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市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需求及推进路径研究

2020-08-22王会娟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场地设施广州市体质

王会娟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社会体育系,广东 广州 511370)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2035年前后,中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1/4,2050年前后将超过1/3[1]。体育休闲与健身能够有效提升老年人身心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之一。“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每一位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促进老年事业的发展。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体育是老年生活重要的内容和活动方式,推动老年人体育快速发展,在实现“健康老龄化”[2]和满足老年人美好生活的需求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广州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点区域,截至2018年底其户籍老年人口数为169.27万人,占总人口的18.25%,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3]。老年群体的急增态势,为社会公共服务带来严峻考验。公共体育服务是满足老年群体不断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政府立足老年人基本体育需求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是推进老年人体育发展的必要途径。本文运用文献资料研究、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在整理分析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广州市公共体育服务建设的实际情况,围绕公共体育服务内容体系的6个指标(体育信息服务、体育活动服务、体育场地设施服务、体育指导服务、体育组织服务和体质监测服务[4])和保障体系的2个指标(政策法规保障、资金投入保障[3])展开对广州市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需求及推进路径的探讨与分析。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为研究对象,以广州市11个区的老年人为主要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以“老年人体育”“公共体育服务”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共查阅国内近五年文献百余篇,并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以探寻本研究的理论支撑及有效的研究路径。通过老年人体育协会及社区健身点在广州市天河、增城、南沙等11个区随机1400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相关领域的负责人进行访谈,同时结合实地调查,以深入了解广州市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需求及供给现状,为推进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客观的依据。随机发放了老年人问卷1400份,回收1294份,回收率92.43%;其中有效问卷1231份,有效回收率87.93%,并对问卷的信效度进行了测量,保证了调查的有效性。

2 广州市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需求状况分析

2.1 体育信息服务需求

直接与间接参与体育的方式有效满足了广州市老年人的多元参与需求。在大数据时代,人们对信息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其生活方式,选择适应的途径和方式获取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调查得知,广州市老年人获取体育信息的途径主要以大众传媒为主,传统媒体(电视、报刊等)的使用较为普遍,新媒体(手机、电脑)因操作系统水平受限,使用并不普及。有部分老年人因受文化程度的影响,采用“口耳相传”的途径获取相关信息。

从表1可以看出,广州市老年人体育信息服务需求排在首位的是科学健身信息需求,占总数的64.26%;其次为体育新闻信息需求,占总数到52.32%;体育活动组织信息需求占总数的39.24%;对运动处方信息、运动损伤与康复信息也有一定的需求。这说明广州市老年人获取体育信息的需求量较大,并且呈多元化趋势,这就对广州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如何拓展老年人体育信息获取渠道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表1 广州市老年人体育信息服务需求情况统计(N=1231)

2.2 体育活动服务需求

表2表明,广州市开展的老年人体育活动项目主要以符合老年人身心特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对抗性较小的项目为主。散步、跑步(慢跑)排在首位占总数的61.01%;其次为操舞类(广场舞、健身操)占到总数的53.05%。散步、跑步(慢跑)排在首位的原因在于其不受时间、场地、技术、技能、强度等条件的限制,老人可根据自身条件就近就便进行锻炼。值得一提的是,因广东省第一届平推毽球赛(2018年)、第二届广东省平推毽球赛(2019)以及2019年广东省花式毽球赛等赛事的举办,促使广州市老年人参与毽球运动的人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花式毽球在广州市老年群体中有着一定的群众基础,在小区空地、公园、路边等都能看到毽球爱好者的身影。依托赛事有利于体育运动的推广和全民健身项目的普及,因此,政府部门应以政策为引导,有针对性的开展老年人体育活动及体育竞赛,以赛事为平台,加强社会服务,不断满足广大老年人对体育活动服务的需求,提升老年人的体育参与度和参与质量。

表2 广州市老年人体育活动项目服务需求情况统计(N=1231)

2.3 体育场地设施服务需求

体育场地设施是公共体育服务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5]。截止2013年底,广州市共有体育场19650个,其中,室内体育场地2175个,室外体育场地17475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38m2[6],高于全国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46m2。广州市共有67种体育场地类型,数量排名靠前的分别是是篮球场、全民健身路径、羽毛球场、小运动场、城市健身步道等[6]。

随着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广州市的公共体育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截止2018年12月,广州市共建设社区体育公园164个,省立绿道1060km,城市绿道2340km,这些为广州市老年人体育锻炼提供了较为充足的场地条件。调查发现,广州市所有市区基本没有专门为老年人提供的体育场地设施服务。从表3中可以看出,广州市老年人体育锻炼选择公共体育活动场所占总数的46.22%,这说明广州市政府在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公园广场、绿道也成为了广州人老年人锻炼的主要场所。由于出行便利等缘故,利用住宅小区周围的空地进行健身活动受到老年群体的青睐;在经营性的体育场馆、俱乐部参与健身的老年群体比例仅占6.17%。可见,广州市老年人体育场地设施服务需求集中在附近免费或收费较低的运动场所。

