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 培养基地建设评价指标的理论基础

2020-08-20王世运张侨

文教资料 2020年16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

王世运 张侨

摘   要: 本文以逻辑框架法为框架基础,通过资源依赖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各个要素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政策文件及文献研究资料,研究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投入、产出、目的、目标理论依据。

关键词: 专业学位    联合培养基地    建设评价指标

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我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创新创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学术学位,实践性非常强,实践教学所占的比例较高,所以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机制,就必须改革专业学位的实践模式。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是培养单位为了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企业、社会、行业等组织共同建立、建设的人才培养平台,它是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专业实践的主要场所,也是高校产学研的重要场所。进行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是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理念的转变,是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逻辑框架法

逻辑框架法是由美国国际开发署在1970年开发并使用的一种设计、计划和评价的方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项目计划、管理和评价方法。该逻辑框架法从待解决的关键或核心问题入手,往上逐级展开,得出影响因素及相关后果,往下逐层推演出这些因素可能引起的原因,得到大家熟悉的“问题树”。然后将问题树进行转换,得到目标树。逻辑框架法汇总了项目实施全过程的全部要素,并按宏观目标、具体目标、产出成果和投入的层次归纳了项目的目标和因果关系。

根据逻辑框架法的理论,帮助我们对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核心因素进行分析,总结这些核心因素,评估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目标层次。根据逻辑框架法的投入、产出、目的、目标和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逐一对比,得出因果关系。

1.联合培养的目的

作为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利益共同体,对于联合培养的要求不尽相同。作为高校来说,主要考虑的是满足人才培养质量的需求,转变教育理念,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作为企业来说,联合培养的目的除了承担一般社会责任外,更看重的是培养的人才能否为企业所用;作为行业协会来说,能根据行业发展需求,参与制订人才的培养标准,能极大地增加行业的产量与含金量;作为政府来说,通过财政拨款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需求与质量,符合小政府大社会的趋势,同时能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扶持相关行业发展。

2.联合培养的投入需求

联合培养的利益方包括政府(教育主管机构)、高校、研究生、企业等。不同的利益方在整个联合培养过程的投入需求、心态均不一样。作为教育主管机构,希望联合培养的基地具有示范性作用和辐射作用,对联合培养的投入意愿需求较大;作为高校来说,转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不仅是社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而且是学校转变办学理念与思想的过程,但高校在整个联合培养基地的管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作为企业来说,提供培养场所,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力,但对于联合培养基地的资金投入意愿不大;作为研究生来说,希望联合培养基地的规模与影响力越大越好,能提供的实践条件充足。总结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利益方需求,联合培养基地的投入包括基地日常管理經费、年度预算开支额度、在研科研项目数量、常驻基地的研究生活跃数、知识产权归属等都可以计入联合培养的投入。

3.联合培养的培养过程

指联合培养基地从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过程,包括基地在培养过程中的自我完善,包括投入机制、管理制度的完善等。

4.联合培养的成果

联合培养基地涉及利益方在利用基地的资源进行联合培养时产生的知识产权归属或分配。具体到论文作者单位排名、知识产权归属与收益分配、就业质量等。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一词最早被提出可以追溯到1984年,在经过长达30多年的研究中,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利益相关者进行了长达30多种定义,但以弗里曼出版了《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最具有代表性,提出利益相关者是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一个组织实现目标过程影响的所有个体和群体。

综合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定义,从参与到联合培养基地的利益者角度出发,联合培养基地的利益相关者有高校、企业、研究生、政府(教育主管机构、社会),他们均能从联合培养基地的成果中获得一定的利益。但每个利益相关者又想主导联合培养基地的培养目标和管理制度、管理办法,以便满足自己的需求,使联合培养基地的利益相关者对联合培养基地的关键问题的态度存在很大的差异,且往往是对立的且相互矛盾的。

作为政府(教育主管机构、社会)来说,希望联合培养基地的人才能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希望联合培养基地能培养动力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愿意投入资金进行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但人才培养的成果依赖于高校和企业。

作为高校来说,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更多的是在政府的政策或要求下进行的,高校进行专业学位培养的改革动力不足。因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培养有本质上的区别,高校的优势是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对专业学位的人才培养因社会识可度及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因此在深化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质量上意愿不大。但由于高校本身的实践场所较少或没有,因此选择在企业建设实践场所的意愿高,愿意与企业进行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希望企业除了提供实践场所外,还提供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同时希望企业导师能指导学生的实践,提高学生的行业技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希望通过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降低学校的办学压力,减少资金的投入,又能充分利用企业在行业前线的资源反哺高校,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作为企业来讲,是以营利性为目标的,与政府、高校不同,政府的资金投入一般是长期性的,短期内没有明显的成效;高校因自身教育改革的需要,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而需要有企业参与研究生的培养。但企业是追逐利润的,提供实践场所、仪器设备、资源和行业导师,希望培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在毕业后直接被他们录用,不希望他们培养的研究生到竞争对手那里任职,同时希望联合培养的成果产权清晰。它能无偿或低价使用这些知识产权,企业希望在投入后能直接带来利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来说,希望高校、企业能提供行业内最优秀的资源,即提供优质的教学场所、科研条件、充足的科研经费、较多的实践场所、优秀的校内外导师、较好的生活环境、较多的奖学金、较高的助学金。研究生需要支付的学费较少或免除学费,毕业后有较好的就业岗位选择等。

