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思考
——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08-24覃蔚玲

科学咨询 2020年12期
关键词:思政课思政信息化

覃蔚玲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7)

信息化教学是指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帮助教师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信息化教学理念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产生应运而生的,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信息化教学在各门课、各个高校的受重视程度、推进力度不一,大力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不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需要更多的探索。

一、高职院校大力推进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大力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我们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国家教育事业也产生了信息化发展要求,要求“积极推动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角色、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革[1]。”“互联网+教育教学”成为教育事业的必然趋势,客观要求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为推进教育事业信息化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作了部署,为贯彻落实文件精神,2012年国家教育部还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系列文件的出台和实施表明,教育教学信息化改革,是关系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课题。

(二)大力推进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改革是新时代上好思政课的必然选择

新时代上好思政课,要重视信息化带来的挑战。由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手机的普及,学生上课玩手机已经成为令许多学校头疼的问题,由于思政课理论性较强,而一些教师不注重教学方式方法,一味地灌输,导致思政课上的低头族更甚。当然,网络信息化的发展也带来了机遇,借助手机网络,学生获取信息方便快捷,他们思维活跃发散、表达欲望增强,借助手机媒体,师生交往可以更加多样,这为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提供了便利。积极应对信息化的挑战和机遇,就是要大力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对使用手机变堵为疏,把“为你所阻”转变成“为我所用”。

(三)大力推进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改革是高职学生的殷切期盼

思政课是一门政治课也是思想课,思政课上好了,不仅能够让学生真心喜爱,更让学生终生受益、毕生难忘。但是,思政课在一些学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却被当成了“水课”、“鸡肋课”,个中原因就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未形成有效供给,致使学生对课程失去兴趣和信心。如,高职院校思政课以往多为大班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互动受限,理论基础不牢的高职学生难以理解;又如,工学结合的教育机制致使思政课教学时间集中,延续性不强,使之与学生的紧密度下降;另外,高职生专业性强,不结合学生专业开展教学就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总而言之,学生不喜欢思政课并非认为思政课不重要,而是因为他们无法在低效学习中获得帮助。通过信息化教学,可以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使教学更具趣味性和艺术性;可以利用碎片时间,打破时间空间的束缚,使思政教育更具延展性、持续性;还可以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形成思政教育共同体,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四)大力推进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改革是信息化教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当前,教育信息化已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一部分学校信息化教学改革不力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学校基础建设不足,不但缺乏实用性较强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和专业维护团队,而且网络容量扩容滞后导致信息化教学难以开展;信息化流于表面,部分教师信息化意识不强、能力不足,仍局限于传统教学模式,只采用一些签到、选人等简易的信息化操作作为点缀,没有实现信息化与教学的有机融合;信息化过度,一味强调信息化而忽视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案例运用的科学性、时间安排的合理性,重信息化手段却忽视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本末倒置;一些学校未制定相应的制度、标准,盲目要求信息化却缺乏指导和保障,让教师苦不堪言。持续发力有效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才能够解决这些发展中的问题。

二、推进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一)统一部署,加强顶层设计

信息化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合力事业,既要走群众路线,要求每一位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更要统一部署,加强顶层设计,做好各部门协调和经费、人员保障,形成协同效应。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组建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部署,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列入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规划中,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工作,听取情况汇报,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改革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将学校“三全育人”办公室设于思政部,为思政部与各系部直接对接提供便利,使之能够共享资源,构建学生信息体系,把握学生实际;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信息化教学,搭建信息化平台,如购买超星平台、建设考试考核评分系统等。

(二)完善制度,落实主体责任

制度化才能规范化,以制度促建设,压实主体责任,才能让改革有足够的动力。如通过制定资源库建设制度,明确建设目标、建设原则、具体内容、方式方法等;制定资源库建设方案,做好具体规划,落实时间安排、人员分工等,责任到人;改革绩效考核制度,将信息化教学成效作为绩效考评的重要指标,激发教师推进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另外,随着信息化教学的推进,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更新信息化教学要求,如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制定在线教学实施方案,指导教师有序开展信息化教学,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三)多措并举,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上好新时代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因此,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信息化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环节。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综合能力,包括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能力、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信息化教学监控能力等[2],需要通过多向发力多种途径来提升。广西农职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校外培训,组织思政课教师外出参加如微课制作、混合式教学、资源库建设等主题培训;二是校内培训,请专家到校开展信息化教学相关培训;三是专家队伍深入课堂指导,帮助教师及时解决授课中遇到的问题;四是积极组织和鼓励教师参加教学信息化大赛,以赛促教;五是通过课题立项支持信息化教学研究,鼓励教师通过课题研究掌握信息化教学的规律,优化教学;六是通过校际校内研讨会,相互学习借鉴先进的经验和共商解决问题方案。

