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梭形细胞化生性乳腺癌1例

2020-08-18郭娜娜

安徽医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生性梭形腋窝

桑 果 郭娜娜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80岁,已婚,因“发现左乳肿块2月余”于2017年3月5日入院。专科查体:双乳呈老年退化外观,无乳头凹陷,左乳12点钟位置可触及一大小3 cm×3 cm×3 cm 圆形肿物,质硬,表面不光滑,活动欠佳,边界不清,轻压痛,挤压乳头无溢血溢液。右乳未及肿块,双侧腋窝、锁骨上下未及明显肿大淋巴结。乳腺彩超:左乳12点到1点方向实性结节,乳腺影像及数据系统分类(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4B类,左乳2~3点钟方向钙化灶,右乳实性结节(考虑增生结节)BI-RADS 3类,双侧腋窝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乳腺钼靶:左乳肿块,考虑乳腺癌BI-RADS 4C类。左乳肿块穿刺病理:乳腺小叶、小叶间纤维组织内可见梭形细胞浸润,核分裂象易见,细胞异型明显(见图1)。考虑:①叶状肿瘤,倾向于恶性叶状肿瘤可能性大;②梭形细胞癌。治疗上选择左乳全部切除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最终病理诊断:左乳化生性乳腺癌(metaplastic breast cancer,MBC)。脉管未见癌浸润,神经纤维束未见癌侵犯;肿瘤大小2.5 cm×2.4 cm×2 cm;腋窝淋巴结12枚均未见癌转移。免疫组化:AE1/AE3(++), CD117(-), CD34(-), HER-2(-), CK5/6(灶性+), E-cadherin(-), EGFR(++), EMA(-), ER(-), PR(-), Ki-67(++30%), P63(+++)(见图2)。术后予以辅助治疗,家属以患者年龄较大为由拒绝化疗。因激素受体阴性,后续未行内分泌治疗,亦未行放疗及其他治疗。术后18个月,门诊随访,无复发及远处转移。

图1 左乳癌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400)

图2 左乳癌组织病理切片(IHC染色,×400)

2 讨论

MBC是一种少见的侵袭性乳腺癌,该组织学亚型在所有恶性乳腺肿瘤病理类型当中占比不到1%[1]。世界卫生组织将MBC定义为一种特殊的肿瘤实体类型,可分为如下亚型:低级别腺鳞癌、纤维瘤病样化生性癌、鳞状细胞癌、梭形细胞癌、伴间叶分化的化生癌(软骨分化、骨分化和其他间叶分化)、混合性化生性癌和肌上皮癌。本例为单相型化生性癌,全部由异型的梭形细胞成分构成,伴有炎细胞浸润,以前也称肉瘤样癌,亦或梭形细胞癌。

本病的诊断目前仍主要依靠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Ashley等[2]认为,P63表达是诊断本病敏感且特异的指标, 尤其在上皮细胞成分和梭形细胞成分中多见,而在恶性叶状肿瘤中往往不表达或呈局限性低表达。本例患者P63呈高度表达,证实了上述观点。Muller等[3]认为,至少一种细胞角蛋白标记呈阳性表达,广谱CK(AE1/AE3)最敏感,或高分子量CK(CK5/6)。本例患者CK5/6 (灶性+)、AE1/AE3(++),与上述报道相符。MBC好发于年龄>50岁的绝经后女性,与临床较常见的浸润性乳腺癌等相比,MBC的肿瘤体积更大、生长更快,其影像学特征多数与浸润性乳腺癌相似,少数与良性肿瘤类似。MBC影像学诊断价值有限,不同于其他类型乳腺癌可通过术前穿刺确诊,MBC行术前空芯针穿刺活检多不能确定化生性成分及亚型,通常需要加做免疫组化才得以确诊,故通过术前活检来区分及确诊MBC也较为困难[4]。

MBC的治疗缺乏标准的临床治疗指南和规范,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里对于化生性乳腺癌所述甚少,MBC临床治疗多采用全乳切除或广泛的局部切除,伴或不伴腋窝淋巴结清扫,联合放疗或化疗[5-6]。治疗模式多数依照浸润性乳腺癌的治疗方式,手术以改良根治术或乳房全切术较为合适,除非有足够宽的手术切缘(>3 cm),否则不建议行保乳手术。对于腋窝的处理,前哨淋巴结活检通常作为首选,亦可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本例行乳房全切术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根治效果佳,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目前,缺少MBC明确的辅助治疗策略,临床中化疗方案的选择一般参考浸润性乳腺癌的化疗方案,但疗效尚不确切。本例患者因年纪较高,拒绝化疗,因此也无法评判其化疗疗效。Fayaz等[7]研究显示,MBC患者可以从术后放疗中获益,可降低术后的局部复发风险并改善患者的总生存率。靶向治疗方面,近年来有研究[8]表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呈阳性表达的MBC患者,可能对吉非替尼治疗有效,这或许为寻找靶向治疗提供了指引。

关于MBC的预后报道不一。Benson等[9]报道,MBC无病生存率以及五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6%和80%,提示预后较好。但Yang等[10]研究报道,MBC的中位生存期仅为10.65个月。MBC的临床及病理特征与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相似,其激素受体状态多为三阴(ER/PR/HER-2阴性),三阴率最高达85%[11]。本例患者同样也是三阴型,可能MBC与三阴乳腺癌以及基底样细胞乳腺癌有着密切联系。有研究[12]表明,相比三阴性乳腺癌,MBC更具有侵袭性,预后更差。

综上所述,MBC在生物学和形态学特征上具有稀有性和异质性,临床在诊治过程中,应结合患者的自身情况、肿瘤的生物学特性等,治疗可采取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性治疗手段。

猜你喜欢

生性梭形腋窝
首都博物馆东馆梭形钢柱体系施工技术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早期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分析
肾脏黏液样管状和梭形细胞癌1例报道
原发性前列腺梭形细胞肉瘤1例
为什么不
人类独特的脑细胞
内向
豹子 生性凶猛的猎手
豹子 生性凶猛的猎手
腋下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