表3 广州市老年人体育场地设施服务需求情况统计(N=1231)

2.4 体育组织服务需求

调查发现,兴趣爱好、收入、文化程度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使得广州市老年人的体育组织服务需求存在较大差别。从表4可以看出,广州市老年人的体育组织服务需求主要集中在自发形成的小众体育组织——晨晚练活动点(占总数的36.15%)和社区体育协会(占总数的20.88%),占到总数的一半以上,而对体育俱乐部的需求仅占5.93%,这和体育俱乐部的性质有着直接的关联。小众体育组织和社区体育协会受到老年人的偏爱在于其便民、利民、惠民的特点,有利于老年人体育锻炼群体的形成。

表4 广州市老年人体育组织服务需求情况统计(N=1231)

2.5 体育指导服务需求

体育指导是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内涵提升的重要体现[7]。表5得知,广州市老年人对于体育指导服务需求主要集中在体育技术指导、健康理论指导和活动组织与管理指导,分别占总数的65.23%、43.22%、32.17%。这说明广州市老年人的科学健身意识在不断增强,希望参与体育锻炼能够得到专业指导,提升锻炼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并且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增设一些适合老年人参与的体育活动项目,吸引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其中。在调查中发现,很多老年人对于运动处方和体质监测的内涵并不清楚,但其对体质状况、运动能力评估、保健康复等方面有着强烈的需求。为此,应以街道为基本单位,根据老年人数量合理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定行之有效的实施计划,为老年人提供专业性、科学性、针对性的培训与指导。

表5 广州市老年人体育指导服务需求情况调查统计(N=1231)

2.6 体质监测服务需求

截止2017年,广州市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有9个站点。根据《2019年广州市国民体质测定与体质监测工作方案》,2019年广州市11个区按照城镇、农村、性别和年龄段(60~64岁、65~69岁)将老年体质监测分为8个组,每组抽样20人,每个区的样本为160人,共抽样老年人(60~69岁)1760人,相比2018年的440人,测试范围有着明显增多。但广州市户籍老年人口数为169.27万人,能够享受体质监测服务的老年人比例尚处于较低层面。体质监测服务内容为体质监测和问卷调查两部分,体质监测指标为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实验、闭眼单脚站立、选择反应时等14个指标;问卷调查内容为样本个体基本情况、身体状况、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频度、时间、强度及参加障碍等15个问题。

调查得知,针对老年人的体质监测存在非常大的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普及率并不高,大部分处于实验阶段,并没有形成完善的老年人体质监测体系和方法,也没有类似学生体质监测这样周期性的老年人体质监测政策和监督机制,体质监测不够规范,缺乏常态化。处于城市中心或者经济发展相对比较好的地区,有关部门会投入一定的资金和精力关注老年人体质监测和相关服务体系的建设,而农村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推进此类服务则相对较难,甚至老年个体对体质监测的认知存在偏差,没能积极地参与体质监测工作。数据表明,广州市大部分老年人对体质监测有着一定需求,并希望能够得到持续的关注和指导。但目前广州市老年人体质监测服务覆盖率偏低,加之宣传不到位,导致部分老年人对于体质监测的目的、内容、意义等尚不清晰,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老年人积极主动参与其中,有效把握老年群体的体质健康状况,不断提升老年人体质健康水平。

3 广州市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保障情况分析

3.1 政策法规保障

为了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党和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进老年事业的发展,其中不乏有关老年人体育工作领域的法规文件。其原因之一是,2013年开始我国“人口红利”优势逐步消失,国家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这一现象将会持续很长时间,给我国的医疗和社会保障带来很大压力,以期通过体育运动“积极迎接老龄化”,减少医疗和社保压力;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形势的转变,国家需要通过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和国民的体育消费结构升级来提升体育产业比重,而老年人是我国体育参与的重要群体,通过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保障,能够促进老年人体育事业的发展,进而有利于2025年5万亿体育市场价值目标的实现。从表6可以看出,近几年,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了多部体育政策法规,规定了老年人参与体育的权利和政府、社会在老年人体育事业发展及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建设方面的责任与义务。法规制度的完善、健康中国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政策和措施为广州市老年人体育事业及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不断满足老年群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其幸福感。

表6 国家及省(部)涉及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的政策法规文件

3.2 资金投入保障

从2018年广州市体育局部门决算报告里得知,2018年广州市体育共支出95405.82万元,基本支出占55.03%,项目支出占38.83%,经营支出占6.14%[8]。从表7可以看出,广州市体育局部分的支出明细中并未显示广州市用于老年人体育的详细费用,在报告中也未涉及该部分的支出明细。为此,本文也难以对广州市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的具体投入进行统计与分析。调查得知,各个区政府主管部门对于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的重视程度有所不同,在资金投入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部分区一级主管部门积极鼓励老年人参与健身活动或体育竞赛活动,并给予经费扶持或资金奖励,希望以此带动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老年体协和个别草根体育组织也会自筹经费举办老年人的体育展示与竞赛活动,成为了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的有效补充。

表7 广州市体育局2018年经费支出决算一览表(部分)

