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实践策略探究
——以《史记》整本书阅读为例

2020-08-24何文修

科学咨询 2020年12期
关键词:史记整本书文本

何文修

(重庆市鱼洞中学校 重庆 40132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课程内容中十八个学习任务群的第一个,贯穿了整个高中阶段,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围绕着“整本书阅读”开展了诸多研究。但是一线教师对于究竟应该如何在实际的课堂中实践整本书阅读,如何让阅读和指导规范和有效,依然充满困惑。笔者通过和学生一起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与调整,来探究如何在真实课堂上实施整本书阅读。

一、选择适切的文本

文本选择是整本书阅读的关键部分,读“哪一本书”直接关系到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可持续性。师生都应该对文本选择的范围、文本选择的标准达成共识,共同选出“那一本书”。

(一)准确定位选择范围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将整本书阅读作为任务群之一提出,但是对“整本书”的概念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多数教师对“整本书”的理解是“一本完整的文学典籍”。但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附录2,“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中提到,文化经典著作、诗歌、小说、散文、剧本、语言文学理论著作、科学与人文方面的各类读物都可以作为“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等学习任务群的备选[1]。

由此可以推知,“整本书”的概念大于“文学典籍”的概念,整本书阅读是指阅读内容完整、有思想逻辑体系的书,它可以是完整的小说或者传记,也可以是科学著作或者史论文集等有自己的思想和逻辑体系的作品。

(二)恰当确定选择标准

以核心素养为本,是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的基本理念。

新课标对“学科核心素养”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学习目标与内容有清晰的表述,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

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具体内容 对应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目标与内容反复阅读品味,深入探究,欣赏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思维发展与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祖国语文文字的特点以及规律,在具体语言情境中交流沟通。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深入理解作品,探究文本的内在逻辑审美鉴赏与创造欣赏文字之美和作品之美。欣赏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梳理感人场景乃至整体的艺术架构,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理解多样文化,吸收人类文化精华。体会作品的艺术价值,从作品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

由此可知,新课标要求整本书阅读的文本应该符合这些基本要求:能够充分体现语言的美感;有合理的内在逻辑并且能够体现作者完整的思想体系;有相当深度的艺术境界和精神境界;能够凸显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以及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这些基本要求之上,整本书阅读活动可以依据参与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文本。

(三)学生自主确定阅读书目

整本书阅读的文本的选择应该做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同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应该贯彻在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的每个部分。

笔者和所教学生进行了一年的自由阅读、互相推荐、班级沙龙、朗读比赛等积累性基础阅读活动,然后让学生推荐一本符合文本选择标准,并且自己希望进行深入阅读的书籍。教师审核后,将符合要求的推荐书目展示给全体同学,然后由学生通过民主投票、讨论发言等方式选出师生共读的书籍。最终,学生选择了上海古籍出版社简体横排版《史记》。

学生选择《史记》的原因除了文本的文学价值,也包括《史记》的阅读有一定挑战性,可以激发潜力,同时训练古文阅读能力,以及关联历史学科学习的功利价值。只要学生的选择文本的理由是合理的,教师都应该予以尊重。由学生自己选出的阅读文本,能够最大程度地维持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设计切实可用的阅读方案

新课标指出:“学生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的方法阅读整本书,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1]。”

切实可行的阅读方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目的,坚持阅读活动,并互相分享阅读成果。笔者参考上海市川沙中学吴岚老师的《瓦尔登湖》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并依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以下阅读方案。

《史记》整本书阅读方案

阅读目标:①通读《史记》,勾画圈点,积累文言字词,能概括各篇主要内容。②理解司马迁对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③感受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思想内涵在《史记》整本书中的体现。

阅读时限:60天

阅读要求:①阅读进度:每个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组员阅读进度表,每天做好记录。

②阅读过程:每周将阅读内容进行整理,选择本周阅读篇章中的一个人物进行评析,并提出令自己困惑的问题,上传到腾讯“教师助手”,并设置“互相可见”。③阅读交流:学生每周在上述“互相可见”文件夹中,至少选择一篇其他同学的人物评析和问题,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回评给对方。④阅读成果:收集自己的人物评析和问题,以及其他同学给自己的回评和交流内容,形成阅读交流档案。

