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针灸、口服少腹逐瘀汤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价值

2020-08-16周星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针灸

周星

【摘 要】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联合采用针灸、口服少腹逐瘀汤及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接收的88例EM患者按照随机化原则分成两组,对照组(n=44)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n=44)采用针灸、中药保留灌肠和少腹逐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性激素水平。结果:研究组总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性激素水平对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EM联合采用中药保留灌肠、针灸及少腹逐瘀汤口服治疗效果显著,能改善激素水平。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药保留灌肠;针灸;少腹逐瘀汤

EM为临床妇科常见病,患者可出现痛经、月经不调、性交痛、盆腔疼痛性包块以及腰骶痛等临床症状[1]。目前临床治疗EM的方法包括手术治疗、中药治疗和西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存在创伤,术后复发率高;西药治疗能取得一定效果,但不良反应较多,复发率也较高;中医治疗此病效果可靠,不良反应少,能提高患者的耐受性,从而保证整体临床疗效[2]。现探究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88例EM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的效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8例患者均确诊为EM,入组时间由2017年6月开始,到2019年6月结束,均分成两组,研究组年龄22~42岁,平均(35.34±5.79)岁;病程1~9年,平均(3.25±1.49)年。对照组年龄23~42岁,平均(35.01±5.46)岁;病程2~9年,平均(3.73±1.02)年。两组年龄和病程等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满足研究对比要求。

入选标准:1)患者病情均确诊,与《妇产科学》[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相符;2)满足治疗适应证,治疗依从性高;3)患者对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同意书。

排除标准:1)无法耐受研究采用的药物;2)重要脏器功能不全;3)精神疾病者、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即给予少腹逐瘀汤口服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内容如下:1)少腹逐瘀汤:方剂由赤芍药12g、川芎15g、五灵脂10g、延胡索12g、没药6g、肉桂6g、当归10g、蒲黄6g、小茴香5g、干姜6g组成。辨证施治:恶心呕吐者加芦根与吴茱萸;肛门坠感者加槟榔与广木香;腹痛喜温与形寒肢冷者加艾叶;血虚者加熟地黄、白芍药;腹痛甚者重用白芍;气滞甚者加玫瑰花、青皮与川楝子;头痛甚者加钩藤、葛根;气虚甚者加白术、党参;小腹有包块者加莪术、三棱和皂角刺。每日1剂,以水煎煮2次,取药汁300mL,指导患者早晚服用,150mL/次,主要于月经前1周到月经见血第3天服用,持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2)中药保留灌肠:方剂由败酱草12g、黄柏12g、蒲公英9g、紫花地丁9g、丹参12g、红花9g、红藤12g、桃仁9g组成。于患者非月经期每日睡前进行保留灌肠治疗,每日1次,每次150mL,持续治疗15d,1个疗程为3个月,持续治疗2个疗程。保留灌肠时将药汁装到灌肠道冲洗器内,将药温控制在37℃~41℃,便后灌入肛门,协助患者保持侧卧位,插入肛管,深度控制在15cm,时间保持在5~6min,且于肛内保留>40min。

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前提下采用针灸治疗:选择三阴交、次髎、地机和关元作为主穴,将水道、足三里、肾俞作为配穴,针灸时协助患者选择仰卧位,常规消毒皮肤,选择不锈钢毫针(长度为0.3mm×40mm)迅速进针,实证采用泻法,虚证则采用补法,留针时间为20~30min,每日1次,于患者月经前10d开始治疗,持续治疗10d,合计治疗3个月经周期。

1.3 评价和观察指标

1)评价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疗标准》[4]评估疗效,临床症状消失,且盆腔包块接近消失提示痊愈;临床症状接近消失且盆腔包块减小>50%提示显效;临床症状有所减轻且盆腔包块少减小或未增大提示有效;病情无改善或恶化提示无效。2)观察指标:FSH(卵泡雌激素)、E2(雌二醇)、LH(黄体生成素)、P(孕酮)与PRL(催乳素)。

1.4 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 20.0汇总研究数据,%表示計数资料,χ2检验;(±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研究组总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见表1。

2.2 性激素水平

治疗后,两组性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价值(P<0.05)。见表2。

3 讨论

EM指的是子宫内膜组织于子宫腔外异位生长,也是引起痛经、子宫异常与不孕的主因。临床研究发现[5],引起EM的因素较多,例如内分泌、环境、遗传和免疫等。中医理论指出,EM属于“不孕”、“痛经”和“症瘕”等范畴,其发生与肾虚、血瘀等关系密切,因此治疗的原则在于化瘀活血、理气止痛。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总疗效为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表明研究组采用的治疗方法更有效,能显著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少腹逐瘀汤由多味中药组成,方剂中的赤芍、川芎和当归化瘀活血;没药、蒲黄、五灵脂、小茴香和延胡索止痛化瘀;干姜、肉桂除湿祛寒。诸药合用,能起到止痛理气、化瘀活血和温经散寒之功效。中药保留灌肠用药途径直接,药物进入直肠后,能快速溶融、软化以及溶解,和分泌物有效混合后能被快速吸收,进而发挥药效,达到局部与全身治疗的目的,对腹腔和盆腔等周围器官的作用更明显。在中药汤剂与保留灌肠的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能够巩固整体疗效,发挥出止痛理气、活血痛经的效果,不仅有利于改善微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力,还可加速炎症消散,使患者早日康复。研究发现研究组治疗后的性激素水平优于对照组,进一步说明中医联合治疗能够有效调节性激素水平,进而改善生理功能。

综合上文得出,在EM患者临床治疗中联合采用中药保留灌肠、少腹逐瘀汤口服及针灸治疗作用显著。

参考文献

[1] 万丹,潘雪娟,王彩霞.加味血府逐瘀汤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9,38(04):5-6.

[2] 邓丽娟.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中药保留灌肠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08):113-115.

[3] 沈群,陆菁.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7,36(06):711-714.

[4] 谷青青.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0例临床体会[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05):837-838.

[5] 朱红恩.少腹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39例[J].河南中医,2016,36(02):331-332.

猜你喜欢

子宫内膜异位症针灸
颈椎病采用针灸治疗的效果分析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宁神汤结合针灸治疗更年期失眠的效果探究
针灸
补肾温阳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疗效观察
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的结局分析
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分析
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术后药物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观察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