总的来说,联合培养基地的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不仅包括培养质量、绩效(经济效益),还包括社会责任。

三、资源依赖理论

资源依赖理论是指一个组织里最重要的存活目标,根据该理论,该组织要想办法减低、减少对外部关键资源供应组织的依赖程度,并寻求一个可以影响这些供应组织,以使关键资源能够稳定掌握的方法。该理论强调组织体的生存需要从周围环境中吸取资源,需要与周围环境相互依存的、相互作用才能达到目的。该理论包括三层含义:本组织与周围环境是相互依存;除了服从环境外,本组织还可以通过其他选择,调整对环境的依赖程度;周围环境不应被视为客观现实,对周围环境的认识通常是一个行为过程。

资源依赖理论提出:组织最重要的关心是生存;为了生存,组织需要资源,组织自己通常不能生产这些资源;组织必须与它所依赖的环境中的因素互动,这些因素通常属于其他组织;组织生存建立在一个控制它与其他组织关系的能力基础之上。资源依赖理论的核心假设是组织需要通过获取环境中的资源来维持生存,没有组织是自给的,都要与环境进行交换。

根据资源依赖理论,专业学位联合培养基地作为一个组织,该组织的存在就是整合各类资源,它的各类资源包括高校、企业、政府、研究生等,每个资源都有自己在该组织中的定位与利益,它应该建立有些效的机制(制度)约束这些资源,避免某个资源对该组织的绝对控制。同时意味着联合培养基地要发展壮大,要依靠高校、企业、政府、研究生等,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从而各自达到目的。当然,联合培养基地可以根据自己的定位与目标调整对这些资源的依赖程度。

在高校视角来看,高校对联合培养基地要求更多的是利用基地的实践条件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特别是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上,它依赖于企业提供实践场所、设备和人力资源等。

在企业视角来看,希望联合培养基地不仅是企业提供实践条件和实践指导教师,更希望在联合培养基地里实践的研究生专业素养基础高,能直接融入企业的生产实践,优秀毕业生能提早和企业签订劳务合同;希望和高校开展科研项目上的合作。从这一角度上看,企业对联合培养基地的态度上更多依赖优秀的生源、技术或信息资源、高校导师科研水平及合作高校的社会声誉等。

在政府视角来看,通过提供投入资金、相关政策间接引导校企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引导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标准。

在研究生视角来看,他希望联合培养基地有经验丰富的导师指导其进行专业实践,有优秀的实践资源供其使用。在实践过程中,各类科研项目及奖学金较多,从这方面来看,研究生对联合培养基地的期望依赖联合培养基地的各类软硬件资源。

总之,在联合培养基地的背景下,各利益相关者协同工作的动力来源对彼此间资源的依赖,这些依赖是相互的,但又不是不平等、不对等的。其中高校、研究生对联合培养基地的依赖性更强,因为联合培养基地拥有的相对较全面的、完整的软硬件资源是高校无法比拟的。因此,想要提升联合培养基地的产出绩效,高校必须起主要作用,承担较多的管理与建设任务,统筹与管理联合培养基地的人力资源、硬件资源,为企业选拔优秀的研究生常驻联合培养基地,达到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亚娟.专业学位研究生聯合培养基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6.

[2]原志庆,徐丽,刘国伟,等.建立联合培养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基地的探索与实践[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6(6):647-648.

[3]陈小平,孙延明,曹蔚,等.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治理机制探析——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8):15-20.

[4]田蔚风.建设上海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实践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6):23-26.

[5]李静茹,胡玉才.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有效性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7(3):49-51.

[6]孟梅,王志强,王戎.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的建设与探索——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J].农业教育研究,2017(4):20-22.

[7]高兴武,王华荣.产学研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1(7):53-57.

基金项目: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Hnjg2018-58)、海南热带海洋学院2016年MTA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海南热带海洋学2016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RDJGb2016-43)。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
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就业意向调查报告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我校6个项目入选福建省2016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基因分析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对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规范化培养的实践性探索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西部理工科院校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
略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评估信息的采集与处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