这个阅读方案具有切实可用的操作性,让学生明确阅读目的和阅读任务,做到了自主阅读,也做到了团队合作,充分地利用互联网技术,减轻了学生负担,也保证了阅读交流的顺畅。

三、设计切实可用的指导方案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作者将阅读分为了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2]。

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帮助阅读活动从浅层次走向深层次,也帮助学生从文本单向接受走向与文本双向交流的过程。在设计阅读指导方案时,应重点关注学生自身的阅读体验以及理性思维的发展。

(一)关注学生自身的阅读体验

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学生学到什么取决于他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3]。

教师在设计整本书阅读指导方案时,不应该将自身的阅读体验凌驾于学生的阅读体验之上,也不应该将自身的认知水平强加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之上,类似于“《史记》对中国史学的影响”这样完全超越普通高中生认知水平的问题探讨是无效的,也深刻打击学生的阅读参与感。

老师对整本书阅读活动的指导,主要作用在于把握大方向,提供更深更广的视野,鼓励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体验,帮助学生确定研究的问题是否有价值,论证是否严谨真实,而不是直接参与学生结论的推导。整本书阅读最大的价值正是体现在学生阅读和思维的过程中。

(二)关注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

理性思维是基于证据和逻辑推理的一种思维方式[4]。整本书阅读如果只停留在文字感知和记忆的层面上,那么整本书阅读就没有区别于碎片化阅读的价值。立足于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才能做到学术化、系统化地深入阅读。

笔者设计教学指导方案,从思维聚焦、分析论证、逻辑推断等方面帮助学生深入整本书阅读。

首先,引导学生思维聚焦。笔者让学生将自己觉得有关联的篇章整合起来,去探讨文本后面精神内核的共通之处,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有学生整合阅读了《项羽本纪》《陈涉世家》《淮阴侯列传》等篇章,提出了问题“司马迁用不符合人物地位的体例来表现自己对历史人物的态度,那么司马迁心中的理想人格究竟是什么”;有学生整合《吕不韦列传》《货殖列传》,研究春秋战国时期商业文明的发达程度,以及“在春秋战国怎样才能成为成功的大商贾”;有学生整合《孝文本纪》《外戚世家》《李将军列传》《卫将军骠骑列传》等篇章中和汉武帝有关的记载,试着推断《孝武本纪》中删去的内容和汉武帝的真实形象。同学们带着问题继续深入文本,确定思考的方向。

然后,鼓励学生寻找符合逻辑的证据,反复权衡评估,再一次检视自己分析论证的合理性。有学生在将《刺客列传》五位刺客的共同点列举出来,整合之后认为司马迁评价他们“立意较然,不欺其志”的原因是刺客们不惜用生命报答知遇之恩,“信守承诺”“士为知己者死”是《史记》中侠文化的核心精神。但是在反复权衡荆轲的论据时,这位学生发现燕太子丹并没有对荆轲有事实上的知遇之恩,逻辑上推动荆轲答应刺秦的核心情节是田光以死明志。荆轲刺秦,是为了完成友人的以命相托,是为了成全友人生命的尊严,在明知结果不测之时,慨然前往。因此,“坚守道义”“义在,虽千万人吾亦往”才是《史记》侠文化的精神内核。尊重逻辑,严谨、真实,客观、反思是理性思维必须具备的品质。在反复的思考和论证中,学生的思维以及对文本的理解都得到了深化。

最后,让学生用录音、小论文、读书报告等多种方式,将自己的结论清晰有条理地记录下来,上传到班级建立的整本书阅读文件夹里。从最初的阅读记录、交流记录、问题探究思考,到最后的深度思考研究结论,形成了每个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档案。这份阅读档案记录了学生阅读和思考的痕迹,也记录了学生和数千年前的历史对话的历程,他们用思想去触碰中华文明的脉搏,也完成了自己一段珍贵的整本书阅读旅程。

通过《史记》的整本书阅读活动,笔者深切认识到整本书阅读活动最难做到也是最应该做到的,是脚踏实地,让参与的每个学生阅读得到收获,思维得到训练,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提高。教师应该摒弃华而不实的阅读课堂,贴合学情,进行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让整本书阅读活动的价值得到最大化。

猜你喜欢

史记整本书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论语》整本书阅读
少年品读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2020年思辨式整本书主题阅读1+2书单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少年品读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