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趣·方法·习惯:让低年级学生“悦读”的三个着力点

2020-08-20史雨禾

中小学班主任 2020年8期
关键词:悦读低年级习惯

[摘要] 统编小学语文课本已经在全国推广使用,统编教材教学成为一线教师群体中的热门话题,全国各地竞相开展了许多教研活动,许多教师在研学的过程中得出了不少经验。以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一课的教学为例,发掘出让低年级学生“悦读”的三个着力点:以兴趣起步,会读作基石,用习惯延伸;实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培育阅读习惯的目的。

[关键词] 兴趣;方法;习惯;低年级;悦读

所谓“悦读”是指从学生的阅读兴趣出发,基于必要的阅读方法学习,旨在让阅读习惯成为学生生活方式的一种阅读教学方式。正如统编教材主编温儒敏所说的那样:“语文学习除了让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外,还应该把阅读习惯作为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来培育。”笔者现以统编语文一年级下册的《荷叶圆圆》第一课时的教学为例,谈一谈如何具体落实“悦读”教学。

一、兴趣是“悦读”的起步

1.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读

阅读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开始阅读教学时,只有考虑到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才有可能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四阶段理论,低年级学生认知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因此,在低年级学生阅读教学的开始,注重学生的直观感受,创设具体的情境,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启趣味的学习。以《荷叶圆圆》第一课时中使用谈话和多媒体创设情境的教学片段为例:

师:同学们,一年有4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一个?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答,略)

师:老师最喜欢夏天,和老师一样喜欢夏天的小朋友,举起小手。让我们走进夏天,(出示荷叶图)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圆圆的荷叶。

生2:我看到了绿绿的荷叶。

生3:我看到了大大的荷叶。

师:聪明的小朋友一下子发现了荷叶圆、绿和大的特点。(指生读)

师: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小伙伴也喜欢荷叶,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读一读吧!

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教师首先关注学生生活经验,从喜欢的季节出发,将夏天这一抽象概念具化为学生可感的画面,如“炎热,让人没精神”等。随后出现的荷塘组图,更是使学生身临其境,仿佛身处田田的荷叶间,碧波荡漾,荷花摇曳,学生的注意力立刻就集中到了图片上,一下子就领悟了荷叶圆和绿的特点,自然而然地产生阅读欲望,迫不及待地尝试朗读“荷叶圆圆的,绿绿的”这句话。教师将学生带入“荷叶遮天”的画面中,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从“不愿读”到“我想读”,从“无话可说”到“有话愿说”,这就是创设趣味又生动教学情境的魅力。

2.多种方式,使学生爱读

如果说创设情境,是让学生在阅读之初对本文产生兴趣,那么采取多样的阅读方式,则旨在让学生閱读的过程中保持对文本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曾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在阅读教学中,这个学习材料就是文本。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兴趣的浓厚程度,直接决定了学习驱动力的大小。采取多种阅读方式的阅读教学,关注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使得学生能够选择适宜自己的阅读方式,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低年级阅读教学中以拖沓、停留于文字表面等现象为代表的低效阅读问题。

如以《荷叶圆圆》一课中教师引导学生采取多种阅读方式的教学片段为例:

片段1:自由朗读,跟录音读

教师出示朗读要求1:读第一遍,借助拼音认真朗读课文,读通句子,不要添字漏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按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教师出示朗读要求2:读第二遍,播放课文录音,轻声跟读,找一找哪些小伙伴跟我们一样喜欢荷叶呢?边读边画出课文中喜欢荷叶的小伙伴们。

片段2:分组齐读

师: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小伙伴们都调皮地藏在哪呢?

生: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小伙伴们分别藏在第2—第5自然段。

师:这些小伙伴们这么调皮,我们也来调皮地试试看,把他们找出来。

片段3:男生齐读

教师出示小蜻蜓图片,指生朗读课文。

喜欢小飞机的男生我们一起读,要读得又响又亮。

片段4:女生齐读

教师出示小青蛙图片,指生朗读课文。

喜欢唱歌的女生们像唱歌一样读一读。

片段5:分角色表演度

教师指名4名学生分别扮演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朗读对话。(课文出示标红部分)

师:朗读课题和第1自然段。(课文出示标绿部分)

师:剩余的课文由全班配乐齐读,并加动作演绎。

这5个课文朗读教学的片段,采用了学生自由朗读、播放课文录音轻声跟读、分组朗读、分男女生读、分角色表演朗读的多种阅读形式。这使得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较为集中,能够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并将文本进行绘声绘色、富有童趣的个性化朗读。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式有其必要性。趣味朗读,激发了每位学生的内在自主学习驱动力,成功地从“我想读”转变为“我爱读”。

二、会读是“悦读”的基石

“悦读”起于兴趣,但又不止于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关注“会读”——将阅读能力视为学生由短暂的兴趣激发通往养成长期阅读习惯的桥梁。而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教师基于学生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及阅读的思维特征,采取适宜的教学方式,不懈地进行练习巩固。以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为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训练:

