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与高校育人共同体的建设

2020-08-20孔斌

文教资料 2020年16期
关键词:思政育人三全育人生活化

孔斌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作为高校育人共同体建设的逻辑起点,为育人共同体建设提供了价值回应、坚强后盾和评价指标。对于高校育人共同体建设要做到继承传统文化、实现以文育人,坚持以人为本、重视青年教育和协调宏观微观,优化教育环境。真正使青年大学生群体树立完备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中国梦凝心助力,真正彰显青春正能量,真正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业绩。

关键词: 生活化    三全育人    思政育人    共同体建设

“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地吸收”①(4-7)。这是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座谈会上所指出的。面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青年大学生情感认同不足、思政工作实际效果不足等现实问题,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视角出发,探究高校三全育人和思政育人共同体建设路径,提高青年大学生对思政课程的认同度、增强自身参与感,以及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培育新时代合格新青年等。

一、思政教育生活化是高校三全育人与思政育人共同体建设的逻辑起点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参与到现实生活中的实现”②。要把大学生群体思政教育与我们的生活结合在一起,运用有效的教育载体,使受教育者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获得某种特定的经验和观念,继而提高政治素养,涵养家国情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生活相融合,接接生活的“地气”,回归生活,回归本来的面目,以生活为基础解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和难题。

(一)对三全育人与思政育人共同体建设提供价值回应。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③(199-202)。全员育人是充分运用身边所有人,人人都是教育者,在青年学生身边,传授学业的教师、管理服务的后勤等生活中出现的所有人,都可以成为学生思想的指引者、领路人。全過程育人就是在尊重学生成长成才发展的规律上,把对青年学生的德育贯穿于全过程,让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念、思想素质不断发展。全方位育人是指多角度、多方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结构。以生活化的方式开展教育是当前的一种趋势,大学生思政教育生活化意味着将生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真实、完整的载体。以往,一些学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局限于思想教师讲授书本知识,不注重学生的接受。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视角出发,满足大学生多方面的情感价值需求,有利于不断强化高校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对大学生政治素养提升有针对性,能够提高政治凝聚力、吸引力。

(二)对三全育人与思政育人共同体建设提供坚强后盾。

育人共同体建设离不开教育的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感悟生活意义、富于生命活力的人本教育④(101-112+127)。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讲,思想政治教育更要有深度关切,将教育生活化,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设身处地的感受等,满足大学生精神需求。高校学生毕业后终将要回到社会生活中。三全育人和思政育人要更加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实践,有效使大学生回归到实际社会中,通过实践性的学习和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与水平。将三全育人与思政育人进行共同体建设就是为了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让大学生了解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根据时代变化产生环境适应。三全育人和思政教育这种育人共同体建设提倡学生的实践活动,大学生只有进行更多的实践活动才能全面认识社会。实行三全育人和思政育人时,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最终使大学生感知到三全育人的重要性、思政育人的重要性。

(三)为三全育人与思政育人共同体建设提供评价指标。

哲学上讲,“生活是指处在主体间的人与环境相互作用、满足需要、创造意义的过程”⑤(136-140)。立足社会,以社会为契机,坚持将人、生活和教育相结合。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受教育者生活,而且要将教育融入个人生活的点滴,在生活中进行教育,对受教育者达到在生活中进行教育的目的,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使大学生群体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实效性目的。从思政教育生活化视角谈高校“三全育人”与“思政育人”共同体建设,是将本来的思政教育视角转到关注学生生活实际、尊重学生发展规律,让学生更有思想获得感、满足感。有利于促使思想政治工作者反思教育方式方法,提高能力,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二、思政教育生活化对三全育人与思政育人共同体建设启发

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实践第一,在实践中完善理论进而更好地指导实践。当下,互联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载体,对思政教育提供了新形态。教育者要主动进行思想干预,抓紧意识形态教育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使青年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持续提高心理素质,有才情又有品德。基于此,我们可以从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理论视角提炼出新时代加强三全育人与思政育人的具体实践路径。

