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舌尖味『耒』清乐汤

2020-08-14蒋六芽

中国铁路文艺 2020年8期
关键词:耒阳美食家乡

蒋六芽

家乡味道,是家乡特色风味的小吃,是母亲土灶上做的家常菜,也是游子心里挥不掉的牵挂。而我最难忘的就是耒阳清乐汤,虽然离家多年,仍然让我难以忘怀。

清乐汤又名清罗汤。在耒阳乡下有些地方叫糊(念三声)。相传此菜由三国庞统所创。赤壁之战后,诸葛亮推选庞统到蜀国当谋臣。由于庞统相貌丑陋,劉备不同意,诸葛亮就安排庞统去耒阳做县官。庞统接令后,不情愿,但又不得不去。庞统到耒阳任县官后,整天无所事事,沉浸于美食和声乐中。于是庞统在耒阳就发明了清乐汤这道美食。

据说李唐后人迁入耒阳隐居,将其汤制作和选料加以改良,流传至今。

清乐汤还是耒阳民间娶亲嫁女酒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也是好多人家在除夕那天午饭前垫肚子的美食。一般不对外流传。此汤看似简单,要做得好吃却不容易。而我母亲做的清乐汤格外有滋味,我母亲从小就随我姥姥一起做,后来,做得越来越好,在我们家乡当地小有名气。所以,我非常怀念妈妈除夕做的清乐汤。

记得小时候,每逢除夕,妈妈都会做这道菜。爸爸负责杀鸡敬神,哥哥烫鸡拔毛,我负责用柴火给铁锅烧水,把过年敬神用的土鸡放入水里。煮半小时后,爸爸把鸡捞出来祭拜祖先。妈妈把鸡血、猪肝、瘦肉、鸡杂、豆腐丝、食用菌等倒入锅里。煮5分钟,再把鸡蛋敲碎盛放于碗里,用筷子把鸡蛋搅散,倒入锅里。最后把用冷水泡好的红薯粉倒入锅里。煮3分钟,放入盐、生抽、葱花。我蹲在灶台前,添把草,续把柴。柴草在灶里烧得噼里啪啦响,火光通红。铁锅里的美味煮得鼓鼓响,香飘四溢,随着袅袅炊烟飘向天空。我垂涎三尺,也只能等爷爷奶奶长辈到齐后才开始吃。你一碗,我一碗,我们吃得津津有味。

如今我离开家乡快30年了,漂泊在外,一年难得回家乡看望父母一次。但一家人在一起吃清乐汤的情景时常在脑海里萦绕。人到中年的我,愈发怀味童年除夕舌尖上的耒味。

平常我会在集市上买些煲汤的食材回家。让妻子在周日按妈妈的方法给孩子们煲清乐汤吃。吃的时候,我会给孩子们讲我小时候的境况。

过去,由于家里兄弟大都年幼,我又排行最小,家里粮食不够吃时我便以红薯片为主食。穿的衣服都是捡哥哥的旧衣服,一年到头都没买衣服。我在村里红旗学校读小学,早上常常是刷牙洗脸后就去上学。上完早读后,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回家吃两碗稀饭又赶回学校上课。

上初中后,我常常从家里背米,提着咸菜,走五里路去肥田中学读书。弯弯曲曲的乡间土路,坑坑洼洼,坎坷不平。春夏秋冬,严寒酷夏,刮风下雨落雪,走了三年。当时学校里的条件也艰苦。一个班一个宿舍,男生宿舍的床铺是上下两层一排竹板,铺上稻草、凉席就可睡觉。寄宿生7个人一桌,一桌一面盆饭。食堂师傅事先会用工具划成7个三角形,每人一份。当时的情景是:三两米,四两饭,吃不饱水来灌。菜由学生自备自带,一葫芦咸菜通常吃一周。中晚餐饭没吃饱,想加餐,要凭劳动力排队打饭。像我这种个子矮小,又没力气的只好靠边站了。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吃饱肚子不成问题,还要看菜吃饭。我们更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不管生活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清乐汤还是我的最爱。

记住乡愁,传承美食。

猜你喜欢

耒阳美食家乡
大力传承党的红色基因 奋力建设现代化新耒阳
耒阳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劳动券
耒阳:4747人“赶考”
美食
Achilles Heel
美食都被玩坏了
夏天的家乡
美食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