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党建品牌模型构建及实践

2020-08-20郭翀

文教资料 2020年16期
关键词:党建品牌模型构建高职院校

郭翀

摘   要: 近年来,各高校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形式与多维路径,全国各机关事业单位的基层党建工作也在不断提升中,党建品牌这一名词源于改革开放之后大型国有企业的内部党建工作创新,对于高职院校的基层党建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特别是高职院校党建品牌模型理念的引入,使基层党建工作不断焕发新活力。本文阐述高职院校进行基础党建工作与党建品牌模型构建的问题,探索立足高校基层党建实际并符合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基层党建发展模式。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党建品牌    模型构建

一、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工作与党建品牌构建的研究状况

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工作是关系党的教育事业的重点大事,在基层党建工作中能凝练出具有院校自身特色的党建品牌更事关高校思政工作的有效落实。对比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基层党建活动开展情况,目前很多具有行业特色的企业党建品牌已经初步形成,在企业党建品牌效应的影响下,党建文化、党建模型、党建模块等不同的党建多元文化正在形成中。在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完善和拓展过程中,党建品牌构建模型、理念、文化等概念理论被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根据目前有关党建品牌的文献综合梳理研究,有关基层党建工作和党建品牌构建的研究总体现状如下:

(一)有关高校党建品牌的理念提出较早,内涵广泛,但研究维度有限,缺乏深层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二)针对党建工作、党建品牌的研究,过于注重对党建理论的深度挖掘,缺乏对党建品牌显示案例、现有实践成果的科学调研,注重理论而忽视数据支撑;(三)针对党建品牌效应的研究,过于注重各现有品牌的优势特点的整理,夸大成功党建品牌确立的个性化因素,忽略党建品牌建设的普遍性,缺少党建品牌推广研究机制,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品牌模型构建的科学性与普遍性。

二、高职院校进行基础党建工作与党建品牌构建的研究意义

其一,通过近年来各高校党建工作者的研究,目前高职院校在基层党建工作中面临一些问题,集中表现在党建工作内容创新度不足、党建工作组织方式方法不灵活、传播媒介的单一化等方面。尤其个别组织在从事党建工作过程中存在眼高手低、参与度低甚至消极应对等不端正心态。根据这一情况,应该立足自身基层党组织现实活动,从指导思想、组织方式、内容创新等多角度分析,扎实开展党建工作,做到从无到有、从落实常规工作到形成品牌效应,以一个品牌带动整体的党建工作开展,保证党建活动的普遍性和有效性,建立起以品牌推动基础党建工作群的大思政格局建设。

其二,进行高校党建品牌模型调研活动有利于高校基础党务工作的开展,更加有利于在大思政格局下职工与学生党员的党性学习培养,能够以最大辐射面推动基层党建活动。同时,基础党建工作需要具有标杆示范效应的优秀党建品牌作为引导,在主品牌效应的推动下,实现基础党建工作与品牌效应的契合最大化,充分发挥党建品牌的活动引领力、影响力、凝聚力。

其三,高职院校基础党建工作和党建品牌的成功创设具有极强的模范引领力,在一所学校中应最大限度地发掘自身党建品牌影响潜力,形成党建品牌活动文化底蕴,从教学、科研、学团工作等多方面融入党建品牌效应,形成高校党建育人的新途径,创新高校育人的多维路径,提升思政育人的内涵性与外延性。党建品牌及党建文化环境的创设,对于高职院校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今后基础党建活动中应注意的。在做活动、创品牌、抓落实的过程中要有效激发品牌活性,从稳抓基础工作的实效性到落实任务目标的可实施性,都应该考虑党建品牌的构造和品牌项目的最终落地。与此同时,在品牌效应下,建立起与之对应的考核评价体系,在学校内部形成良性激励机制,凸显党建活动的引领、示范、导向作用。

