29.

课题信息:2015年度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山东省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课题编号:2015Z045

猜你喜欢

山东省人才培养模式民办高校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北风催眠曲
再见,雪姑娘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