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肩三针联合刺络放血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的临床研究

2020-08-16宋向飞张希宝吕海霞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6期

宋向飞 张希宝 吕海霞

【摘 要】肩周炎是骨科常见疾病之一,中老年人是本病的好发群体,肩部活动受限、关节疼痛等是本病的主要表现,对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活动形成明显影响。西医治疗本病尽管能在短时间内减轻症状,但远期疗效欠佳,停药后复发率很高。近些年,中医疗法逐渐被用于骨科疾病治疗领域,体现疗效效能。笔者通过回顾临床经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肩三针联合刺络放血疗法在急性期肩周炎中的应用做出综述研究,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急性期肩周炎;肩三针;刺络放血;综述研究

据统计,肩周炎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2.0~5.0%,为中老年群体的常见疾病之一,近几年本病患病人数不断增加且有年轻化趋势。针对急性期肩周炎,临床采用的治疗手段体现出多样化特征,不同治疗方案均有一定优势与弊端,药物镇痛或局部痛点封闭等疗法,镇痛效果较理想,但副作用难以完全规避,治疗后复发率偏高。既往有研究证实[1],中医针刺、“灌血”治疗急性肩周炎,过程安全、镇痛效应显著,为推广肩三针联合刺络放血治疗方案,本文做出如下综述分析。

1 急性期肩周炎

在临床上,肩周炎又被称之为肩关节周围炎,民间将其叫做“凝肩”、“五十肩”。肩部疼痛、夜间症状表现加重,关节活动功能受到一定限制并且不断加重,抵达某种程度后会有缓慢缓解,指导最后彻底恢复患病之前状态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特异性炎症。50岁左右是本病的好发年龄段,女性患病率略高于男性,体力劳动者是本病的高发群体,若不能及时予以有效治疗,则很可能对肩关节的功能活动形成严重影响。

急性期肩周炎为发病的早期,病期大概为1个月,部分患者可能会延迟到3个月,临床表现以肩周疼痛,可能为钝痛、刺痛、冷痛或酸痛,夜间加重,甚至干扰睡眠活动,肩关节功能活动症状或轻微受限。针对肩关节的发病原因,西医可以做出如下几点解释:

(1)4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软组织退行性改变,对各种外力的承受能力降低;

(2)长时间参与过度活动,姿势不规范等所形成发热慢性致伤力;

(3)上肢遭受外伤后肩部长时间被固定,肩周出现继发性萎缩、粘连;

(4)肩部急性挫伤、拉伤以后未予以规范治疗等。

2 中医学解释急性期肩周炎

在祖国中医学领域中,肩周炎被纳入至“痹症”、“肩痹”范畴,急性期以邪实占主导,风寒湿邪趁机侵袭机体,汇于肩部,邪气进入肩周经络,筋脉收缩而引起拘急,血液不通畅则诱发疼痛。《灵枢悬解·始终》[2]内明确记载“刺诸痛者,其脉皆实”时,明确提出“病者,气阻不行也”。所以,针对肩周炎的发病机制,中医认为经络气血运行部通畅是主因。古代很多医家提出针刺有促通血脉、疏通经络、疏通气血、缓解疼痛等见解。

3 肩三针联合刺络放血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的综述研究

肩三针被視为临床治疗肩周炎的常用穴位与有效穴位。肩前穴为经外奇穴,处于眩二头肌肌腔的起止点;肩骼穴为手阳明经穴,针刺此穴位,有清阳明火、祛风寒除湿,通利关节等诸多作用;肩骼穴为手少阳三焦经穴,处于三焦肌内,其深部有大、小圆肌与背阔肌经行,在肩外展、内收、外旋活动中发挥一定辅助性作用。联合针刺以上三个穴位,不仅兼顾了肩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活动,有效疏通肩周组织经络,促进病变位置的血液循环过程。江澄等[3]在研究中指出,肩三针位于患处,其穴位区和肩部肌肉、肌腱、韧带、滑囊及关节囊等存在着体表相对应关系,针刺操作能对三阳经的阳气起到振奋性作用,还能直接抵达病灶,起到疏通经络、松解黏连、活血化瘀、缓解疼痛等诸多作用。

中医指出,“不通则痛”是造成急性期肩周炎疼痛的主要病理机制,《灵枢·九针十二原》中也有“菀陈则除之”、“泻热出血”等论述。有关研究指出,刺络放血能够有效刺激皮肤内感觉神经末梢、运动神经末梢、交感神经纤维以及血管壁上附着的感受器,促进神经在微循环内的调控作用恢复过程,诱导血管收缩或扩张过程,进而发挥改善血液的流变性、降低循环阻力等功效。刺络放血还能促进新鲜血液朝向病灶流动过程,稀释致病物质的浓度,改善局部微循环,有助于受损组织修复,在调整血液循环障碍的同时,还促进水肿症状消退过程。

黄建梅等[4]在研究中将80例急性期肩周炎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例,均予以肩三针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刺络放血治疗,10d设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研究组符合肩关节疼痛NRS分级无痛、轻度、中度、重度评价标准的占有率分别为53.84%、35.90%、10.26%、0.00%,和同期对照组29.73%、48.65%、18.92%、2.70%相比较,改善效果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肩关节活动度、肌力、肩关节疼痛评分依次为(16.72±2.68)分、(31.63±4.48)分、(28.61±3.42)分、(15.92±3.15)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的(13.84±2.27)分、(28.37±4.17)分、(25.47±3.14)分、(11.37±2.83)分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肩三针联合刺络放血治疗肩周炎,能刺激炎性致病物质的再分布过程,再利用放血疗法释放,进而减轻疼痛,并缓解由疼痛所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

综上,肩三针联合刺络放血治疗肩周炎,能较明显的提高临床治愈率,缓解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对患者病情转归进程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王承惠.温针灸联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肩周炎疗效及对患者肩关节活动功能影响的研究[J].陕西中医,2018,39(12):1814-1817.

黄新慧,杜胜花.针灸配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肩周炎52例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72):14115-14116.

江澄,梁丽珠,邓祥,等.“肩三针”针刺联合火草灸治疗肩周炎寒湿型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34(10):1240-1241.

黄建梅,武春华,程金莲.肩三针联合刺络放血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9,35(05):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