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腔女高音

2020-08-24贾嘉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8期
关键词:北路梆子剧团

贾嘉

李万林,艺名:小十六红,1953年始学中路梆子,后改唱北路梆子。主攻须生、老生。在他从艺五十年中足迹踏遍晋、陕、蒙广大地区,被喜爱他的戏迷称为“盖天红”。他创造的“富有边塞风骨”的万林腔至今仍为后学者传唱。

著名戏剧评论家刘乃崇、蒋健兰称其为“北路梆子头牌须生”。他的艺术成就丰富了北路梆子艺术宝库,为继承和弘扬北路梆子艺术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1938年,李万林出生在山西省吕梁市兴县,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成立了“八路军晋绥边区办事处”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陕西绥德过来这里指导过工作。这里文化活动相当多,八路军领导下的“七月剧社”经常在这里活动,文化宣传工作搞得非常好,在那儿经常有晋剧、京剧、评剧、歌剧、话剧的演出,李万林就是在这样的土地上听着革命英雄故事长大……

虽然从小听戏、看戏可要唱戏并未在李万林的人生计划中,出身中医世家的李万林,祖上三辈都是当地名医,家族从没有想过会出一位“戏子”。可能是老天爷赏饭吃,李万林从小就有副好嗓子,上小学功课平平,唯独文艺活动总是那个带头的活跃分子!凭借着好天赋,小万林轻而易举的考上了县剧团,开始了唱、念、作、打的系统学习。相比拥有一副好嗓子,小万林进入剧团已经14岁的年龄,让他在练功方面比团里年轻娃娃多吃了不少苦,每天东方刚放鱼肚白,老师就带着小万林和其他徒弟开始练功,每人含一口冷水,去到野外,有河找河,没河找井。连井也不好找,就面壁而立,将口中含的水喷洒在墙上,对着湿处喊。每天都能看到他在练功房大汗淋淋的样子。就连除夕夜的早上也不休息仍在河边喊嗓子。这样无数个日日夜夜的锤炼,小万林很快成长起来,可以给从太原来的董翠珍老师配戏,先是《黄鹤楼》的刘备,再是《告御状》的八贤王,《凤仪亭》的王允,直至成长为团里的台柱子,撑起了整个剧团的营生。

在万林事业的上升期,兴县剧团解散,他被借调忻州县剧团普及样板戏,忻州是北路梆子的主要流布地区,当时以贾桂林为首的北路梆子老艺术家已年近古稀,年轻演员还不能很好的接下这个接力棒,腔高板急的北路梆子尤其要求演员有副好嗓子,这样的契机,李万林成了传承北路梆子的好苗子。

作为四大梆子戏之一的北路梆子,与晋剧在唱腔等方面虽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毕竟属于同源异流的两个剧种,万林对唱腔、做功、念白等都很不熟悉,唱北路梆子就等于从头学艺,老话讲:三十不学艺,改行三年窘。尤其是对已经有16年中路梆子表演经验的李万林来讲,实属大难题,在中路梆子这块领地,已经小有名气,前程顺风顺水,就连戏剧评论家刘乃崇都预测他将会是中路梆子难得的好须生演员。

北路梆子腔调高,大多数男演员都是用假声演唱,李万林的好嗓子派上了用场,他演唱都用本音且游刃有余,唱起来声音宽、厚且洪亮,来到北路梆子剧团的李万林刻苦学习老前辈的唱法,暗暗下决心把北路梆子最正统的唱腔学會,为此,他先后和“小十六红”冯金泉、“九岁红”高玉贵、“狮子黑”董福等老艺术家学唱戏,汲取他们各家之长;爱思考的他经常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自己的想法。尤其是1987年9月参加完在天津举办的首届中国艺术节,在开幕式上北路梆子剧团也在参演行列。李万林主演的《行路》受到了观众和同行的高度认可,让他萌生了创造属于自己唱腔的念头。

他给自己定了三个原则,首先,要把握北路梆子唱腔,在剧团里他认真的向老前辈学习;其次,广泛吸收养分弥补自身不足,譬如在《行路》的表演中他就吸收了京剧里的二黄导板来表现人物的情感,著名戏剧评论家刘乃崇对这点创新都拍手称赞,最后,创腔的心情虽然很迫切,但他告诉自已一定要遵循规律,讲究科学。

