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传播弘扬黄河文化中发挥学术社团作用

2020-08-28朱海风

新闻爱好者 2020年6期

【摘要】做好新时代黄河文化传播弘扬工作,相关专业学术社团使命光荣,责无旁贷。黄河文化研究会(河南)优势突出,做法独具特色,未来必将发挥更大作用。一是牢记创会初心,在黄河文化传播弘扬大视野中找到研究会工作的出发点;二是强化学术影响,在黄河文化传播弘扬大序列中找到研究会工作的着力点;三是助推地方发展,在黄河文化传播弘扬大愿景中找到研究会工作的结合点;四是服务民族复兴,在黄河文化传播弘扬大战略中找到增长点。

【关键词】文化传承创新;黄河文化研究会;黄河文化传播弘扬

习近平“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重要讲话精神,既是全国各地黄河文化学术社团组织的正确方向,又是全国各地黄河文化学术社团组织的目标任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重要指示精神,做好黄河文化传播弘扬工作,黄河文化学术研究团体责无旁贷、义不容辞。黄河文化研究会在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的关照下,在时任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文彬的直接领导下,于1990年11月宣告成立,是具备法人资格的全省性(河南省)民间社会团体,主要业务挂靠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首任会长为张文彬,2008年换届后由时任省政协副主席的袁祖亮接任。黄河文化研究会自成立以来,在传播弘扬黄河文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积累了初步经验,多次被省社科联评为省先进学会。

一、牢记创会初心,在黄河文化传播弘扬大视野中找到研究会工作的出发点

文化研究会是基于某种特定文化范畴而成立的学术性组织,旨在通过研究会的各种活动强化理论探索,凝练文化精神,彰显文化特色。文化研究会在立足理论研究的同时,还要肩负起特定文化范畴传播的任务。黄河文化研究会作为一种区域文化研究团体,自不待言应肩负起传播弘扬黄河文化的任务。

首先,文化精神是文化建设的核心。文化精神要发挥对文化建设的指导作用,就必须通过文化传播来彰显文化精神的内涵和外延,而文化精神的彰显,必然要通过文化研究来发掘和梳理,黄河文化研究会的基本宗旨之一,就是发掘黄河文化精神,并用以指导文化建设。

其次,黄河文化精神要想转化为文化建设成果,就必须被广大民众接受,其基本途径就是通过各种媒介向社会扩散,并通过有效的传播方略让文化精神深入人心。黄河文化研究会通过学术交流、成果转化、开发指导等多种途径来彰显黄河文化精神与黄河文化成果,成为黄河文化传播弘扬的特殊媒介之一。

再次,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命文化、核心文化,它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成长、繁荣和进步,在整个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具有特殊的地位。黄河文化研究会理应担负起传播弘扬黄河文化精神和黄河文化成果的重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近年来,黄河文化研究会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实现河南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方针政策,坚守促进黄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之创会初心,牢记为中原更加出彩做贡献之办会使命,在黄河文化传播弘扬大视野中找到研究会工作的出发点,各项工作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勃勃生机。为了把这一目标任务落到实处,研究会修改完善了《黄河文化研究会章程》,把学会工作纳入法制轨道,进一步规范了学会活动。

二、强化学术影响,在黄河文化传播弘扬大序列中找到研究会工作的着力点

(一)积极组织系列学术会议,打造黄河文化传播的平台

研究会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深入开展黄河文化研究与黄河流域地方文化研究,并以此为契机,组织联络黄河文化研究者隊伍。一直以来,黄河文化研究会组织发起或派专家学者主动参与国内外各种学术会议。各种形式的学术研讨会,已经成了黄河文化研究会传播弘扬黄河文化的一大平台和重要途径。

(二)力争多出学术研究成果,提高黄河文化传播的成效

研究会是群众性的学术团体,学会活动要侧重学术内容,出成果,出人才。黄河文化研究会积极组织理事们进行科学研究,进一步端正学风,坚持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除了发表大量的学术论文外,出版的学术专著数量相当可观,精品力作不断涌现。