4 广州市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分析

围绕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2个保障体系和6个内容体系,笔者展开对广州市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的调查,并采用李克特五级标准进行加权评分。表8表明,仅政策法规保障一项指标满意及非常满意达到一半以上,而体质监测服务的满意及以上仅占11.78%,有55.16%的人表示未接触过该项服务。这说明广州市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与需求存在较大差距。调查发现,广州市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主要存在如下问题:比较而言,政府在投入方面偏向于“见效快”的硬件建设,对于体育指导服务、体质监测服务等“见效慢”的软件建设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其二,尚未形成社会合力,供给主体的单一性和老年人需求的多元性带来的矛盾依然存在;第三,各区之间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存在着供给不均衡的发展态势。

表8 广州市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情况统计(N=1231)

5 广州市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推进路径

5.1 推进体医结合,创新社区体育管理模式

认真领悟《“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基本精神与要求,在社区建立包括老年人在内的体医结合服务体系,推进“体医结合”健康服务平台建设,将体育健身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有效融合,建立健康档案及运动处方库,对居民实行个性化的体育服务,前置运动风险,不断完善老年人体育指导服务体系,把健康中国建设落到实处。

5.2 以信息化为手段,拓宽体育信息来源渠道

立足广州市老年人体育信息服务需求,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积极推广新媒体,并加强信息化科学技术在公共体育服务中的应用水平。多元化的信息传播途径,有利于体育信息服务的高效性,形成新媒体、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多渠道体育信息服务体系。各类媒介形式立足自身特色,根据老年人身心特点、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等创新宣传内容与形式,以改变广州市老年人的体育认知,增强广州市老年人健身意识,提升广州市老年人体育参与度,推进广州市老年人健康关口前移。

5.3 开发整合各类体育资源,丰富体育活动服务内容

根据老年人身心发展特点,选择简单易学、娱乐性强、弱竞技性、负荷适中的运动项目,就近就便、灵活多样的开展各种体育活动或竞赛。依托本地的自然资源和地域特点,多途径、多形式的开发、整合各类资源,丰富老年人体育活动服务内容。通过对项目的改造或创编、新型体育运动项目的引入以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推广,为老年人创造体育锻炼学习交流的平台,营造体育锻炼氛围,推动体育融入老年人生活,调动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培养老年人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

5.4 政府、社会协同推进硬件建设,搭建体育场地设施服务平台

发展人民健身场地资源是地方政府在构建本地社会体育公共服务时首先关注的内容[9]。

目前,政府仍是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主要支持者。但随着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需求量和质的不断提升,社会力量的参与可以有限填补政府在老年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供给方面的不足,充分利用政府和社会的力量,整合、优化现有的体育场地设施资源,建设适宜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的活动场地,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锻炼场所,并且推出针对老年人的优惠办法,营造宽松的合作环境,打破体制壁垒,搭建一个优势互补的综合型老年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服务平台。

5.5 完善体育组织制度建设,加强体育组织服务保障

体育社会组织是群众体育活动和交往的栖息之地,是群众愿望、利益和诉求的汇聚之地,也是体育公共产品提供和消费的主要场所,政府公共体育服务的重要抓手[10]。目前,社区晨晚练活动点、老年人活动中心、体育俱乐部等已成为广州市老年公共体育服务的重要载体。体育社会组织决定着老年人体育活动规模和水平,通过体育活动、竞赛的交流,可提升老年人参与体育的热情和积极性,增强其对体育组织的归属感。政府通过纵向管理、宏观调控、考核评估等手段优化体育社会组织制的度建设,对其服务的内容、方法、要求、措施、质量等方面进行监管与考核,加强体育社会组织服务保障,不断规范体育组织良性、健康、有序的发展。

5.6 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及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体育指导服务体系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群众体育的牛鼻子”,是提升老年人体育健身科学化程度的有效手段。为此,应多途径、多方式的展开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增强指导能力。制定社会体育指导员有偿服务机制或政府补贴机制,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考评机制,提高上岗率。依托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站点建设,优化制度体系,细化工作程序,加大体育知识宣传,利用各种信息传播及交流平台,拓宽体育技术、健康理论、活动组织与管理、运动处方、体质监测、保健康复等体育指导路径。

5.7 加大科学健身宣传力度,提升体质监测服务的量和质

进一步加大对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的宣传力度,让广州市老年人进一步了解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的目的意义,广泛吸引老年人对体质监测服务的关注和支持,加大体质监测的覆盖率,通过体质监测帮助老年人了解自身体质状况,为老年人开展科学健身活动提供依据。体质监测服务应以社区为单位,组织人员针对老年人定期开展,坚持体质监测工作的延续性,通过立法保障,建立对体质测试工作的检查、指导与监督机制,不断提升广州市老年人体质监测服务的量和质。

猜你喜欢

场地设施广州市体质
麓湖春天观景
广州市岭南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广州市一元文化有限公司
广州市中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吉林省高校体育设施与全民健身资源互补研究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南宁市第四十二中学气排球选项教学模式归纳与分析
高校体育资源对外利用与开放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