(四)统筹兼顾,线上线下两手抓

信息化教学不是用信息化技术取代传统课堂,而是促进传统课堂在信息化手段的辅助下获得优化提升,因此,需要统筹兼顾,线上线下两手抓。首先,加强信息平台的建设,投入资金引进信息平台,如超星学习通教学平台、网络考试成绩录入平台等。其次,加强课程设计和课堂设计,促进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深度融合,一是课程设计,包括课程目标、教学活动方案等,保证思政课的整体性、系统性,把理论知识的讲授同借助信息平台开展的主题讨论、随机答题、测试、问卷等各种环节结合起来,循序渐进,避免将思政课碎片化;二是课堂设计,包括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应用信息化手段的时机、时间分配等,要真正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营造有声有色的智能学习环境,保证教师的价值主导,及时发现问题、答疑解惑,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始终体现八个相统一。另外,为了抓好线上线下的教学活动,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思政部始终保障线下课堂学时,不落一节课,并制定线上线下集体备课制度和方案,集思广益、通力合作加强课程设计和课堂设计。

三、推进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成效

(一)提高了教师队伍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通过加强培训、学习和实践,教师队伍的信息化教学意识增强了,信息化教学能力有所提高,养成了信息化教学的职业自觉,并形成了信息化教学的相应成果。制作的微课作品“一带一路与南宁老百姓”被教育部评为第二届全国高校“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展示活动“教工党支部微党课特色作品”。参加学院2017年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比赛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参加教育厅组织的信息化教学比赛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校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在原来信息化教学的基础上,开展了网络教学,实现了网络教学全覆盖,不仅能够使11836名学生如期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能够及时将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教育资源融入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增强了学生的“四个自信”,激发了爱国情怀,稳定了学生疫情期间的情绪,为“战疫”取得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提升了思政课的亲和力和满意度

在信息化教学实践中,教师使用投票、问卷、讨论、测试等手段,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发掘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并通过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提升了思政课的亲和力和满意度。为了了解学生对思政课的满意度,我们于2020年5月通过问卷星开展了一次网络调查,参加人数为9527人,覆盖了学院所有系所有专业的学生。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思政课的满意度较高,很满意的比例有59.03%,满意的有35%,比较满意的5.61%,见图1。当问及具体表现时,得到的数据也较为乐观,比如,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教师的授课充分发挥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具有针对性和亲和力,具体数据见图2。

图1

图2

(三)建立了具有一定推广价值的资源库

教学实践中的各类成果,包括视频、图片、链接、音频等,依托网络平台,形成了可供分享、随时取用的资源库。如,教师围绕教学重难点制作的微课、教师的示范课、学生实践活动产生的视频和图片记录、社会热点小视频、重要理论论述的文本等,有动有静、有全国的有地方的、有历史的有现实的,有出自教师的也有出自学生的,丰富的资源提高了教师的备课效率,促进了教师的成长。资源库的建设还为课程体系的建设奠定了基础,逐步建立起思政必修课与公共选修课有机结合的思政课“3+3”课程体系,在规范必修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增设了《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近现代史》《大学生清廉教育》等3门思政公共选修课。

(四)实现了无纸化闭卷考试全覆盖常态化

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精心部署下,信息化教学的软硬件设施获得了较大的改善,保障了信息化教学的顺利开展。如在无纸化考试方面,不仅具备供思政课无纸化考试的机房条件,还培养了一支专业的技术开发管理队伍以维护稳定的考试系统。同时,各部门间的协同合作也运行良好,图书与信息中心、教务处、思政部通力合作,实现了无纸化考试全覆盖、常态化。仅2019年参加思政课无纸化闭卷统考人数就达21134人次。无纸化考试绿色、低碳、高效,并且更加公平公正,受到了师生们的普遍欢迎。

猜你喜欢

思政课思政信息化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月“睹”教育信息化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月“睹”教育信息化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