三、高职院校进行基础党建工作与党建品牌模型构建的路径探讨

(一)着重打造学院核心党建品牌,以品牌效应驱动党建工作子品牌群,构建以品牌效应为核心的全新基层党建工作品牌群体系。

在学院中以某核心党建品牌为着力点,即学院级母品牌,并以此为源头,建立成体系的子品牌群,通过核心母品牌的打造,在母品牌框架下建立相互关联的子品牌项目群。比如我院的“卓越商学子”母品牌主题,基于我院商科专业特色,凝练学院教育宗旨,围绕商科学子党建内容维度多元化发展,在此基础上形成“学子红”“学子铭”“学子爱”“学子智”“学子行”“学子韵”“学子怀”“学子梦”等子品牌项目群。与此同时,结合子品牌特性,在各子品牌项目内,充分发挥党建活动的引导、示范作用,将品牌真正“做活”。以我院“学子行”子品牌为例,“学子行”品牌主要是对我院入党积极分子志愿服务活动的系统化、规范化,旨在建立一支政治觉悟高、行动力强、组织严谨的学生党建志愿服务团队。在这一过程中,在传统的在校生志愿服务活动中融入“党建元素”,将高校中入党积极分子群体系统地纳入志愿服务行列中,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与“党员双报到”活动相融合,在立足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属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入党积极分子群体的活动积极性,开拓传统学团活动的工作范畴,让更多的入党积极分子更早、更好地步入党的政治组织生活范围中,提升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觉悟、活动自主性、行动自律性,将高校学生党建、学团工作与基层社区服务相结合,促进志愿服务项目的突破发展,更好地实现教育实践育人的新思路、新途径、新维度。可见,核心党建品牌群的建立在极大程度上拓展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根基触手,让更多的校内活动得到升华与凝练,让更多更好的党建子模块彼此联系,形成有效成体系的教学育人党建新版块。

(二)着重构建科学、有效、多元的项目化党建活动模块,力求基层党建活动多样化,项目化管理运营,科学长效保证党建活动新鲜度。

某些学者认为,目前一些高校的党建活动仅限于形式,或者书面党建,没有形成科学、有效、长期的运作项目,往往因人因事就变更或者终止,缺乏长远规划设计。有些学者認为,高校党建活动应建立独立且自成体系的规范机制,在高校思政育人的基础上,深化思想引领与模范导向作用,使党建工作不能只停留在纸面上。鉴于此,笔者认为基层党建活动具有天然而旺盛的生命力,源于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尽管部分高校存在一定党建活动缺乏创新等不足,但更充分地说明在具体党建活动的运作方式方法上存在管理缺失等问题。各高校应当着重构建科学、有效、多元的项目化党建活动模块,力求基层党建活动多样化,努力实现项目化管理运营,科学长效保证党建活动新鲜度。核心要素,在于项目设计的“活小微”指数(项目是否具有活力性,能够引起参与者的热情和斗志;项目能否具有可操作性,能够让基层党组织落实到实处;项目是否具有广泛基层参与与代表性)。仅以党建活动成果考核为例说明:对于学院预立项的党建活动,在项目立项前应做出时限分类,1年—2年内的短期党建活动项目,必须做出项目终结预算说明,时间截止必须终止项目,提交运营情况反馈,设立考核小组进行评选,对于不达标的项目组,将在后期申报党建活动项目时进行限制;对于2年以上的长期党建活动项目,进行终结预算说明时,要进行可继续性答辩,继而决定长期项目通过与否。对于党建项目的考核,不能仅以文字、图片等文字材料作为依据,还应该借鉴“大数据”“新媒体”等运作理念,将基层党建工作的验收考核方式多元化、数据化、信息化。对于线下与线上数据的验收,不能“只观其形、只观其量、只观其样”,对于短期的基础党建项目的对外宣传窗口,应该以“走量”的方式看效果,对外公布的信息有没有得到反馈、得到了多少反馈、在传统媒体与自媒体平台中是否引发一定范围的舆论效应等。

