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安院校忠诚教育的实现路径研究

2020-08-25林雪莹

教师·中 2020年5期
关键词:实现路径公安院校思政课

林雪莹

摘 要:公安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步伐正逐渐加快,这为思政课中忠诚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更充分的条件。文章阐述了忠诚教育的内涵,并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依托思政实践课开展忠诚教育的必要性,最后从四个方面探索了在公安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背景下,公安院校思政课中忠诚教育的有效实现路径,以期抛砖引玉,互为借鉴。

关键词:公安院校;忠诚教育;思政课;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D631.1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2-07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4-0003-02

对大学生进行忠诚教育,培养其忠诚意识与忠诚实践力是公安院校的重要教育内容之一。思政课是公安院校进行忠诚教育的主要阵地与关键平台,合理应用这一平台对培育大学生的忠诚意识,鍛造其忠诚警魂,提升其对党、对人民的忠诚度有着重要意义。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枯燥乏味,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但在公安院校思政课实践改革的背景下,思政课迎来了新的变化,教学课程改革、理念改革、方法与技术改革、评价改革等多管齐下,使得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性迅速提升。

一、忠诚教育内涵

“忠诚教育”是培养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宪法与法律的高素质人才的一种特殊教育形态。在公安院校中,加强忠诚教育是促进思政教学开展乃至促进整个学校发展的第一要义,是关键且核心性的内容。《人民警察法》对人民警察所应当具备的素质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特别是第四条,对“人民警察队伍忠诚性建设”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原则,这从侧面映射了公安院校忠诚教育的内容,并对培养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等的优秀公安人才提出了殷切期盼,督促着公安院校借助各种方式开展忠诚教育的实践工作。

二、公安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忠诚教育的必要性

(一)强化忠诚教育是公安院校的政治任务

思政实践课与忠诚教育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前者是后者实践的平台,而后者则包含在前者之中。借助思政实践课开展忠诚教育,是强化公安院校忠诚教育的政治要求使然。思政实践课的开展让学生掌握了更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树立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促使学生以更加忠诚之心投入社会、投入国家建设。特别是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党忠诚”,并将其作为公安机关,以及公安队伍建设的政治要求,这一要求的落实必将借助公安院校的思政实践课来完成。

(二)有利于解决公安院校部分学生信仰缺失的问题

思想政治实践课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理想信念。就当下而言,一些学生受各种良莠不齐的社会思潮与观念、生活与行为方式的影响与侵蚀,迷失了自我,理想信念缺失、意志不坚定、忠诚意识不强,这违背了公安院校为国家输送“新鲜血液”的政治要求。以上问题成为公安院校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而通过思政实践课循序渐进地渗透忠诚教育,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循序渐进地摒弃旧的、非科学的、污秽的思想观念,并且在行为方式上进行改进,重拾人生信仰,重新定义忠诚内涵。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成长为优秀人民警察

在传统的思政课中开展忠诚教育的有效性不高,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颇为反感。但在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大浪潮下,公安院校的思政课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在教学理念、方法、内容、评价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大换血”,一切都闪烁着“新”的光芒。正因如此,学生的课堂自主性、自由性、能动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忠诚教育的实效性更强。对当下的忠诚教育来说,借助思政课来助力学生成长为优秀的人民警察具有必要性与迫切性。

三、基于公安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忠诚教育实现路径

(一)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循序渐进促进忠诚教育开展

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要求公安院校的思政课必须不断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除了包含政治理论知识,还要有更多趣味生动的内容,引领着学生思考、探究与学习。主要可通过以下路径来实现:第一,实现思政课理论内容与忠诚教育的密切结合。例如,在讲析“做忠诚的爱国者”相关思政内容时,教师可循序渐进、润物无声地渗透“忠诚教育”,可以搜寻一些忠诚爱国者的感人事迹、感人的素材来充实与拓展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开启学生自主思考与学习之门,使其更深刻地感悟“对党忠诚、对国家忠诚、对人民忠诚”的高尚情感。这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素材不仅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而且让学生更乐意去学。第二,融入具有一定主题意义的思政课内容。以往的思政课往往以教材为引领进行机械式教学,但在改革浪潮下,教师可给每一堂思政课创设一个内容主题,如“铸造忠诚警魂”“廉洁从警,实现价值”“人民警察为人民”等,这样既增加了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增强忠诚教育的实效性。

(二)改革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参与忠诚教育的兴趣

要想在公安院校思政课中科学有效地开展忠诚教育,必须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改革的理念指导下,公安院校思政课应实现教学方式与模式的优化创新。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陈旧、落后,实效性差,并未完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改革,教师要借助情境教学法、启发诱导法、小组合作法、辩论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式,来强化忠诚教育,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教师可结合思政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且不断地加强教材内容与忠诚教育的联系。例如,教学“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找寻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且能促进忠诚教育开展的社会热点、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进行分析,这便是案例分析法。再者,教师可运用小组合作法,即给出一定的合作任务,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强化思政理论学习,并实现对自身忠诚意识的培养。例如,在“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给出以下讨论话题:“对人民忠诚,为人民服务是主旋律,我们应该怎样从自身做起?”

猜你喜欢

实现路径公安院校思政课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关于公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
论公安院校诊所式法学教学模式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