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移就业“转”出致富增收好生活

2020-08-14刘玲

四川劳动保障 2020年7期
关键词:中江县巴中市巴中

文/刘玲

成都市武侯区到甘孜州白玉县举行招聘会

广安市邻水县六合寨村的村民张可琼在自家附近的产业园当起了工人,每月能领1800元的工资,加上土地租金收入,一年下来能挣两万多元;广元市剑阁县的许雪梅作为剑阁县首批转移就业到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就业的贫困人员,已经在当地开始了新的生活;甘孜州得荣县贡波乡联谊村的斯郎多吉通过成都市青羊区在得荣举行的招聘会,去到了成都中建四局三公司就业,月收入5000元左右,实现家庭稳定脱贫。

“引导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跨地区转移就业、有序引导和吸引劳动力进城稳定就业……”,一系列不断完善的农民工转移就业工作机制,实现了农民工的稳定增收,让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通过转移就业“转”出了致富增收的美好生活。

“家门口就业,挣钱又顾家”

在德阳市中江县集凤镇金凤村的中江县梓希堂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中药材种植地,王友华正忙着除草。自从有了这份工作,王友华的积极性很高,没有落下过一天工。王友华说,之前她和丈夫一直在外务工,后来因为父母身体不好,她不得不辞工回家照看,全家几口人的生活全靠丈夫一人承担。“多亏了当地政府帮我在家附近找到了一份工作。”王友华说她现在真的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

在中江县,像王友华一样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的人不在少数。为了减少城乡发展的差距,促进农民工稳定增收,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中江县在依托当地产业,积极开发产业园区果蔬、中草药采摘等就业岗位解决农民工就业的基础上,主动对接周边企业、扶贫基地和车间,收集筛选合适岗位信息,利用举办的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为未就业农民工提供更多就业选择机会。同时,对无法外出、无业可就的就业极度困难农民工,围绕乡村道路维护、环卫保洁等基层管理服务类公益性岗位进行兜底安置,并按规定给予岗位补贴。

巴中市通江县农民工通过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转移到浙江就业

东西部协作 贫困劳动力实现跨省就业

“出门在外,一要遵纪守法,二要踏实肯干,三要保重身体……”在巴中市平昌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大楼前,当地人社局的工作人员在20多天里分3次送别了前往浙江省青田县就业的平昌籍贫困劳动力近40人。

自从与浙江省签订东西部扶贫协作以来,巴中市积极与东部协作地区开展劳务输出对接工作,利用劳务输出基地和劳务协作脱贫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强化基地内外对接,不断提升对接成功率。同时,为了让农民工“输得出、稳得住、多挣钱”,巴中市根据与东部企业合作项目中企业对岗位技能的需求,选派优秀师资开设“扶贫专班”,为农民工量身定制培训课程,以“专班、专人、专车”的形式,及时组织输送农民工前往东部企业就业。

已在青田县模具加工厂上班的张富顺就是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受惠者。如今的他一个月收入最高可达7000元,家庭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妻子也带着小孩去到了青田,打算找一份工作,夫妻两人一起为美好未来奋斗,但孩子上学的问题却难住了夫妻俩。青田当地的巴中籍农民工服务站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与张富顺对接,协助他解决了孩子上学的问题。“以前在外地打工,有了事也不知道该找谁。现在有了你们,感觉像自己有了‘娘家人’,以后遇事也有人帮我们做主了。”

为强化农民工异地就业后续服务,巴中市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巴中籍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城市,建立了56个劳务基地联络处,在相对集中的行业和公司建立了104个农民工服务站。通过这些联络处和服务站,将巴中的农民工定向输出,同时也受理在外就业的巴中籍农民工的各类求助,实现“出得去、留得下、干得好”。

让农民工“进得来、留得住”

“以前舍不得小孩、父母,所以一直在家务农,收入勉强够开销。后来经介绍来到这里上班,包吃包住不说,我还攒了不少钱,而且家里有啥急事我最多半天就能到家。”来自德阳的吴双已经在成都彭州市工作了三个月,现在的生活和工作让他觉得很满意。

一直以来,成都市人力资源需求缺口较大,利用本地发展机会、就业岗位等方面的优势,成都与德阳、眉山、资阳开展了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人力资源合作。通过建立人力资源供需合作机制、开展线上线下招聘周活动、加强职业培训合作、落实积极的创业政策、共建示范性就业扶贫基地等方式,加强人力资源合作共享,有力促进了人力资源有序流动,吸引了不少农村富余劳动力特别是贫困劳动力到成都就业。

来自泸州的王林已经在成都工作整整三年。在他心中,这座让他安心工作生活的城市,已经成为第二故乡。王林之前一直在家务农,三年前,他通过转移就业来到了成都一家大型工厂工作。打工虽然辛苦,但王林觉得很值得。现在他工作稳定,孩子一年前也接到身边来上学,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

在成都,类似“王林”的人还有很多。为了让农民工“进得来、留得住”,成都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方案》,深入实施农民工充分就业稳岗、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质效等专项行动。一方面积极拓宽农民工就业帮扶路径,同重点企业建立用工需求“清单”台账,加大适合农民工就业的公益性岗位挖掘和空岗信息搜集,引导本地企业积极吸纳农民工及就业困难人员。另一方面,在社保、住房、教育等方面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和本地学生,成都在编班、教师安排、享受政策等方面做到一视同仁。近三年,成都接受义务教育的农民工随迁子女约有111万人。同时,成都还将农民工住房保障工作纳入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增加产业园区配套住房供给。

后记:

据统计,2019年我省农民工转移就业2482.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923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十分之一。这组庞大数据的背后,是我省农民工转移就业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和有效落实。

成都、达州、巴中、中江县、仪陇县、邻水县、安岳县、泸县、射洪市、剑阁县3个市和7个县 (市、区)通过立足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健全转移就业服务体系,鼓励农民以多种方式进城务工等工作思路,把转移就业工作做实做深,在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是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被通报表扬为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先进单位。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转移就业,则是破解农村劳动力就业难题,实现农村劳动力多层次、宽领域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增收的重要途径。转移就业工作的有力推进,能确保农村劳动力实现稳步增收脱贫,大大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猜你喜欢

中江县巴中市巴中
巴中:从一案之“改”到一域之“治”
巴中市恩阳区:“四个聚焦”稳住就业基本盘
中江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强化权益保护宣传教育 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中江县:强化人力资源品牌建设 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江县:突出“学讲练” 提升党史学习教育成效
巴中市:奋力推动社保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板青路】
Famous people who love to read books
巴中市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
生态巴中的三张名片