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省广元市鸳鸯繁殖种群与栖息地观察初报

2020-08-31李云王彬李建国韦毅周材权

四川林业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巢中鸳鸯栖息地

李云, 王彬, 李建国, 韦毅, 周材权*

1. 西华师范大学生态研究院,四川 南充 637009;

2. 西华师范大学,西南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 南充 637009

鸳鸯(Aix galericulata)属雁形目(Anseriformes)鸭科(Anatidae),中型鸭类,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近危(NT)物种[1]。每年3 月末4 月初陆续迁到东北繁殖地,9 月末10 月初离开繁殖地南迁[2]。鸳鸯在四川为冬候鸟,每年约11 月迁来,次年3 月末4 月初离开。鸳鸯在四川分布较为广泛,但种群数量稀少。从2014 年以来我们对四川湿地水鸟资源与栖息地调查资料显示,鸳鸯在四川的越冬栖息地和数量都有减少的趋势。近几年来,仅在成都,绵阳涪江、安昌河,金堂沱江,洪雅青衣江,江油、平武的涪江等地记录到少量越冬个体,四川还未见有对野外环境中鸳鸯繁殖种群的报道。

在2018 年12 月—2019 年6 月,本研究对四川广元剑阁县城郊鸳鸯种群进行了初步观察,现将该种群留居及繁殖情况报道如下。

1 栖息地概况

据观察,该鸳鸯种群活动范围北至剑阁县城外的清江河,南达剑雄水库,东西分别以海拔近千米的剑门关、卫家山为界,活动范围近80 km2。核心栖息地为剑阁县城以南约9 km 处剑门关镇双旗村,地理坐标为105.508137°E,32.2124976°N,河面海拔580 m。该地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0 ℃,在鸳鸯的繁殖季节,3 月份平均高温18 ℃,平均低温9 ℃;4 月份平均高温24 ℃,平均低温13 ℃;5 月份平均高温27 ℃,平均低温15 ℃。年平均降水量达1 000 mm以上。

沿水碾河两岸多有柳(Salix babylonica)、麻柳(Pterocarya stenoptera)、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等高大乔木,灌丛以黄荆(Vitex negundo)、蔷薇科(Rosaceae)物种和竹灌丛组成。河谷为少量居民区和农耕地。山坡林地植被茂密,主要树种为柏、麻栎(Quercus acutissim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桤木(Alnus cremastogyne)、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等,竹类资源亦较为丰富。

2 观察方法

采用样线法和绝对计数法分别对鸳鸯的活动区域进行标记和对种群数量进行统计。营巢、繁殖期间观察时间为5:00—20:00。并用双筒望远镜(BAIGISH,20×50 m)和单反相机(佳能7D、1DX 机身、800 mm镜头、腾龙150~600 mm 镜头)观察、记录鸳鸯的活动情况与行为。并通过访问当地村民,了解鸳鸯留居、活动、觅食、繁殖等情况。

3 结果

3.1 鸳鸯繁殖种群习性

该鸳鸯繁殖种群共23 只,其中雄鸟12 只,雌鸟11 只。冬、春季节大约在6:00 左右从夜宿地飞出,多结群活动,核心活动区域为双旗村水碾河宽阔河段。早晨与傍晚常在河岸的油菜地中啄食油菜叶。午间多结群在河边高大的柳树上梳理羽毛或休息。19:30 左右飞回夜宿地。

该区域鸳鸯的伴生鸟类有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绿翅鸭(Anas carolinensis)、普通鸬鹚(Phalacrocorax carbo)等冬候鸟;留鸟有黑水鸡(Gallinula chloropus)、小䴙䴘(Tachybaptusruficollis)、白胸苦恶鸟(Amaurornis phoenicurus)、苍鹭(Ardea cinerea)、白鹭(Egretta garzetta)、池鹭(Ardeola bacchus)等水鸟。

3 月中旬,鸳鸯开始分群,分散在河流的各段水域蔽静的水库。多以成对活动,并明显表现出占区性,雌、雄鸳鸯均会对其他进入领域的个体进行驱赶。此期间常见雌雄鸳鸯成对活动,频频望向对方,曲颈点头,表现出典型的交配前行为。当年不繁殖的鸳鸯多成两三只的小群活动。一直到6 月底的观察期间,均能见到各处活动或傍晚鸣叫着飞往夜宿地的鸳鸯个体。

3.2 鸳鸯巢与卵

鸳鸯在4 月份开始营巢。2019 年4 月6 日发现01 号巢,4 月14 日发现02 号巢。其巢址选择均在河边麻柳树的天然树洞中,通过巢检观察,鸳鸯为直接利用天然树洞作为产卵及孵化场所,巢中无其他铺垫物。鸳鸯树洞巢的参数见表1。

