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范性饮食回避治疗对牛奶蛋白过敏相关性患儿临床结局的影响

2020-08-29谢广清龙晓玲梁展图张泉山付四毛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1期
关键词:牛奶配方饮食

谢广清 龙晓玲 梁展图 张泉山 付四毛

(中山市博爱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3)

牛奶蛋白过敏症(cow's milk protein allergy,CMPA)是人体对牛奶蛋白质发生的免疫反应,主要引起皮肤、呼吸以及消化道等系统症状,也会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国外文献报道CMPA发病率为2%~7.5%[1],国内部分城市婴幼儿CMPA发病率为0.83%~3.5%[2]。CMPA获得牛奶耐受的年龄表现出极大的个体差异[3],国外早期研究报道,CMPA大约56%在1岁、77%在2岁、87%在3岁、92%在5岁、97%在15岁获得牛奶耐受[4];国内研究报道,牛奶耐受的诊断后 1年为42%,2年为63%,3年为77%;4年后可达 100%[5]。牛非母乳喂养的CMPA治疗方法是采用深度水解配方粉或氨基酸配方粉喂养进行食物回避治疗,但临床中也有部分CMPA患儿因为家庭经济问题采取有症状时才采用深度水解配方粉或氨基酸配方粉喂养进行不规范治疗。为了探究规范性饮食回避治疗对CMPA敏患儿临床结局的影响,本文对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儿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160例CMPA进行了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儿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160例CMPA患儿进行研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80)和研究组(n=80)。其中对照组患儿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30 d~2个月,平均年龄(1.5±0.6)个月,体质量为4.6~7.5 kg,平均体质量为(5.9±1.2)kg,牛乳喂养52例,混合喂养28例。研究组中男50例,女30例,年龄31 d~2个月,平均年龄(1.6±0.6)个月,体质量为4.5~7.5 kg,平均体质量为(5.4±1.2)kg,牛乳喂养48例,混合喂养32例。纳入标准:①年龄1~12个月的婴幼儿;②有呕血、便血、便秘、腹胀、腹泻以及食欲下降等消化道症状并确诊为CMPA;③患儿及其家属积极配合院方治疗。排除标准:①母乳喂养的婴儿;②治疗过程中放弃治疗;③消化道梗阻者;④合并有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患儿;⑤免疫缺陷性疾病患儿;⑥合并其他慢性疾病患儿;⑦多种食物过敏患儿。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同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CMPA 的诊断:CMPA的诊断是依据婴幼儿病史、临床症状、体格检查、牛奶回避及牛奶蛋白激发试验结果[6]。具体的CMPA诊断流程是:根据婴幼儿的病史及体格检查结果有可疑CMPA的患儿进行牛奶回避试验,予牛奶回避症状好转2周后,进行牛奶蛋白标准化开放、单盲口服激发试验,激发试验阳性者确诊。

1.3 方法:对照组患儿为非规范化饮食回避治疗组,研究组患儿采用规范化饮食回避治疗。规范化饮食回避治疗组氨基酸配方粉或深度水解配方粉喂养至少6个月,或9~12个月龄。非规范化饮食回避治疗组氨基酸配方粉或深度水解配方粉喂养至临床症状消失2周后继续普通配方奶喂养,如果症状再现,再次氨基酸配方粉或深度水解配方粉喂养。2组患儿满6月龄,均逐渐添加辅食:避免牛奶蛋白,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单一到混合。入组时、1个月后、3个月后、6个月后、9个月后均记录患儿消化系统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并记录患儿1岁和2岁时的生长发育状况(身长、体质量、头围),临床症状缓解4周后用同一款普通配方奶进行食物激发试验,如果激发试验阳性,继续原方案治疗,且每3个月进行1次食物激发试验直至阴性。比较规范化饮食回避治疗和非规范化饮食回避治疗对CMPA患儿临床结局(症状缓解时间、牛奶耐受时间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表1 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对比