1.论文发表

据不完全统计,黄河文化研究会理事在10年间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新斌的《百余年来“黄帝纪年”倡行的两次高潮及意义》《缙云氏初论》《汉万石君族系与祖地研究》《商代邢都初探》《黄帝文化与具茨山文化圈》《再论朱襄氏》《河洛文化与河洛学》《中原学探论》《“天地之中”与“天下之中”初论》;副会长王星光的《中国全新世大暖期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文明》《宋代传统燃料危机质疑》《地理环境与武王伐纣进军路线新探》《中原与中华科技文明的曙光》;副会长牛建强的《明代文官复姓制度与运行实态》《明代士人复姓现象及其文化意涵》《明代河南赋税征收中的折亩研究》《明代北方水利滞后与官员试图改观现实的努力》等学术论文,在学术界均具有一定的影响。

2.著作出版

10年来,黄河文化研究会理事有数十种学术著作出版,比较重要的有:副会长张新斌的《中华赖姓息县寻根》(2011年11月中国文化出版社)、《云台山与竹林七贤》(2011年9月河南人民出版社)、《河南生态文化史纲》(2012年11月黄河水利出版社)、《黄帝与中华姓氏》(2013年9月河南人民出版社)、《葛天氏与上古文明》(2013年10月河南人民出版社)、《中华黄姓潢川寻根》(2016年8月河南人民出版社)、《柏皇氏与中华柏姓》(2017年5月大象出版社);副会长王星光的《中原文化大典·科技典》(2008年4月中州古籍出版社)、《郑州与黄河文明》(2009年5月河南人民出版社)、《中原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研究》(2009年5月科学出版社)、《中国农史与环境史研究》(2012年1月大象出版社)、《生态环境变迁与社会嬗变互动以夏代至北宋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中心》(2016年9月人民出版社)、《中原科学技术史》(2016年12月科学出版社);副会长牛建强的《高拱、明代政治及其他》(2011年4月河南大学出版社)、《河南地域研究》(2014年江苏人民出版社)、《明代社会研究》(2018年5月上海人民出版社);研究会理事陈隆文的《郑州历史地理研究》(2011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原历史地理与考古研究》(2016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陈建魁的《黄姓简史》(2014年12月江西人民出版社);李乔的《“闽祖光州”现象研究》(2011年9月中州古籍出版社)、《台北知府陈星聚资料汇编》(2017年6月河南人民出版社);等等。近年来,在研究会会长朱海风的主持下,集中力量对黄河文化和中华水文化进行研究,在人民出版社、中国水科学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等出版了《政治黄河研究》《经济黄河研究》《科技黄河研究》《文化黄河研究》等26部专著。张新斌任执行总主编的《中原文化记忆丛书》被评为全国百部优秀社科普及读物。《河南生态文化史纲》获2013年度河南省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王星光的《中原科学技术史》获得2016年度河南省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

3.创立《黄河文化》会刊

《黄河文化》作为黄河文化研究会的会刊,经省新闻出版局批准,自2008年1月正式出版,是我省最早创办的学会会刊之一,迄今已编辑出版《黄河文化》106期。经过多年的努力,《黄河文化》融资料性、信息性、学术性为一体,在交流学术思想、活跃学会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学术界的欢迎和好评,扩大了黄河文化学术传播的影响力。

三、助推地方发展,在黄河文化传播弘扬大愿景中找到研究会工作的结合点

黄河文化研究会注重发扬学术优势,以振兴河南、使中原更加出彩为己任,先后组织本会学者参与了诸多文旅融合开发的前期论证和规划设计工作。2008年7月,黄河文化研究会与洛阳万山湖旅游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了洛阳龙潭大峡谷景区文化展示研讨会。近年来,黄河文化研究会先后与有关学会、县市或企业联合举办了“中国·获嘉第二届宁氏文化研讨会暨首屆全球宁氏寻根祭祖大典”“第二届颛顼帝喾与华夏文明研讨会”“周武王与牧野之战学术研讨会”“祈福黄河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高峰论坛”“葛天氏与上古文明学术研讨会”“炎帝朱襄氏与柘城文化发展研讨会”“2015中国登封大禹文化研讨会”“共工氏与中华龚姓文化研讨会”“柔然与中华茹姓文化研讨会”“中国—长垣:君子文化高层论坛”“河南省原阳县宰相之乡文化论坛”“中国—卫辉太公文化与黄河文化高层论坛”等,为弘扬保护开发地方黄河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搭建舞台,提供支撑。2011年5月,黄河文化研究会主要负责参加中央调研组专家学者座谈会。2011年7月,副会长张新斌参加了省委宣传部牵头的《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规划纲要》的起草和研讨工作。副会长王星光、常务理事戴庞海等多次参加河南省、郑州市举办的村镇地名、道路及地铁站名称的命名活动。黄河文化研究会主要负责人多次参与河南省科技新馆这一河南省特大科技文化建设工程的建筑规划、展馆方案论证等活动,对如何展示中原科技文明等提出建议,受到省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好评。