巢址周围10 m×10 m 的范围内,乔木盖度达到60%~90%,乔木主要为麻柳树,且树龄较老,平均胸径为0.4 m~1.2 m。另有高大的柏和柳树、以及竹林等。草本盖度为10%~50%,植被覆盖良好,具有较好的隐蔽环境。

表 1 鸳鸯巢的参数Tab. 1 Parameters of the mandarin duck nest

我们对01 号巢中的4 枚卵进行了测量,卵为椭圆形,色白,平均重量37.92 g,平均长、短径大小为52×38 mm。孵化由雌鸟承担,孵卵期间,雌鸟每天清晨6:00 时左右离巢,7:30 时左右回巢。其后中间离巢1~2 次,傍晚7:00 时左右回巢。离巢期间与雄鸟在下游水域觅食、嬉戏。孵卵期间未见雄鸟进巢孵卵。

图 1 入侵01 号鸳鸯巢中的领角鸮Fig. 1 The invasion of the collared owl in the mandarin duck No.01 nest

3.3 种间繁殖资源竞争对鸳鸯繁殖的影响

我们在4 月14—15 日两天对01 号巢的观察中,均未见雌鸳鸯出入树洞,随即进行了巢检观察,发现一只领角鸮在鸳鸯巢中,并产下两枚卵,鸳鸯的4 枚卵遗弃在巢中(见图1)。此后几天追踪观察发现,雌鸳鸯频频在巢周围盘旋,但由于领角鸮的入侵,雌鸳鸯没有再进入巢中孵卵。在5 月 8日,02 号巢被鹰鸮占领,此后几天,雌鹰鸮在巢中产卵孵化,雄鹰鸮则整天待在离巢20 余米的柏树上,驱赶、追逐准备回巢的雌鸳鸯。由于鸮类的入侵,导致01 号巢鸳鸯卵失孵而繁殖失败,02 号鸳鸯丧失巢穴。

4 讨论

4.1 身份之谜——野生还是逃逸

据村民介绍,最早在水碾河发现鸳鸯是在2016年冬季,有一对鸳鸯和一群野鸭一起在水碾河栖息越冬。2017 年5 月下旬,有在稻田插秧的村民发现河里鸳鸯带幼鸟。2018 年6 月,有多位村民目睹小鸳鸯从树洞(01 号洞穴)内跳下河里。由此可见,鸳鸯在双旗村水碾河已栖息多年,且每年都有繁殖活动和成功孵化记录。对于鸳鸯的来历问题,是野生鸳鸯还是人工饲养逃逸的个体目前尚无法考证,但从观察其飞行能力、活动范围、对环境适应能力、繁殖习性等方面考虑,更偏重为野生鸳鸯。

4.2 鸳鸯栖息地保护

鸳鸯生存和繁殖活动需要一定的植被条件,良好的植被可以为其提供活动繁殖场所、隐蔽条件、夜宿地和各种食物等[6]。广元剑阁双旗村水碾河流域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气候适宜、植被茂密、河水清澈、水草丰盛。特别是水碾河沿岸高大的柳树、麻柳树为鸳鸯提供了栖息繁殖的有利条件,使鸳鸯种群能够在此地生活和繁衍后代。

鸳鸯栖息地东面紧邻剑门关景区,由于景区的开发建设,一些景区道路、服务设施已经逐步向鸳鸯栖息地扩展,今后势必对鸳鸯种群的栖息造成一定的影响。目前,有必要向有关部门提出一些水碾河流域湿地保护与鸳鸯种群保护的合理化建议,在提高旅游服务的同时也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4.3 种间竞争的应对策略

由于繁殖资源有限,鸮类与鸳鸯争夺繁殖资源而影响鸳鸯的繁殖成功率。基于此,在下一步的观察研究中,考虑搭建部分人工巢箱,为鸮类和鸳鸯提供一定的繁殖条件,更好地保护该鸳鸯繁殖种群。

致谢在野外考察中,西华师范大学杨炜蓉,王盼,刘巧,郭学成,陈琳,侯怡薇给予了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猜你喜欢

巢中鸳鸯栖息地
北极新海冰制造项目
欢天喜地配鸳鸯
电影
BEAN SCENES
鸟与树
鸳鸯跳
频繁换巢的鸽子
快速逃逸请走此路!
何群:在辛勤耕耘中寻找梦想的栖息地
Dream of Red Mansions in English Abrid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