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椎旁肌间隙入路有限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0-08-20张炎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9期
关键词:椎旁前缘椎弓

张炎

(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人民医院骨一科 濮阳457002)

胸腰椎骨折为常见脊柱损伤,临床症状以局部剧烈疼痛为主。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以及早手术减压复位、重建脊柱稳定性为治疗原则[1~2]。经后入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为既往临床常用手术方法,虽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对机体损伤较大,且术后易引发背部疼痛,整体效果欠佳。椎旁肌间隙入路有限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为新型手术方法,可避免广泛剥离椎旁肌,有利于减少肌肉神经损伤,对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有积极意义。本研究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有限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 年4 月~2019 年3月收治的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患者74 例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各37例。试验组男 19 例,女 18 例;年龄 31~54 岁,平均(42.16±4.59)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8 例,高处坠落 14 例,其他伤 5 例。参照组男 20 例,女 17 例;年龄 30~55 岁,平均(42.89±4.0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9 例,高处坠落13 例,其他伤5 例。两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致伤原因)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经 X 线、CT 检查,结合临床查体确诊为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2)有明确脊柱外伤史;(3)为单节段胸腰椎骨折;(4)对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1)陈旧性胸腰椎骨折;(2)严重脱位型胸腰段骨折;(3)无神经损伤;(4)椎体压缩≤50%;(5)椎管侵占≤30%;(6)病理性骨折。

1.3 治疗方法

1.3.1 参照组 行经后入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全身麻醉,取俯卧位,行正位透视,明确椎体椎弓根部位,置入穿刺定位针至椎弓根投影点中心外侧。在穿刺部位两侧作纵行切口(约1.5 cm),将穿刺针置入椎弓根,置入保护套管,中空丝攻扩大钉道,置入椎弓根钉,椎弓根钉尾部U 形槽置入正反螺纹套管,冲洗创口,常规缝合。术后常规留置引流管,并使用抗生素抗感染。

1.3.2 试验组 行椎旁肌间隙入路有限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全身麻醉,取俯卧位,C 型臂透视,确认骨折部位。作后正中切口,逐层切开并显露筋膜层,皮下两侧纵向切开约3 cm,显露椎旁竖脊肌群,两侧多裂肌、最长肌肌间隙行钝性分离,显露关节突,置入椎弓根钉。行有限开窗减压,剥离椎旁肌肉止点,向内牵开,咬除部分椎板,扩大侧隐窝,依照术前CT 图像结果适当扩大减压范围,双侧椎弓根内置入纵连接棒,锁紧螺帽,在恢复椎管内骨折块、椎体高度后取出纵连接棒,提起、切除黄韧带,椎管内骨块回纳至椎体。减压骨块剔除软组织并咬成碎骨块,植于已打毛的上下关节突间。生理盐水冲洗创口,缝合肌间隙筋膜和皮肤。术后常规留置引流管,并使用抗生素抗感染。

1.4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围术期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2)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 d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0 分为无痛,10 分为剧烈疼痛;对比两组术前、术后3 d伤椎Cobb 角、伤椎前缘高度。(3)对比两组并发症(血肿、感染、腰痛)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围术期情况比较 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参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情况比较()

表1 两组围术期情况比较()

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引流量(ml)试验组参照组37 37 tP 91.42±5.81 89.27±5.39 1.650 0.103 72.16±4.75 98.67±5.01 23.357<0.001 116.57±8.46 149.86±9.25 16.154<0.001

2.2 两组手术前后疼痛评分、伤椎Cobb 角、伤椎前缘高度比较 术前,两组疼痛评分、伤椎Cobb 角、伤椎前缘高度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 d,试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术后3 d,两组伤椎Cobb 角、伤椎前缘高度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疼痛评分、伤椎Cobb 角、伤椎前缘高度比较()

表2 两组手术前后疼痛评分、伤椎Cobb 角、伤椎前缘高度比较()

伤椎前缘高度(mm)术前 术后3 d试验组参照组组别 n 疼痛评分(分)术前 术后3 d伤椎Cobb 角(°)术前 术后3 d 37 37 tP 6.13±0.97 6.40±1.02 1.167 0.247 3.12±0.68 4.31±0.75 7.150<0.001 24.12±3.84 24.59±3.78 0.519 0.605 17.97±2.73 18.26±2.94 0.440 0.662 58.69±3.01 58.13±2.85 0.822 0.414 83.92±3.64 82.59±3.47 1.609 0.112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5.41%与参照组的8.11%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当前,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以复位骨折,矫正脊柱畸形[3]。经后入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椎旁肌肉剥离易造成撕裂伤,损及附近血供,且易导致患者肌肉收缩能力下降,整体效果欠佳[4]。与经后入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相比,椎旁肌间隙入路有限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具有以下优势:(1)手术间隙分离无需剥离椎旁肌肉,可降低手术创伤,减少术中出血量;(2)无须过度剥离椎旁肌,可防止肌肉中神经损伤,降低术后腰痛、肌肉萎缩发生风险;(3)可有效减少周围组织牵拉时间,避免因牵拉过度导致肌肉、软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5~6]。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参照组少,术后3 d 试验组疼痛评分较参照组低(P<0.05),表明椎旁肌间隙入路有限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脊髓损伤胸腰椎骨折能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减轻术后疼痛。术后3 d,两组伤椎Cobb 角、伤椎前缘高度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椎弓根螺钉具有轴向撑开的多重矫正力,可对椎管内骨折复位形成牵动力,椎旁肌间隙入路有限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可与经后入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发挥同样效果,促进伤椎Cobb 角、伤椎前缘高度恢复。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5.41%与参照组的8.11%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椎旁肌间隙入路有限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低。需要强调的是,在行椎旁肌间隙入路有限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过程中应注意,一侧椎板减压时应在对侧预置连接棒,维持减压时临时稳定性[7]。综上所述,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有限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患者,能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伤椎Cobb 角、伤椎前缘高度恢复,并发症发生率低。

猜你喜欢

椎旁前缘椎弓
健康国人腰椎三维结构数据分析*
肌骨超声评估支具干预对Rigo E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椎旁软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脊柱手术机器人在胸腰段窄小椎弓根后路螺钉置入中的应用
基于IDEAL-IQ序列MR纹理分析评价慢性腰痛患者椎旁脂肪浸润
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急性脊柱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全麻复合连续椎旁神经阻滞对食管癌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术后VAS评分的影响
一种飞机尾翼前缘除冰套安装方式
高压涡轮前缘几何形状对性能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