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进规范化培训模式对新入职护士综合能力的影响

2020-08-16李晨陆李小妹辛霞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6期
关键词:规范化培训综合能力

李晨陆 李小妹 辛霞

【摘 要】目的:探讨改进规范化培训模式对新入职护士岗位胜任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西安市某三甲医院2016年和2017年新入院护士共226人作为研究对象,2016年入院101人为对照组,2017年入院125人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轮转科室作为培训方式,实验组将岗前培训、科室分片区临床培训相结合。培训1年后分别对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护士综合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综合评价得分上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规范化培训模式有利于提升新入职护士岗位胜任力,可促进新入职护士的临床适应速度提升,值得推广。

【关键词】新入职护士; 规范化培训 ;综合能力

2011 年 2 月,卫生部颁布了《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1],明确规定应加强全国卫生技术人员规范化培训。护士规范化培训是全国卫生技术人员规范化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理人才梯队培养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护理学继续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2]。目前,我国各级医院大多已开展了护士毕业后培训,但有研究表明,部分规范化培训存在未能按照护士所接受的教育、能力、年资、职称等实行分层次培训,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等问题[3]。2011 年至今,《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 年)》[4]《2012 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5]《卫生部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6]等文件均明确指示:“要加大护理培训力度,加强新护士培训,实行岗前培训和岗位规范化培训制度,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岗位胜任力为核心,创新培训的方式方法。

我院自2015年起对新入职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本科生2年,硕士及以上轮转1年,培训方式也在探索中不断改进。如何通过入职后继续教育培训使得护士岗位胜任力达到要求,让规范化培训真正有其实际意义则显得非常重要。自2017年7月起我院对新入职护士培训模式进行改进优化,2018年7月进行中期考核,以护士长或带教老师测评岗位胜任力评分表能达85分以上为合格标准,改进后的规范化培训模式在提升新入职护士岗位胜任力方面取得较好成效,现介绍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和2017年新入院护士共226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185人,男性41人,平均年龄22±2岁,本科223人,硕士3人。2016年入院101人为对照组,2017年入院125人为实验组,2组护士在年龄、学历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规范化培训模式

1.2.1 传统规范化培训模式 我院自2015年起对新入职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根据医院《新护士规范化培训大纲》制定规范化培训手册,新入职护士经2周医院统一岗前培训后进入临床科室轮转,规范化培训模式更改为本科生2年,硕士及以上轮转1年,培训方式也在探索中不断改进。

1.2.2 改进规范化培训模式 自2017年7月起对新入职护士培训模式及方法进行改良,具体方法如下:①岗前培训:由过去的示教室操作带教改为站点式教学,内容包括出入院护理、常用护理设备使用、给药、围手术期护理、护理交接班、护理常用表格等;②临床培训:由过去的集中培训改为将培训内容按照相关性下放至不同性质的科室,将全院科室分为不同片区如内科、外科、急危重症等相关科室分别带教各自负责的操作及理论内容,并对各片区带教效果进行规定;③绩效考核:半年之内为试用期,半年后进行首次考核,内容分理论、操作、岗位胜任力评价,考核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对四个等级的轮转护士绩效工资分级发放。

1.3 觀察指标

根据临床需求,征求医院各临床科室对护理人员核心能力的要求自制《轮转护士综合能力考核表》,包括纪律、操作规范性、责任心、态度、岗位胜任力、不良事件发生情况6维度,分别占比10%、10%、10%、20%、40%、10%,合计100分。各科室护士长或带教老师每月对每名轮转护士客观评价,将表格上交护理部进行汇总统计。

1.4 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满足方差齐性和正态性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不满足者采用u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检验或连续校正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结果说明采用新的培训方法之后,护士的考核评分的平均数升高,有统计学意义。本次项目结果显示,通过培训方法的改进,新入职护士培训效果提升,新护士整体的岗位胜任力提升。但目前仍存在以下问题,今后应继续改进:

3.1 轮转至不同科室时,科室对护士的培训标准不够统一,今后应对带教老师进一步培训,尽可能使培训同质化;

3.2 考核标准统一,但部分科室在打分时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影响测评结果,今后可考虑继续改进测评方法,提高客观性;

3.3 因医院人力不足等问题,部分护士按时轮转或按时定科不能保证,应加强协调。

参考文献

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1,3(02):1-7.

骆金铠,陈静,谷水,吕一平,贾明艳.北京市属医院护士规范化培训模式介绍[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02):129-132.

姜小鹰,刘敦.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现状与需求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01):50-52.

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国护理管理,2012,12(2):5-8.

卫生部医政司.关于印发《2012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的通知.2012-04-19.

卫生部医政司.卫生部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2012-04-28.

猜你喜欢

规范化培训综合能力
临床路径教学法结合导师责任制在口腔颌面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利用废旧生活材料 培养设计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