(一)继承传统文化,实现以文育人。

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对于个人和社会乃至国家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代,传统文化已内化成为人们内心深处的信仰,使广大中华儿女发自内心地认可我们的文化,并身体力行。过去几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在国内外众多场合引用中华典故,用优秀传统文化感召青年群体,启发和激励青年。对青年进行理想信念的教育、法制教育等,都从博大精深的文化出发,阐明观点,达到教育目的。用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并结合时代特点进行教化,用适合青年的正确方式激励与鼓励青年。

对当前加强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点启示是在三全育人和思政育人过程中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年进行思想教化。我们要认识到渊博的中华文化对于青年大学生群体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将传统文化灌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在生活中通过传统文化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一系列方式方法,在润物细无声中教育青年大学生群体,使之有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自身正能量,发挥重要作用,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坚持以人为本,重视青年教育。

过去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过于注重“教”,忽略对青年心理压力的关注。这种压力不仅不利于青年学习工作,长此以往,还会对青年的健康成长成才带来不良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一些会议中表示,加强对青年群体的心理关注,认为心理教育应被置于更加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党和国家积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为了不断提升自己,不断增强能力,这种能力是全面的能力,既包括认知能力,又包括个人改造世界的能力,坚持用正确思想教育人们,使之成为四有新人,迎合新时代的要求实现中国梦,用自己的汗水展现青春梦想。

以人为本,重视青年,在对青年的教育中从青年大学生本身出发,加强大学生的心理教育。目前,由于受外界因素和内在压力等影响,青年大学生心理问题急剧增加,因此,我们要关注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状况,多种途径对青年大学生心理进行辅导和教育,发挥大学生作为教育对象的主动性,才能让其更加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完善自己。以人为本,教书育人,多方面、多层次、高水平地推动受教育者成长发展。高校作为青年群体的聚集地,承担着青年群体的学习和生活等,因此,推动高校育人共同体建设,要发挥高校育人的重要作用,加强教育,关注身心健康发展,使青年群体形成完备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协调宏观微观,优化教育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中屡次强调我们要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发展特点进行创新。教育要因材施教,因人因时因地,内容有针对,形式有创新,除了正面宣传外,还要用现实的环境进行熏陶与教育,让他们投身到一定的实践活动中。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为载体桥梁,拉近距离,以便更好地教育青年學生,增强青年的教育意识,促进发展成长。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优化学校环境,宏观上是运用隐性教育的概念,何时何地何人都是教育者,微观上是在课程中,结合学校教育的理论性和整体性,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和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运用身边所有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熏陶。同时,关注到大学生同辈群体的榜样示范对于青年大学生的影响与作用,促进青年大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我们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不断优化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以促进教育与环境、教育对象与环境、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和谐互动,使思政教育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随处随时对青年进行思政教育。

三、结语

新时代、新形势下,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视角探讨三全育人和思政育人的建设逻辑,必须明确应关注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和成长成才趋势、因材施教,将教育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强化教育的融入性。在当前大思政视阈下,高校“三全育人”与“思政育人”共同体建设以帮助大学生获得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为目的,创新载体,挖掘思政育人功能,以“双向联动”“风清气正”的优良德育环境为保障,使青年由被动受教育到主动接受教育,真正使青年大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中国梦凝心助力,真正彰显青春正能量,真正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业绩。

注释:

①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7(02).

②冯刚,骆郁廷.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30年的回顾与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07).

③张华,周业勤.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和实现路径[J].文教资料,2020(07).

④杨平.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观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贡献[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01).

⑤王振.增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蕴涵的理论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5(02).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4(10):4-7.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郑永廷.论社会意识形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5(06):17-31+152.

[4]张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01).

[5]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150.

[6]程仕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基本特征与提升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12):57-62.

[7]冯培.审时度势   借“式”化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亲和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1):35-38.

猜你喜欢

思政育人三全育人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高职院校院系思政育人工作实效性探究
“大思政”视域下公安院校思政育人模式的思考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