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巧用对联教学

2020-08-20曾菊波黄照桥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16期
关键词:巧妙平仄对联

曾菊波 黄照桥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广及普及,在语文课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对联,这些妙趣横生的对联是语文课堂更加精彩有趣。教师要在课堂上巧妙运用与课文内容有密切关系的对联进行教学,势必会使学生对祖国灿烂悠久而又博大精深的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样会激发学生课外去收集更多有趣的对联和与之相关的对联故事,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对于学生的写作大有益处。

关键词:对联  平仄  巧妙

随着新课改的推广及普及。在语文课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对联,如何运用与课文内容有密切关系的对联进行教学,是当前新课标下学习语文面临的新问题。现本人如何巧妙运用对联进行语文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第一,根据对联音韵和谐、节奏优美的特点,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可通过对联的平仄分析和朗读,让学生体会朗读时声调和谐、抑扬顿挫的特征。读是语文教学的内容之一,多数学生在朗读时只注重句子的通顺和流畅,却忽视了抑扬顿挫的声调变化,令听者索然寡味。教师可通过对联的朗读让学生揣摩体会。如“雪里江山美,花间岁月新”,它的平仄特点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据其平仄规律,朗读是就要做到“重重轻轻重,轻轻重重轻。”这样的朗读声调轻重有致,富于音乐美。学生通过对联的反复朗读,就能体会到读音的轻重不同所获得的悦耳效果,从而强化朗读时的声调变化意识,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

第二,根据对联的上下联排列分主次讲先后的特点,教师可用对联指导学生进行某篇布局的写作训练。在作文时,常有些学生的作文材料排列零乱,缺乏一定的条理。教师可以对联为例让学生克服上述缺点。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联,上下联的顺序是依据事物的因果关系来确定的。通过对联的分析,学生在作文材料的安排上就会深受启发,从而做到条理性。

第三,根据有些对联拆字造联的特点,教会学生识字方法。如“鸿是江边鸟;蚕为天下虫”一联,就将“鸿”和“蚕”拆开偏旁部首造对联,我们可以反过来通过对联记住某些字的组成偏旁以及结构特点。又如“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由于对联生动形象,短小易记,学生通过对联来识字会更加深刻,不易忘记。这种方法对某些难字的掌握特别有效。

第四,根据对联概括性强、言简意赅的特点,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对联来写作,以达到语言精炼、文字简洁的要求。比如笔者曾在课堂上给十分钟的时间要求学生用尽量少的文字描写“夏夜”的景色。结果,字数最少的也在二十字以上。于是将字数最少的语句抄在黑板上,让学生再压缩。学生后来压到十多个字。笔者最后则压到十个字:“夏夜,月色似银,蛙声如潮。” 学生一致称好。提问学生上述句式特点,学生都回答说是对偶句(即对联)。可见运用言简意赅的对联来写作是使语言精炼的最好手段。由于学生经过实践的体会,因而对这方面的知识深信不疑。

第五,由于语文课本里的有些对联有一定的来历,因而在讲述对联时,教师不妨将对联的故事告诉学生,这样能加深学生对对联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对联的兴趣。如在讲述“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时,教师可以先把这副对联故事讲述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年少时解的聪明灵气,而且胸怀大志。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看到了解不畏强权,勇于发挥自己的才智,这样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有一定的好处。

第六,根据对联形象性的特点,运用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对联进行辅助教学,能加深学生對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在学习《三峡之秋》一文时可以引用“两岸如剑立;一江似布悬”一联让学生形象感知三峡的特点;这样能使学生有如身临其景、实地漫游,大的有利与学生理解文中内容。不仅如此,引联教学还大大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实践证明,利用对联进行语文教学,学生的反响是强烈的。最明显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质量都得到提高。此外,通过引联教学,学生无意中又加深了对对联知识的了解,从而增强学生写对联、用对联的能力。不仅如此,还可以激发学生课外去收集更多有趣的对联和与之相关的对联故事,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对于学生的写作大有益处。

猜你喜欢

巧妙平仄对联
巧出对联
贴对联
巧妙的过渡,流畅的节奏
巧妙暗示催生高效课堂
解缙二改对联
春天的马蹄声
“巧妙”还是“坑人”?我看到的星巴克策略
“逾”与“愈”不同
律诗平仄格式的构成与推导
诗词格律是怎样形成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