表2 纳入研究时两组患儿症状评分对比

表3 治疗1个月两组患儿症状评分对比

表4 治疗3个月两组患儿症状评分对比

1.4 观察指标

1.4.1 消化系统症状评分判断:症状主要包括呕血、便血、便秘、腹胀、腹泻以及食欲下降等,根据患儿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0分表示患儿无症状发生,1分表示患儿有轻微症状,2分表示患儿有中度症状,3分表示患儿出现严重症状。记录每组消化道症状得分=每个患儿呕血、便血、便秘、腹胀、腹泻以及食欲下降得分之和。

1.4.2 临床结局对比:统计两组患儿的症状缓解时间、牛奶耐受时间以及生长发育情况等。

1.5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进行χ2(%)检验,计量进行t检测(±s)检验,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对比:研究组患儿的临床资料与对照组患儿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后患儿症状评分对比:治疗前两组的消化系统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消化系统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见表2~7。

2.3 两组患儿近期临床结局及远期临床结局对比:研究组患儿的近期临床结局及远期临床结局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见表8。

3 讨 论

CMPA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消化、呼吸系统症状,其中消化系统症状是CMPA婴幼儿最为突出的临床症状,主要原因是婴幼儿的消化道黏膜发育尚不成熟,并且消化液分泌不足,进而导致肠壁的通透性较大,并且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使得各种细菌病毒易于侵入机体,使得胃肠道黏膜受损发生免疫炎性反应,诱发CMPA[7]。本文研究对象是:有呕血、便血、便秘、腹胀、腹泻以及食欲下降等消化道症状并经食物回避和激发试验确诊为CMPA的1~12 m婴儿。观察治疗0、1、3、6、9个月非规范化饮食回避和规范化饮食回避患儿消化系统症状的缓解情况。入组时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一般资料和消化系统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后消化系统症状缓解情况,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研究组的优势更突出。治疗1、3、6、9个月,研究组呕吐、便血、腹胀、腹泻分别完全缓解,到治疗1个月时研究组只剩13例患儿仍有轻度症状、1例仍有中度症状、1例仍有严重症状,而对照组,而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仍有26例患儿存在消化系统症状。这与对照组未达到牛奶耐受就不断受到过敏原刺激相关。

表5 治疗6个月两组患儿症状评分对比

表6 治疗9个月两组患儿症状评分对比

表7 治疗后两组患儿症状评分对比(分)

表8 两组患儿近期临床结局及远期临床结局对比(±s)

表8 两组患儿近期临床结局及远期临床结局对比(±s)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1岁时研究组65%(52/80)牛奶耐受,对照组55%(44/80)牛奶耐受;2岁时研究组83.75%(67/80)牛奶耐受,对照组75%(60/80)牛奶耐受。CMPA分IgE介导型、非IgE介导型以及混合型。IgE介导的CMPA能更快、更可能获得耐受[8],但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通常是非IgE介导型或混合型,本研究选取的都是以消化系统症状为表现的CMPA,对照组1岁和2岁牛奶耐受的比例与既往研究相似,但研究却明显高于既往研究,提示规范化饮食回避治疗可以使CMPA患儿更早的出现牛奶耐受,当然也可能与标本量有关,也可能与过敏症状严重程度有关[9-10]。

1岁时研究组患儿的身长、体质量、头围等生长发育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且无营养不良病例,而对照组则有5例营养不良;2岁时研究组患儿的身长、体质量、头围依旧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且对照组营养不良病例增加至7例。由此可见,采用规范性饮食回避治疗可以显著改善CMPA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可以减少甚至避免营养不良的发生。综上所述,规范性饮食回避治疗可以显著改善CMPA患儿的临床结局,使患儿更早的耐受普通牛奶,促进生长发育,提高患儿的身高、体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采用。

猜你喜欢

牛奶配方饮食
送牛奶
春节饮食有“三要”
炫彩牛奶画
树上也能挤出“牛奶”吗?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山东临清测土配方助圣女果丰收
绝密配方(下)
绝密配方(上)
神奇的牛奶树
健康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