1.读写结合,训练识记能力

随着当今社会科技的高速发展,电子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提笔忘字”现象,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动笔墨”,书写生字。如以下教学片段:

师:现在,我们来学习书写生字“机”“朵”。(师范写,边说边注意念口诀)

“机”:木加几就是机,木字窄,捺变点,几字宽,竖撇竖中线起笔,横折弯钩圆又圆。“朵”:几加木就是朵,几字小,横折弯没有钩,木字大,横要写在正中间,左撇右捺要舒展。(生描红,临写)

此教学片段中,“机”和“朵”这两个生字都是由“几”和“木”两部分构成的汉字,范写的时候念着口诀,短短的口诀区分“机”和“朵”,相同的组成部分由于摆放位置的不同,能构成两个不一样的生字,同时激发了学生写字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识记汉字。

2.图文结合,提高理解能力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因此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够引入图片等具体事物,那么对于提高学生理解能力一定是大有裨益的。而统编教材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插图,这更为我们采取图文结合的方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试看教学片段:

师:(出示小水珠图片)看谁来啦?读一读,找一找小水珠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师:同学们见过摇篮吗?(出示图片,认识“摇篮”)

此片段中,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在进行品读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先出示课文中小水珠的插图,让学生寻找与“小水珠”相关的文章信息,呈现具体的水珠形象。而在教学“摇”这一生字时,教师更是结合摇篮的插图,通过动态摇篮图片,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摇”,理解“摇”的含义,在玩中轻松地学习。

3.读想结合,提高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果只依靠不停地阅读训练,则必然造成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的缺失,陷入“两脚书橱”的窘境,同时也不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表达的平台,让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出发,结合想象,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试看教学片段:

师:(出示小水珠图片)看!小小的水珠躺在摇篮里,小水珠在荷叶上笑呢!小水珠在笑什么呀?想象一下:它会说:“ 。”

生1:小水珠笑着说:“大大的荷叶好舒服呀!”

生2:小水珠笑着说:“我好开心快乐呀!”

(指名学生读出小水珠快乐、舒服的心情)

师:于是开心快乐的小水珠——

(出示课件: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导读课文,全班接着朗读。

本教学片段中教师通过图片的出示,让学生能直接观察到图片中小水滴的表情,丰富阅读的体验,通过言语的引导,让学生代入躺在搖篮里的小水珠角色,鼓励想象的展开。以小水珠笑着说:“ ”的填空形式创设表达情境。在实际教学时,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体会荷叶的舒适和小水珠开心快乐的心情,并在想象中自然锻炼语言的表达能力。

4.读思结合,培养自学能力

古人曾口耳相传:读书不思考,犹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可见,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中,勤于思考也是极为重要的。教学片段如下:

师:请同学们自学第3—第5自然段,找一找其他三个小伙伴都把荷叶当成了什么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句出示课文,并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相关句子)

师:出示句子填一填:

填一填:荷叶是小蜻蜓的(停机坪),小蜻蜓在荷叶上(展开翅膀)。

填一填:荷叶是小青蛙的(歌台),小青蛙在荷叶上(放声歌唱)。

填一填:荷叶是小鱼儿的(凉伞),小鱼儿在荷叶下(游来游去)。

在集体学习了课文第2自然段关于小水珠的内容后,教师要求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学习迁移,在剩下的三个自然段中找一找,其他三个小伙伴都把荷叶当成了什么?由于课文中第2—第5自然段的格式相同,因此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答案,高高地举起了小手,句子填一填也都回答正确。如此,学生在阅读中勤于思考、各抒己见,在活跃思维的同时,也训练了概括能力,阅读能力得到了切实提高。

三、习惯是“悦读”的延伸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就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而“悦读”尤为关注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并希望阅读习惯能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方式的一部分。结合低年级学生特征,笔者认为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养成如下的阅读习惯:

1.自主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书籍,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的捷径,然而学生在学校中习得的知识、阅读的书籍数量明显不够,因此更需要“补足”。教师要培养学生在课外、校外的时间中,挑选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书籍等“有用的书籍”给自己“充充电,加加油”的习惯,这样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2.使用健康姿势阅读的习惯

正确姿势阅读的教学,在统编语文一年级上册入学教育中就有提及,重要程度可见一斑。笔者在进行阅读姿势训练时,会配上自编口诀:双手捧起书,稍稍往外斜;头正,身直,肩平,臂开,足安。听着口令,学生一个口令一个动作,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只要捧起书本开始阅读,学生会习惯性地做好标准的阅读姿势。正确的阅读姿势对于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可或缺。

当然低年级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培养远不止于此,其中还涉及家校共读、同伴交流,以及对书籍的保管、选择等方面,这些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史雨禾   江苏省溧阳市南渡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悦读低年级习惯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好习惯
微课,为“悦读”插上“隐形的翅膀”
从阅读到“悦读”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低年级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