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压波治疗仪对产后出血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

2020-08-24蒋红莲

医疗装备 2020年13期
关键词:血浆下肢产后

蒋红莲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 (江西南昌 330006)

产后出血是产妇分娩期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指静脉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血管内的凝结现象,正常情况下血液在血管中平缓流动,不会凝结成“血块”[1]。但产后出血产妇的血液不能正常凝结,且在较长时间内产妇需要卧床静养,从而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液流速放缓,易出现凝结障碍,导致血栓形成。目前,气压波治疗仪(pneumatic wave therapeutic instrument,BWT)在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护理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研究探讨BWT对产后出血产妇DVT发生率及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产后出血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年龄21~35岁,平均(26.41±4.16)岁;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113~135 mmHg(1 mmHg=0.133 kPa),平均(125.19±0.38)mmHg;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83~105 mmHg,平均(95.11±7.89)mmHg。观察组年龄20~36岁,平均(27.11±4.22)岁;SBP 113~128 mmHg,平均(124.96±0.23)mmHg;DBP 83~113 mmHg,平均(95.26±7.74)mmH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1)符合《妇产科学》[2]中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2)产妇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有心、肝、肾等器官疾病的产妇;(2)伴有精神疾病的产妇;(3)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的产妇;(4)免疫系统异常的产妇。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定时为产妇翻身,间隔4 h 翻身1次,3次/d;产妇保持平卧位,护理人员采取合适力度按摩产妇下肢,刺激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预防DVT形成;指导产妇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准确测定用药时间、用量标准,告知产妇用药期间的注意事项,并加强用药期巡视;观察产妇用药期间是否有出血倾向,监测各项生命指标,密切观察产妇下肢有无肿胀、瘀斑及皮肤颜色温度变化、血痰、胸痛、呼吸障碍等异常体征;避免在双下肢进行静脉输液,鼓励产妇多饮水,摄水量1 500~3000 ml/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BWT(北京龙马负图科技有限公司,型号:420f)护理干预:仪器接通电源后,根据产妇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充气腿套,产妇保持平卧位,套好套筒后与主机连接,使用双排气管;打开仪器电源开关,调整为静脉治疗模式,设定充气末腿套压力为35~45 mmHg,按照脚踝→小腿→大腿的顺序进行充气,30 min/ 次,1 次/d;在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期间,密切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超过耐受阈值时调整压力参数。

两组均干预2周,结束时评估干预效果。

1.3 临床评价

(1)比较两组DVT 发生率:于干预2周后,统计两组DVT 发生率。(2)比较两组血浆D-D 水平:于干预前及干预2周后清晨,抽取产妇空腹肘部静脉血2~4 ml,离心分离出上层血清,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D-D 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DVT 发生率比较

干预2周后,观察组DVT 发生率为6.67%(3/45),低于对照组的22.22%(1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6,P=0.036)。

2.2 两组血浆D-D 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血浆D-D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两组血浆D-D 水平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血浆D-D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浆D-D 水平比较(mg/L,±s)

表2 两组血浆D-D 水平比较(mg/L,±s)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2 周后 t P对照组 45 0.33±0.03 0.51±0.05 20.708 0.000观察组 45 0.32±0.05 0.78±0.06 39.509 0.000 t 1.150 23.190 P 0.253 0.000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产后出血产妇的DVT 发生率居高不下,且呈逐年上升趋势。DVT 不仅会造成运动功能障碍,严重时还可引发肺栓塞,甚至危及产妇生命安全。DVT 治愈的标准为症状与血栓均消失,从目前的医学水平来看,通过及时的溶栓介入治疗,只有30%的产妇可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剩余70%的产妇虽可明显缓解症状,但复查时仍可发现部分血栓存在[3]。因此,对于产后出血产妇应及时采取DVT 预防措施,以降低DVT 发生率,改善产妇预后。

常规护理干预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液的微循环状态,但血液的黏稠度及血管内血液的聚集变化程度仍较弱,预防DVT 存在一定的局限性[4]。本研究结果,干预2周后,观察组DVT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D-D 水平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D-D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气压波治疗仪干预产后出血产妇,能够降低DVT 发生率,提高血浆D-D 水平。分析其原因为BWT 根据人体血液流向进行加压,在加压的同时能够加速下肢血液流速,促进下肢血管内的淤血排空,改善静脉血凝血状态[5];同时,在使用BWT 进行增压、减压的过程中,可产生周期性的波动血流,改善下肢血液的微循环,抑制静脉产生凝血因子,预防DVT 形成[6]。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BWT 护理干预产后出血产妇,能够降低DVT 发生率,提高血浆D-D 水平。

猜你喜欢

血浆下肢产后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