为了向老前辈学习万林费尽心思,当年向高玉贵老师请教《金水桥》“苦相思”唱段的时候,高老师已经身患重病,李万林就蹲在病床前学习,蹲的累了就跪在床前,一遍一遍的练习……就是这样无数次的练习、探索、苦练终于掌握北路梆子演唱特点。此外,他博采众家之长,完善自身不足。他认为唱高腔,要讲究用气,不能光用嗓子喊,否则不仅不能持久,也不能唱得好听。他着重练丹田吸气,练出高音,再使之逐渐宽厚,改掉过去常有的刺耳的间隙之音。他注意用气,唱四股眼时,都是用丹田气运到口腔,加上鼻腔音,口鼻共鸣,使之有厚度,保持拖腔的始终饱满、音色透明。强弱的控制,使整句唱既一气呵成,又见鲜明的层次,而且巧妙地积蓄着一种用不完的力量,不至于“一鼓作气,再衰三竭。”唱【三性】时,尽可能闪着唱,以交代字为主,不死唱。为了使声音宽厚,他向以宽音著称的“玉梅红”孔丽贞学习;到用胸腔音的时候,又向十三红学习胸腔音,如唱《斩子》中那一句“在宝帐怒恼个杀人的精”用上脑腔音就更显得韵味醇厚。他全面地学习了九岁红的唱法,但并不一味的照搬照抄而是加入了自己的理解,譬如唱到跌宕处,就不用九岁红那样猛打猛洒,为的是给下边的接唱做好准备。

李万林唱戏,极为注意观众的情绪。他说:“唱戏就是唱情绪,你唱得没有情绪,观众就不能和你共鸣。”你把观众唱得都没情绪了,你不也就越唱越没情绪了吗?他把每一句唱词都尽量唱出情绪来,总是保持应有的激情来感染观众。如何能唱的有情,吸引观众,李万林下了深功夫,他意识到只有自己被角色感动,他才能去感动观众,所以了解角色是唱好戏的首要条件。当年他凭借《续范亭》获得山西省现代戏汇演优秀演出奖。他塑造的续范亭是一位民族英雄、革命将领,长期活动在吕梁兴县,李万林从小听着他的故事长大,对这位革命先辈的敬仰之情是根深蒂固的,在接受扮演任务以后,他从各方面找可能找到的资料,请人讲解英雄的故事,在这个戏里,他创造了好多声情结合的唱段。作家胡正对他的演唱作出了高度评论:“在中山陵前剖腹明志,一场戏只他一个人演唱,激昂悲愤之情,强烈地感染了观众”。

李万林在创腔的过程中,除了注重唱情,他认为要唱好情的另一个要点是注意吐字,字咬不准,声就发不准,就表达不出词句的意思,那如何表达情感呢?他认为必须以字带腔,腔是为字服务的,字正才能腔圆。每排一出新戏他都注意每一个音符和唱词的关系,音符为表达词意的情服务。他对音符和唱词关系的完美处理,也是他能唱出感人戏的原因。

这样一次次的打磨,李万林出演的《血手印》中的林有安、《辕门斩子》都成了脍炙人口,受戏迷追捧的代表剧目。 《血手印》中他饰演的林有安是一位受尽苦难独自带大儿子的单身父亲得知唯一的儿子被诬陷绑赴法场就要被杀头的情景,这个人当时是无依无靠,有冤无门诉说,拖着年迈的身体奔赴法场与儿子见最后一面。李万林一次次推敲人物心情,觉得光唱难以表达林有安的悲愤心情,他思来想去如何表达人物的情绪呢?最后他把唱做结合起来,感动了台下的观众,整个一折戏时间很短,却几次让观众泪流满面。

李万林钻研自身演戏事业的同时,还兼顾团里的发展,不忘为北路梆子培养接班人。从不因为他是团长就只为自己排戏,在他任北路梆子团长期间为成凤英拿下中国戏剧梅花奖费尽心思,他把自己须生戏《画龙点睛》改编成适合成凤英演的小生戏,这在业界是非常难得的一件事情,成凤英得奖后向记者说:“过去的师父,“宁让一亩地,不让一出戏”而李万林老师宁愿自己不排戏也要把舞台留给我们年轻人。李万林一心考虑北路梆子剧种发展,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李万林就是这样一位戏比天大,爱戏如命的戏痴。2007年李万林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路梆子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历史赋予了他更多的责任,他免费带徒弟开展传承活动,退而不休传播他的万林腔。祝愿北路梆子这位承前启后的传承人在平静充实的晚年生活中,继续安然守护着他一生相伴的梆子腔。

猜你喜欢

北路梆子剧团
壮族北路坐唱八音乐曲中的节奏节拍以及打击乐特征
独具的梆子戏
梆子《捉放曹》的表演艺术特色
革命话语下的左权戏剧
佔道14年上海“路中屋”和平拆除
户思社副会长会见日本新制作座剧团一行
浅谈贫困山区专业剧团内部制度建设与执行现状及对策
英国 布里斯托尔老域剧团
噩梦里,到底是谁的声音
深山再次唱响300年山梆子老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