(三)借助网络新媒体,优化基层党建活动传播的介质,提升基层党建活动与宣传维度,打造符合融媒体时代要求的新型网络党建活动信息平台。

笔者认为,打造基层党建活动信息平台分为党建活动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党建活动线上线下同步宣传、党建活动舆情分析等多个方面。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应尽可能多地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掌上大学、微信等网络新媒体平台,充分将活动与线上宣传高度融合,优化基层党建活动传播的介质,实现信息多向传递,提升基层党建活动与宣传维度,打造符合融媒体时代要求的新型网络党建活动信息平台。特别是有关党建活动舆情分析,通过大数据调研,用线上数据分析说明问题,牢牢把握基层党建活动的网络热度和受众关注度等。在倡导融媒体发展的大背景下,借助传统媒体与自媒体平台开展、运营、宣传基层党建活动项目,应该主动掌握网络舆情、舆论,做好社会大众舆情的正向引导,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融媒体的途径发出、发响、发亮。同时,借助新媒体平台,将基层党建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进行线上传播,立足、立稳网络思政阵地,开拓原有网络思政传播媒介与方式,充分发挥网络自媒体媒介的信息便捷、高效、即时性,将基层党建活动开展、宣传、落实在网络媒体中进行锤炼,打造出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网络党建活动品牌。以“70年国庆”题材的党建宣传活动为例,国内某高校提出了“70年国庆主题传媒互动剧”的设计方案,这种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表现的方式,在极大程度上突破了现有“××主题微电影”“××主题情景剧”“××主题创意大赛”的组织表现形式,立足于党建活动与自媒体融合的角度,这种传媒互动剧的形式可以在高校基层党支部进行尝试,主题契合党史、党情、党的发展、党支部的活动,题材符合新时代的发展潮流,表现手法力求创新,传播方式与媒介要具有融媒体的特性,尤其是活动过程中的“互动”效果,能够让活动受体充分感受到党建活动传达出的深刻内涵与积极反响。

四、高职院校进行基础党建工作与党建品牌模型构建研究的作用

党建品牌模型构建带动团建活力提升,树立高校思政教育引领示范标杆,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和战斗力,建立基层党建工作与基层团建活动的互动关系,旨在建立起“党建+团建”的新型党团活动模式。笔者所在的工商管理学院,秉承“党建+团建”活动模式,不断探索实践党建品牌与高校学团活动的兼容发展。对于基层党建活动的内容、形式、效果和反馈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在“党建+团建”新型党团活动模式下,努力找到基层党团活动的基本着力点,利用融媒体发展思路,激发党建活动活力、提升学团活动向心力、凝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高校基层党组织与高校基层团组织密不可分,两者的共同管理服务对象之一是广大的青年学生,青年团员更是青年党员的后备力量,是高校党建和团建活动中最广泛的受众。发展好高校基层党建品牌对团建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够牢牢把握青年学生思想和行为动态,将广大青年学生紧密围绕在党建精神感召下,一切以《党章》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更好地号召广大青年学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引导高校青年学生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逐渐成为一支讲纪律、敢担当、有作为的新时代青年大军。

高校基层党建品牌模型的设计与应用,应该本着以人为本、以青年学生为本的原则,充分调动校内外的正向因子,发挥基层党支部的领导力、协同力、影响力,发挥战斗堡垒般的行动力,优化协调内部资源,促使高校整体工作能力的稳步提升。此外,高校基层党建品牌模型构建的过程也是一个变革创新的过程,面對新媒体时代,各种信息资源都以融合发展的方式穿梭于网络之间,基层党建活动只有牢牢地跟紧时代的步伐,才会迸发出无限的活力和生机。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郭于华.仪式与社会变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3][美]柯林斯.互动仪式链[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4]彭兆荣.人类学仪式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5]马红.基于仪式教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刍议[J].成功(教育版),2009(11):145-146.

基金项目: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度科研基金立项,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课题《高职院校党建品牌模型构建及实践探索研究》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党建品牌模型构建高职院校
学生党建工作品牌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高中物理解题的模型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