四、服务民族复兴,在黄河文化传播弘扬大战略中找到研究会工作的增长点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贯彻落实好这一讲话精神,意义重大而深远。面对新时代的召唤,黄河文化研究会更应把深入研究、大力弘扬、广泛传播黄河文化和中华文明作为自己的光荣任务与历史使命,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谋划长远,干在当下,推动黄河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以造福人民。

(一)加大学术研讨攻关,为推动黄河文化传播弘扬提供学术支撑

开展学术研究探讨是黄河文化研究会赖以存在的基础。黄河文化研究会将把黄河文化研究探讨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尤其是要以年会为抓手,将年会与研讨会有机结合,与地方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在鼓励理事独立开展黄河文化研究工作的同时,积极组织理事和会员申报国家和省级课题,就黄河文化发掘和保护、传播和弘扬、传承和创新进行集体攻关。协调高校、科研单位等,强化多学科合作,也是研究会的努力目标。学术研讨会不仅是推动学术研究走向深入的重要途径,也是联络学术研究人员队伍的有效渠道。研究会将在总结多年来成功举办学术研讨会的基础上,结合黄河文化发掘和保护、传播和弘扬、传承和创新的热点问题,持续开展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学术研讨。

(二)开展学会联系协作,为推动黄河文化传播弘扬集聚各方力量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水文化的主干。黄河文化的发掘和保护、传播和弘扬、传承和创新,关乎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已纳入新时代国家发展重大战略支撑性内容,做好这项工作,时不我待,任重道远。黄河文化发掘和保护、传播和弘扬、传承和创新,首先是沿黄9省区的共同责任。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河中游地区广泛分布着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历史足迹。考古与记载显示,尧、舜、禹的主要活动场所在晋西南汾河流域。河南巩义发现的河洛古城遗址,洛阳盆地有疑似夏代都城的二里头遗址、商代偃师城遗址,后来又出现了东周洛邑、汉魏洛阳、唐五代洛阳等都城。关中盆地则先后上演周、秦、汉、唐四大王朝的交响曲。最近,经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等学术机构多位知名考古学家现场实地考察和研讨论证,认为双槐树遗址为5300年前后古国时代的一处都邑遗址,因其位于河洛中心区域,专家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使命,如何发掘和保护、传播和弘扬、传承和创新黄河文化,如何把万里黄河建设成为中华民族的“幸福河”,成为摆在我们这一代人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很显然,只靠黄河文化研究会一家之力肯定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紧紧依靠和共同发挥黄河流域各省区的整体合力和积极性、主动性。黄河水利委员会作为全国性的黄河流域管理机构,在黄河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要加强同河南黄河河务局等单位的合作。同时,我们还要加强与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9个省区的相关研究机构合作,共同推动黄河文化的发掘和保护、传播和弘扬、传承和创新。

(三)强化组织自身建设,在推动黄河文化传播弘扬中提升服务能力

黄河文化研究会要做好会员以及黄河文化研究工作者的服务工作,为他们的研究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定期召开学术年会,把全体理事与会员的智慧集中起来,做好学术交流,成果共享。继续办好《黄河文化》,将其打造成省级学会的精品会刊,使黄河文化研究这一重要平台更加坚实、持重。总之,迈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我们将确立更高的目标和要求,负起更艰巨更光荣的责任,不辜负时代和人民对发掘和保护、传播和弘扬、传承和创新黄河文化,重振华夏雄风的殷切期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为黄河文化研究会会长,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原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培训基地“水文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编校:王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