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双一流”建设专项经费管理现状浅析

2020-08-14盘莫谊

理财·财经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专项经费高校财务双一流

盘莫谊

摘 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我国近年来的重要战略部署。为支持和促进高校“双一流”建设,我国特别通过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以充足的资源为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提供财力保障。如何健全高等院校“双一流”专项经费的管理,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湖南省高校“双一流”建设专项经费管理现状,深刻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进一步规范管理专项经费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高校财务;专项经费

一、引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完成我国“双一流”建设的总体目标,“双一流”专项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就湖南省而言,其2019年安排的“双一流”建设专项就达16.3亿元。目前,在进一步深化政府机制“放、管、服”改革的背景下,高校专项经费自主权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为有效推进机制创新和体制改革,合理规范使用专项资金,真正做到专款专用,湖南省先后颁布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实施意见》(湘政发〔2018〕15号)、《湖南省高校“双一流”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湘财教〔2019〕2号),指导性地强调了高校是“双一流”专项资金的项目建设主体。目前,高校在使用专项经费时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整治和改进,对此,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应明确自身项目管理责任,不断完善经费管理机制,提出创新性应对措施,修订相关资金管理办法,以促进“双一流”建设深入开展。

二、高校“双一流”建设专项经费管理现状

(一)专项经费预算编制与具体执行存在差异

高校“双一流”专项资金主要由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优质学科、培养创新性人才、高水平学术交流、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经费构成,根据其本质属性,又可划分为重点专项和引导专项两部分。当前,在专项资金管理上,高等院校的预算编制仅限于财务收支范畴,管理过于粗略简易,拘泥于高校年度收支运行,忽略了各项目实施的具体情况,从而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导致预算编制与实际执行存在一定的差异,影响了专项资金的规范化使用,造成了资金安全隐患。以湖南省高校为例,由于其专项经费的预算编制仅对年度资金的流入流出进行控制,没有结合不同阶段形成的特殊情况所产生的资金要求,对资金长远运作缺乏合理的预测。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过于格式化,一旦与学校长远发展目标缺乏合理精确的衔接,必将导致资金供给与实际需求严重脱节,从而影响学校科研教学发展计划的正常进程。

(二)专项资金绩效管理体系和项目协作机制存在缺陷

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对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格局进行了细化规定和总体部署,但作为项目的具体实施单位,部分高校仍存在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缺乏严谨的绩效管理理念、无法健全预算控制机制等问题。一是专项资金使用偏离预算,经费使用缺乏科学管理,不同的项目出现阶段性经费使用率低与资金紧张不足并存的现象。二是专项资金涉及的金额极大,高校却甚少为此建立业务台账,无法避免出现开支不合理、虚列工程造价、套用专项经费的情况,导致经费预算绩效管理形同虚设。另外,因“双一流”高校建设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涵盖了基础建设与维修、设备采购与维护、人才引进与培养等多个项目,其中各项目之间必然有相互交叉的紧密关系。然而,各项目配合却时有断层现象。以湖南省高校为例,其普遍存在因各项目的具体负责部门不一致,缺乏相互配合与协作,导致“拖后腿”的情况。

三、规范管理“双一流”专项经费的创新思路

(一)改进预算编制方式,提高预算实用性

高校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应采用三年项目滚动规划和年度预算相结合、双轨道并行的办法。编制预算的责任主体即牵头单位的项目责任人,应综合考虑项目各环节、各阶段的具体情况,依照项目建设的目的和任务,结合该项目“双一流”建设方案,根据年度预算控制数对预算进行细化编制。同时,将预算期逐渐向后滚动计算,在检测和分析项目建设前段资金使用情况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支出标准作为参考,并结合新阶段出现的状况来调整后期预算,制定项目建设不同阶段的资金使用计划,用预算指导项目建设的具体实施,从源头上制约资金滥用及挪用行为,确保“双一流”专项经费专款专用,以此达到合理规划未来建设活动的目的。

(二)建立多层次管理体系,设置多角度管控机制

高等院校对“双一流”专项资金应采取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强化落实“谁使用、谁负责”的指导思想,以保证专项资金无违规、正常安全使用为基本点,建立健全多层次管理体系和多角度管控机制。一是应建立以学校领导宏观指导、计财部门汇总审批、专项经费使用部门申报执行、审计部门审核监督的多层次管理体系,并由各部门相关负责人成立“双一流”专项经费管理委员会,统筹和协调资金的专项申请、立项评审、建设执行、项目验收、监督审查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落实。促进多层次管理体系的建立,在明确职能分工的同时实现缺位互补,杜绝管理中出现的盲区和职能缺失现象。二是建立项目协作制度、财务内控制度、招投标管理办法、工程建设管理制度等多角度管控机制。例如,在基建和采购方面制定工作流程、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以避免工作中出现搪塞推诿现象;加强完善内审的制度化、规划化,对项目申报和建设进行全阶段跟踪,重点审查资金使用的效率和规范性。

(三)加强绩效管理运行,提高监督检查力度

“双一流”专项资金的绩效考核内容涵盖绩效总体目标、项目完成情况及预算实施情况。高校一是应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衔接的评价原则,建立全面性、针对性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综合测评目标设定是否清晰合理及其完成情况;严格审查资金申报和拨付、预算和使用、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的健全規范性;通过横向纵向的分析比较,评价专项资金的实施效果;调查分析项目建设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制定适宜的对策。二是建立专项资金管理信息平台,以管理数据电子化系统为技术依托,对“双一流”专项资金进行动态监控,及时把握资金流量的变化方向,促进专项经费的使用公开透明。

(四)加强专项资金管理

高校应重视财务人员全程参与专项资金的管理,财务部门应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规章制度制定高校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做好专项资金管理,并将有违法违规行为的专项资金项目负责人上报有关部门列入失信名单,纳入职业诚信管理,以保证专项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参考文献

[1]邰源.浅谈双一流建设中财务工作的思考与建议[J].商情,2018(36):15.

[2]邹秀华.高等学校专项资金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以上海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专项资金管理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20(12):118-119.

猜你喜欢

专项经费高校财务双一流
新环境下地质项目专项经费监督与管理分析
新环境下地质项目专项经费监督与管理
浅谈高校专项经费管理问题与对策
加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新预算法细化规定下高校财政专项经费管理改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